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題。(
11
分)
【雙調】水仙子尋梅
喬吉
冬前冬后幾村莊,溪北溪南兩履霜
①
,樹頭樹底孤山
②
上。冷風來何處香?忽相逢縞袂綃裳
③
。酒醒寒驚夢,笛凄春斷腸,淡月昏黃。
注:
①
兩履霜:一雙鞋沾滿了白霜。
②
孤山:在杭州西湖,多梅花。宋代詩人林逋曾隱居于此賞梅養(yǎng)鶴。
③
縞袂:素絹的衣袖。綃裳:薄綢的下衣。
8
、
“
冷風來何處香?忽相逢縞袂綃裳
”
,這兩句是怎樣描繪梅的形象的?(
5
分)
9
、結合全曲,簡要分析作者情感的變化。(
6
分)
參考答案:
8
、
①
從視覺和嗅覺等角度,描繪出梅花的潔白和芳香。
②
運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梅花擬人化,將其比作縞衣素裙的美女,圣潔而飄逸。
(寫出三種手法各
1
分,形象特點:潔白、芳香、飄逸
2
分。設問,以景作答酌情給分)
9
、尋梅時的殷切:從冬至前到冬至后,從溪南到溪北,由樹上到樹下詩人在苦苦尋梅。遇梅時的喜悅:冷風送來清香,梅花就在飄香的地方,像身著白絹衣袖和薄綢下裙的仙女,圣潔而飄逸。酒醒后的失落:從見梅乍喜的如醉入夢的境界中清醒過來,此時又傳來令人斷腸的笛聲,還有一片朦朧的昏黃月光。(每種情感
2
分)
水仙子
·
尋梅
【元】
喬吉
冬前冬后幾村莊,溪北溪南兩履霜,樹頭樹底孤山上
①。
冷風來何處香?忽相逢縞袂綃裳。酒醒寒驚夢,笛凄春斷腸,淡月昏黃。
【注】
①
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詩人林逋曾隱居于此。
(
1
)此曲題目為“尋梅”,但句句無“梅”,作者是如何表現“尋梅”的?(
4
分)
答:
(
2
)結合全曲,
分析作者的情感變化。(
4
分)
答:
參考答案:
(1
)此曲前三句
通過時間空間的變化和動作描寫含蓄的描寫尋梅的過程。
(1
分)
“
冬前冬后”
寫尋梅的時間之長,從初冬綿延到春初;(1
分)“幾村莊”寫尋梅地域之廣,“
溪北溪南”
寫路途之遙,“
兩履霜”寫
行走艱難;(1
分)“
樹頭樹底”
寫尋得細心,“孤山上”既寫梅所在的地方,又暗點孤山隱士林逋。(1
分)
(2
)此曲前三句寫尋梅的過程,表達作者尋梅的迫切與執(zhí)著。(1
分) “
忽相逢”
表現了作者驚喜的心情。(1
分)但接著作者的情緒陡然倒轉:冷風徹骨,驟然酒醒,由夢境回到現實,凄婉的笛聲令人斷腸。(1
分)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復雜的心情。(1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888642.html
相關閱讀:《聽箏》閱讀答案
《采桑女 唐彥謙》閱讀答案及賞析
林逋《宿洞霄宮》閱讀答案
“自太伯作吳,五世而武王克殷”閱讀答案及翻譯
《八聲甘州 寄參寥子》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