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子魚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義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2)李白《蜀道難》中“
(3)韓愈《師說》中,作者化用《論語》中的句子,以“
(4)《左傳曹劌論戰(zhàn)》中記載,魯莊公十年,齊國入侵。曹劌求見國君獻策,但他的鄉(xiāng)人質(zhì)疑道“
(5)嚴格地說,潯陽并非絕對沒有音樂,只是聲音單調(diào)繁雜,實在難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
(6)在《赤壁賦》的開篇,蘇軾寫自己與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誦《詩經(jīng)陳風(fēng)》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謂“
(7)《<論語>十則》中用了這樣的兩句“
(8)在《登高》中,杜甫借眼前之景與自身之況,用這樣的兩句“
(9)荀子《勸學(xué)》中“
(10)在《離騷》中,屈原訴說自己曾因佩戴惠草而遭到貶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堅定地表示“
答案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3)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煟?)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5)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6)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8)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9)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10)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二
(1)蘇軾在《赤壁賦》中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感嘆我們個人在天地間生命的短暫和個體的渺小的句子:
(2)《琵琶行》中的“
(3)李白的《蜀道難》中“
答案
(1)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2)同時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3)飛湍瀑流爭喧?,?崖轉(zhuǎn)石萬壑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824413.html
相關(guān)閱讀:《宿業(yè)師山房待丁不大至》閱讀
蘇洵《心術(shù)》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龍?zhí)兑棺?王守仁》閱讀答案
“潘良貴,字子殘,婺州金華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鷓鴣天 辛棄疾》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