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干偉長、陳留阮?元瑜、汝南應(yīng)?德璉、東平劉楨公干,斯七子者,于學(xué)無所遺,于辭無所假,咸自以騁驥?于千里,仰齊足而并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論文。
21.請用“/”給文中畫“
22.作者認(rèn)為“文人相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話)(3分)
23.文中劃線句可用成語□□□□概括。(2分)
24.結(jié)合本文的寫作目的,談?wù)勎恼陆Y(jié)尾處提及“七子”的作用。(4分)
參考答案
21.(2分) 夫人善于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
22.(3分)各自憑借自己所擅長的文體來輕視被人不擅長的文體。
23.(2分)敝帚自珍
24.本文的寫作目的是反對文人相輕,提倡應(yīng)審己度人2分,贊揚(yáng)七子能互相發(fā)現(xiàn)彼此的長處,以此佐證自己的觀點(diǎn)。2分
參考譯文
文人互相輕視,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兩人文才相當(dāng),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輕視傅毅。他在寫給弟弟班超的信中說:“傅武仲因?yàn)槟軐懳恼拢?dāng)了蘭臺令史,(但是卻)下筆千言,不知所止。”大凡人總是善于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diǎn),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種體裁,很少有人各種體裁都擅長的。因此各人總是以自己所擅長的輕視別人所不擅長的,鄉(xiāng)里俗話說:“家中有一把破掃帚,也會看它價(jià)值千金。”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當(dāng)今的文人,(也不過)只有魯國人孔融孔文舉、廣陵人陳琳峰孔璋、山陽人王粲王仲宣、北海人徐千徐偉長、陳留人玩璃阮文瑜-汝南人應(yīng)磅應(yīng)德璉、東平人劉楨對公干等七人。這“七子”,于學(xué)問(可以說)是(兼收并蓄)沒有什么遺漏的,于文辭是(自鑄偉辭)沒有借用別人的,(在文壇上)都各自像騏驥千里奔馳,并駕齊驅(qū)。要叫他們互相欽服,也實(shí)在是困難了。我審察自己(之才,以為有能力)以衡量別人,所以能夠免于(文人相輕)這種拖累,而寫作這篇論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639782.html
相關(guān)閱讀:《與諸子登峴首》閱讀答案
閱讀王令的《送春》附答案
《雙調(diào)?雁兒落兼得勝令》閱讀答案
“江公諱皋,字在湄,號磊齋”閱讀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譯
現(xiàn)代詩文閱讀《山高路遠(yuǎn)》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