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禧中,坐薦別頭進士?失實,降工部員外郎。以父老,求鄉(xiāng)郡。宰相寇準惡其疏己,除吉州,從易因對自言改福州。未行,遭父喪,服除,糾察在京刑獄,出為湖南轉運使,徙知荊南,擢太常少卿、直昭文館、知廣州。又坐嘗課校太清樓書字非偽誤而從易妄判竄之,降直史館。明年復職。在廣三年,以清德聞。入為左司郎中、知制誥。
初,景德后,文士以雕靡相尚,一時學者鄉(xiāng)之,而從易獨守不變。與楊大雅?相厚善,皆好古篤行,時朝廷矯文章之弊,故并進二人,以風天下。兼史館修撰,遷左諫議大夫。命使契丹,以年老,辭不行。又辭職請補郡,進龍圖閣直學士、知杭州,卒。
從易好學強記,為人激直少容,喜別白是非,多面折人,或尤其過,從易終不變。王欽若最善之,嘗謂人曰:“數(shù)日不見簡夫,輒忽忽不懌。”及廢居南京,時丁謂方用事,人畏謂,無敢往見欽若者。從易將使湖南,欲過之,遇汴水旱涸,遂告謂曰:“從易愿使湖外者,非獨為貧也,亦以王公在宋,故就省之爾。今汴涸,義不可從他道進,幸公許少留。”謂即大喜曰:“王公之門,獨君為知我者。”留權糾察刑獄,從易不敢當,乃聽歸館,須汴通乃行。
時寇準貶道州,謂又謂從易曰:“廬陵之事,可以釋憾矣。”從易對曰:“當以故相事之爾。”謂有愧色。其行志多類此。
所著《泉山集》二十卷,《中書制稿》五卷,《西清奏議》三卷。
(選自《宋史》)
【注】①楊大雅(965年-1033年),本名侃,因避宋真宗舊名改大雅,字子正。錢塘人。②別頭進士:古代貢舉考試方式之一。凡禮部試、鄉(xiāng)試、漕試等考官和有關官員的子弟、親戚、門客,應試時必須回避,另派考官別設場屋考試,稱“別頭試”,中進士的稱“別頭進士”。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時從易攝州事
B.召從易預,賦詩稱旨
C.故就省之爾
D.乃聽歸館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是(3分)
A.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婆e殿試時錄取分
B.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獄案件審理。北齊為大理寺,歷代因之,明清時期與刑部、都察院并稱為“三法司”。狄仁杰就曾在此任職。
C.服除,指守喪期滿。古制規(guī)定父母、祖父母甚至兄弟姊妹去世,均要守喪,是為丁憂,時間視親疏而定;丁憂期間不能為官,已為官者則需停職守制。
D.擢,提升官職,其他如“除”“遷”“拜”也指官職的提升,“改”“徙”“知”等都可以表示官職的變動,而“出”特指離京外調,“入”則指入京為官。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陳從易為人不計舊惡。宰相寇準憎惡他曾上疏說自己的壞話,后借事將其貶至吉州;后寇準被貶,他卻依然像準為宰相時一樣對待他。
B.陳從易為官雖清德有聞,但也有貶職或降級的遭遇。一因推薦不當被降職,二因勘校不當被降職,后又被廢棄官職,住在南京。
C.陳從易不僅帶領得力將吏,修理守械,而且又告誡自己的家仆在屋后堆滿柴草,準備與城共存亡,嚇退了準備攻城的賊軍。
D.陳從易好學強記,參與修訂了《龜府元冊》,有著作留世;當時文士崇尚的雕琢奢靡之風,并沒有使他的文風改變。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與楊大雅相厚善,皆好古篤行,時朝廷矯文章之弊,故并進二人,以風天下。(5分)
(2)為人激直少容,喜別白是非,多面折人,或尤其過,從易終不變。(5分)
參考答案
參考譯文
陳從易字簡夫,泉州晉江人。進士及第,任彭州軍事推官。王均占據(jù)成都,接連攻陷綿、漢各州,彭州人策劃殺兵馬都監(jiān)響應。當時陳從易代理州事,斬殺首謀,召來其余黨徒告訴他們利害,然后釋放他們,眾人都歡呼大喜。于是激勵將士官吏,修整軍備嚴密防守,告誡家僮在房后堆放柴草,說:“我如果不能守住城,就死在這里。”賊聽到有防備,不敢入境。改任監(jiān)察御史。真宗在崇和殿宴請近臣,召陳從易參加,作詩令皇帝滿意。任虔州知州,當年大饑荒,有人手持棍棒盜取別人家的谷物,陳從易奏請都不處以死罪,總共存活一千多人。
天禧年間,因舉薦送避嫌別試的進士情況失實,降為工部員外郎。宰相寇準厭惡他疏遠自己,就派他去吉州。后來升為太常少卿、廣州知州。又因曾督校太清樓書字,不是錯誤而陳從易妄自修改,降為直史館。第二年復職。在廣州三年,以廉潔著稱。
景德年后,文士崇尚雕琢華靡的文風,一時學者都去追慕,而陳從易卻不為所動。與楊大雅友好,都是好古篤行,當時朝廷矯正文風的弊病,所以一起進用二人,來勸告天下。任命他出使契丹,因年老,推辭未去。又辭職請到外地任州官,進升龍圖閣直學士、杭州知州,去世。
陳從易喜歡辨別是非,常當面批評人,有人指責他的過錯,陳從易最終沒有改變。王欽若最喜愛他。等到免職住在南京,當時丁謂正被重用,人們畏懼丁謂,沒有敢去拜訪王欽若的。陳從易將出使湖南,想途中拜訪,遇汴水干涸,于是告訴丁謂說:“我愿出使湖南,不僅僅是由于貧窮,也是因為王公在宋,所以前往探望他,F(xiàn)在汴水干涸,我不能從其他路前往,希望您能允許我短時間停留。”當時寇準被貶道州,丁謂又對陳從易說:“當年寇準將你趕往廬陵,現(xiàn)在可以報復解恨了。”陳從易回答說:“我將按對待前任宰相的禮節(jié)來待他。”丁謂面露愧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643115.html
相關閱讀:高中詩歌賞析復習
《潘司馬別業(yè)(門對青山近)》閱讀答案
初二古詩閱讀《登岳陽樓 杜甫》附答案
《【越調】小桃紅客船晚煙》閱讀答案及解析
《酒泉子 潘閬》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