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李白《越中覽古》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越中覽古
李白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注釋
⑴越中:指現(xiàn)在的浙江紹興一帶,此為春秋時代越國的首都。
⑵勾踐破吳: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爭霸。
⑶錦衣:華麗的衣服!妒酚·項羽本紀(jì)》:“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后來演化成“衣錦還鄉(xiāng)”一語。
⑷春殿:宮殿。
⑸鷓鴣:鳥名。

(1)對下面詩句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
A.從這首詩的題目“越中覽古”看,這是詩人游覽春秋時期越國王城故址之后寫的。
B.“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一句描寫越國戰(zhàn)士打勝仗之后,穿著華麗的衣服得意地回家的樣子。即成語“衣錦還鄉(xiāng)”的意思。
C.“宮女如花滿春殿”暗指越國送西施到吳國以迷亂吳王之意。
D.“只今惟有鷓鴣飛”一句,感慨如今越王宮業(yè)已荒廢,只有鳥兒在頹殿亂飛。
(2)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
A.這首詩通過覽古所見所感,寄托了盛衰無常的感慨;情感的基調(diào)中含詠嘆兼嘲諷。
B.這首詩諷刺了越王勾踐打了勝仗之后的驕奢傲慢與恣情歡樂。
C.詩中所用的對比方式不同尋常,前三句著意渲染昔日的繁華與歡樂,用意在于突出今日的破敗與凄涼。
D.本詩借覽古描寫的是客觀景物,但卻蘊含著深沉的歷史思考。
3、本詩的一、二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dá)了怎樣的情感?(2分)
4、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最有代表性的懷古詩之一。請從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對本詩作簡單賞析。(2分)
參考答案:
(1)C項所說內(nèi)容并不是這首詩中的內(nèi)容,屬于無中生有。
(2)B項并不是諷刺越王勾踐打了勝仗之后的驕奢傲慢與恣情歡樂。
3、一、二兩句描繪了越王及其戰(zhàn)士勝利歸來的畫面(1分),充滿了勝利者的喜悅和驕傲(1分)。
4、詩人選取了越王班師回國的兩個鏡頭,將昔時的繁盛和今日的凄涼作了鮮明的對比(1分),深刻地揭示了人事變遷、盛衰無常的主旨(1分)。

翻譯:
越王勾踐滅掉吳國凱旋,六千義士都衣錦封官。當(dāng)初滿殿的宮女如花似玉,而今這里只有鷓鴣飛落在這敗壁殘垣上。[




賞析:
《越中覽古》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懷古之作。此詩首句點明題意,說明所懷古跡的具體內(nèi)容;二、三兩句分寫戰(zhàn)士還家、越王勾踐還宮的情況;結(jié)句突然一轉(zhuǎn),說過去曾經(jīng)存在過的一切如今所剩下的只是幾只鷓鴣在飛。全詩通過昔時的繁盛和眼前的凄涼的對比,表現(xiàn)人事變化和盛衰無常的主題。

這是一首懷古之作,所寫的歷史事件是春秋時期吳越爭霸。

詩歌不是歷史小說,絕句又不同于長篇古詩,所以詩人只能選取這一歷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來寫。他選取的不是這場斗爭的漫長過程中的某一片斷,而是在吳敗越勝,越王班師回國以后的兩個鏡頭。首句點明題意,說明所懷古跡的具體內(nèi)容。二、三兩句分寫戰(zhàn)士還家、勾踐還宮的情況。消滅了敵人,雪了恥,戰(zhàn)士都凱旋了;由于戰(zhàn)事已經(jīng)結(jié)束,大家都受到了賞賜,所以不穿鐵甲,而穿錦衣。只“盡錦衣”三字,就將越王及其戰(zhàn)士得意歸來,充滿了勝利者的喜悅和驕傲的神情烘托了出來。越王回國以后,躊躇滿志,不但耀武揚威,而且荒淫逸樂起來,于是,花朵兒一般的美人,就占滿了宮殿,擁簇著他,侍候著他。“春殿”的“春”字,應(yīng)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時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寫這一點,就把越王將過去的臥薪嘗膽的往事丟得干干凈凈表達(dá)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處是錦衣戰(zhàn)士,宮殿上站滿了如花宮女。這是多么繁盛、美好、熱鬧、歡樂,然而結(jié)句突然一轉(zhuǎn),將上面所寫的一切一筆勾消。過去曾經(jīng)存在過的勝利、威武、富貴、榮華,現(xiàn)在都沒有了,人們所能看到的,只是幾只鷓鴣在王城故址上飛來飛去罷了。這一句寫人事的變化,盛衰的無常,以慨嘆出之。過去的統(tǒng)治者莫不希望他們的富貴榮華是子孫萬世之業(yè),而詩篇卻如實地指出了這種希望的破滅,這就是它的積極意義。
  詩篇將昔時的繁盛和今日的凄涼,通過具體的景物,作了鮮明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一般地說,直接描寫某種環(huán)境,是比較難于突出的,而通過對比,則獲致的效果往往能夠大大地加強。所以,通過熱鬧的場面來描寫凄涼,就更覺凄涼之可嘆。如此詩前面所寫過去的繁華與后面所寫現(xiàn)在的冷落,對照極為強烈,前面寫得愈著力,后面轉(zhuǎn)得也就愈有力。為了充分地表達(dá)主題思想,詩人對這篇詩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絕的安排。一般的七絕,轉(zhuǎn)折點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卻一氣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轉(zhuǎn)到反面,就顯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這種寫法,不是筆力雄健的詩人,是難以揮灑自如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643386.html

相關(guān)閱讀:陳維崧《好事近?分手柳花天》閱讀答案
戴叔倫《題稚川山水》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閱讀答案
鄭谷《淮上漁者》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宋史?周執(zhí)羔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