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①此詩為蘇軾被貶至黃州時所作。東坡,是蘇軾在黃州居住與躬耕之所。②犖確(luòquè):山多大石。③“市人”是指為求名利而奔波的人們;“野人”此指詩人自己。
田園樂(其六)
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1)兩首詩的一二句寫景手法各有不同,請簡要概括。(5分)
(2)兩首詩形象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請簡要分析。(5分)
參考答案
(1) 蘇詩注意煉字,一個“清”字使詩歌的景物更加生動形象感人。 “白描”也可得分(詩人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了雨后的東坡碧空如洗,月色皎潔,境界澄澈空明。)虛實結合也可得分(詩人用虛實結合的手法,虛寫“市人行 盡”,實寫“野人行”,以虛襯實,襯托出詩人月夜下獨自行走于“坡頭路”的樂觀自適。)注意:“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不給分(因這與下一首王維詩的手法 相同)。
王詩妙在有色,有具體鮮明的色彩描畫以及動靜的和諧結合。(王詩對景物的色彩和形態(tài)進行了描繪。“含”與“帶”,使客觀景物帶上主觀色彩,十分生 動,顯示了詩人“以景動人”的高超詩藝。)“工筆描寫”可得分(用工筆的手法,細致地描寫了雨后清晨田園充滿生機而恬靜的桃紅柳綠景象)。
(2) 蘇詩通過雨后夜景和鏗然杖行,表達了詩人不畏艱險、開朗樂觀的態(tài)度,清靜自適、淡泊名利的心境。
王詩通過恬靜優(yōu)美的田園生活描繪,抒發(fā)出詩人心境閑適恬靜,享受田園生活的快樂,表現(xiàn)了詩人追求閑適寧靜的生活情趣。(蘇、王情感分析:不必死扣字眼。蘇處答出樂觀,王處答出恬靜之類即可)
對比賞析
《東坡》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小詩就以尋常生活小景——月夜里拄杖漫步于山石高低不平的東坡為樂,顯示了詩人幽獨高潔的心性和履險如夷的人生態(tài)度。
詩意:雨點紛落,把東坡洗得格外干凈,月亮的光輝也變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離開,此處只有山野中人閑游散步。千萬別去嫌棄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歡這樣拄著拐杖鏗然的聲音。
《田園樂》是王維的一組六言絕句。該組詩為作者退隱輞川時所作,故一題作“輞川六言”。詩歌表現(xiàn)了作者退居輞川之后與大自然相親相近的無窮樂趣,同時也集中體現(xiàn)出作者山水田園詩歌創(chuàng)作的藝術化境與歸隱自然之后的心跡軌道。
這首詩描寫了春天夜雨過后,清晨美麗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悠閑的心情。 詩中的描寫繪形繪色,由景生情,詩中有畫。“桃紅”、“柳綠”、“花落”、“鶯啼”,詩人抓住了春天的特征,描畫出一幅柳暗花明、清新幽寂的春之圖。全詩對仗工整,音韻鏗鏘。王維對以動襯靜、靜中有動的藝術辯證法運用得可謂爐火純青。詩中那些發(fā)自“象外之趣”而又搖曳多姿的靜美之境,表現(xiàn)出了自然景物和田園生活中某種特別的情趣和意蘊。王維山水詩中的“動”,只是一種藝術手段,而描寫和表現(xiàn)大自然中田林山水的靜美境界,才是其山水詩中主旨所歸。作為藝術手段的動態(tài)性,其目的和作用就是為創(chuàng)造靜的意境服務,以造成某種特定的藝術效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976246.html
相關閱讀:楊簡《莫能名齋記》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愚公移山》閱讀練習及答案
《后漢書?耿?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溫庭筠《贈少》閱讀練習及答案
孔尚任《北固山看大江》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