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祭十二郎文》情感分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古詩詞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祭十二郎文
情感分析
1、本文寫得至悲至痛,試思考作者在悲侄兒之死的同時,還抒發(fā)了哪些悲情?
(1)悲嘆家族人丁不興。封建社會門第家族觀念極強。韓愈出身于小官史家庭,家庭濃厚的儒學思想深深影響了他,而人丁不興,使他尤其看重家庭成員。然而父母早亡,兄歿南方、兩世一身等,久已令他體會到家境凄涼之悲了,而如今侄兒又撒手西去,兒子、侄孫尚年幼,韓氏能支撐門面的只有韓愈自己,家族之事,連個商量之人也找不到。這無限的孤獨怎不使他悲從中來,進而想到“無意于人世”呢?
(2)悲嘆自己仕途失意。韓愈19歲便離家到京城求發(fā)展,但卻多次應考落第,24歲中進士后還要到處請求權貴援引舉薦(如《與于襄陽書》),29歲才開始入仕途。到35歲寫作本文之時的幾年間,卻輾轉(zhuǎn)遷徙,京城、汴州、徐州、宣城四處漂泊。他飽讀詩書,才華出眾,卻不得施展,內(nèi)心自然郁郁寡歡,而此時又得侄兒突然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中情不自禁地蘊含了自身無限的酸楚。于是他便喊出了“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的肺腑之言。
2、作者是怎樣在這些看似平淡的家境敘述中抒發(fā)悲情的?
作者寫這篇祭文的目的不在稱頌死者,而在于傾吐自己的至痛之情。他緊緊圍繞著叔侄間生離死別這個中心,選取那些值得懷念、憂戚,或感到遺憾的生活瑣事,寫來如敘家常,充滿著生活氣息,讓人深感真實、可信。作者又不是純客觀地敘事,而是典型事件的敘述中,側重抒寫自己的無比哀痛之情,他以痛惜、遺憾、內(nèi)疚之情來敘事,敘事中處處含情,使得敘事、抒情水乳交融。作者又充分運用第一人稱的方便,盡情地把自己的一切感受都傾注到敘事之中,寫得如泣如訴。
3、這篇祭文是怎樣把敘事和抒情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的?
總的來說,這篇祭文抒發(fā)生離死別之情,深沉真摯,悲哀凄楚,婉轉(zhuǎn)曲折。這得力于作者將敘事、抒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事顯情,融情于事,敘述平常瑣事毫不覺得平淡單調(diào),只覺一片哀情出自肺腑,讀來催人淚下,這是間接抒情。作者感情不斷積蓄,到高潮時,則直接抒情,感情的潮水噴涌而出,令人感動。如課文第5自然段。
4、文章以情感人,文中那些語句集中表現(xiàn)什么情感?試以四字句概括。
思念之情——痛悼之情——骨肉之情——追悔之情——人生無常——宦海沉浮

三、寫作特色
(1)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2)感情真摯,催人淚下。
(3)邊訴邊泣的語言形式。

《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篇對其侄十二郎的祭文。文章既沒有鋪排,也沒有張揚,作者善于融抒情于敘事之中,在對身世、家常、生活遭際樸實的敘述中,表現(xiàn)出對兄嫂及侄兒深切的懷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736215.html

相關閱讀:《春日寄懷 李商隱》閱讀答案
王安石《北陂杏花》蘇軾《東欄梨花》閱讀答案
“橋玄字公祖,漢末梁國睢陽人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白居易《春題湖上》閱讀
對照閱讀《武侯廟》與《蜀相》(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