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
-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記憶資訊
|
提高記憶力
|
增強(qiáng)記憶力
|
右腦記憶方法
|
右腦開發(fā)訓(xùn)練
|
手機(jī)版
記憶力訓(xùn)練
記憶法
記憶術(shù)
記憶宮殿
右腦開發(fā)
速讀訓(xùn)練
思維導(dǎo)圖
學(xué)習(xí)方法
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大學(xué)
注意力訓(xùn)練
超右腦
左右腦
最強(qiáng)大腦
全腦速讀
快速閱讀
思維模式
學(xué)習(xí)計劃
初中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專業(yè)
吸引力法則
潛意識
催眠術(shù)
潛能開發(fā)
速讀教程
勵志名言
經(jīng)典語錄
電子課本
早教
幼教
小學(xué)
作文
詞語
句子
詩詞大全
唐詩三百首
全唐詩
古詩三百首
古詩大全
宋詞精選
全宋詞
元曲精選
經(jīng)典詩句
詩歌鑒賞
詩詞名句
辭賦精選
現(xiàn)代詩
詩人大全
名人名言
勵志名言
名人語錄
傷感語錄
經(jīng)典語錄
人生語錄
俗語大全
諺語大全
初中文言文
詞語大全
句子大全
精品推薦:
記憶力培訓(xùn)
|
快速閱讀培訓(xùn)
|
速讀訓(xùn)練軟件
|
超右腦訓(xùn)練卡片
|
數(shù)字編碼卡
逍遙右腦記憶
>
詩詞大全
>
辭賦精選
>
虎丘記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辭賦精選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虎丘①去城可七八里。其山無高巖邃壑,獨以近城故,簫鼓樓船,無日無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為尤勝。 每至是日,傾城闔戶,連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屋②,莫不靚妝麗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間③。從千人石上至山門,櫛比如鱗,檀板丘積,樽?云瀉,遠(yuǎn)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雷輥電霍④,無得而狀。 布席⑤之初,唱者千百,聲若聚蚊,不可辨識;分曹部置⑥,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陳,妍媸⑦自別。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shù)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練,一切瓦釜⑧,寂然停聲,屬而和者,才三四輩⑨;一簫、一寸管,一人緩拍而歌,竹肉相發(fā)⑩,清聲亮徹,聽者魂銷。 比至夜深,月影橫斜,荇藻凌亂,則簫板亦不復(fù)用;一夫登場,四座屏息,音若細(xì)發(fā),響徹云際,每度一字,幾盡一刻,飛鳥為之徘徊,壯士聽而下淚矣。 劍泉深不可測,飛巖如削。千頃云得天池諸山作案,巒壑競秀,最可觴客。但過午則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閣亦佳,晚樹尤可觀。而北為平遠(yuǎn)堂舊址,空曠無際,僅虞山一點在望,堂廢已久,余與江進(jìn)之謀所以復(fù)之,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于其中;而病尋作,余既乞歸,恐進(jìn)之之興亦闌矣。山川興廢,信有時哉! 吏吳兩載,登虎丘者六。最后與江進(jìn)之、方子公同登,遲月生公石上。歌者聞令來,皆避匿去。余因謂進(jìn)之曰:“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聽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稱吳客矣;⑶鹬,不知尚識余言否耶? 注釋 、偃f歷二十三年(1595)作者曾任吳縣令,期間,六次游覽虎丘。萬歷二十四年,解職離吳前,留連虎丘勝景,寫下這篇描寫吳中民俗的散文;⑶,蘇州名勝之一。相傳春秋時吳王闔閭葬在這里,三日有虎來踞其上,故名。 、?(pǒu 部)屋:草席蓋頂?shù)奈葑,指窮苦人家昏暗的屋子。這里指貧民。 、墼疲合裨埔粯。 、芾纵仯很囕嗈D(zhuǎn)聲,這里指雷的轟鳴聲。 、萃吒河灭ね翢频腻,這里比喻粗俗的歌聲。 、拗袢猓哼@里指簫管和歌喉!稌x書?孟嘉傳》:“絲不如竹,竹不如肉! 、咔ы曉疲荷矫,在虎丘山上。 、嘟M(jìn)之:江盈科,字進(jìn)之,桃源(今湖南桃源縣)人。萬歷二十年(1592)進(jìn)士,官至四川提學(xué)副使,時任長洲縣令。著有《雪濤閣集》。 、犴f蘇州:唐代人韋應(yīng)物,曾任蘇州刺史 譯文 虎丘離城約七八里路,這座山?jīng)]有高峻的山峰與幽深的峽谷,只不過因為靠近城市,因此奏著音樂的游船,沒有一天不到那兒去。凡是有月亮的夜晚,開花的早晨,下雪天的黃昏,游人來往穿梭,猶如織布一樣,而以中秋最為繁盛熱鬧。 每到這一天,全城閉戶,攜手并肩而來。上至士大夫鄉(xiāng)紳、大家婦女,下至貧民百姓,全都涂脂抹粉,鮮衣美服,重重疊疊地鋪設(shè)席氈,將酒肴擺在大路邊,從千人石一直到山門,如梳齒魚鱗般密集相連。檀板聚積如小山,樽?似云霞般傾瀉,遠(yuǎn)遠(yuǎn)望去,猶如成群的大雁棲落在平坦的沙灘,彩霞鋪滿江面,電閃雷鳴,無法具體描繪它的形狀。 剛開始安設(shè)筵席時,唱歌的人成百上千,聲音如團(tuán)聚在一起的蚊子,沒法分辨識認(rèn)。等到分批安排,爭相以歌喉比高低;雅樂和俗樂各各陳獻(xiàn)后,美和丑自然區(qū)別開了。不多時,搖頭頓腳按節(jié)拍而歌的,只不過幾十個人而已。一會兒,明月升到天空,月光照在石上猶如潔白的絹綢,所有粗俗的歌曲,不再發(fā)出聲響,跟隨著唱和的,只有三四個人。一支簫,一寸管,一人慢慢地打著歌板唱著,管樂伴著歌喉,聲音清脆瀏亮,使聽的人深受感動。 等到夜深,月亮西斜,樹影散亂,于是連簫板也不用,一個人登場,四圍的人屏住聲息,聲音如細(xì)而直上的毛發(fā),響徹云端,每吐一字,幾乎拖長達(dá)一刻之久,飛鳥聽了為之回翔盤旋,壯士聽了感動得流下眼淚。 劍泉深得無法測量,陡峭的巖石如斧削一般。千頃云因為有天池等山作為幾案,山峰峽谷,爭奇斗秀,是請客飲酒的好地方。但是過了中午便陽光逼人,不能久坐。文昌閣也不錯,晚上林中的景色尤為迷人。朝北為平遠(yuǎn)堂舊址,空曠沒有遮攔,僅僅遠(yuǎn)遠(yuǎn)望見虞山,如小小的黑點。堂荒蕪已經(jīng)很久了,我和江進(jìn)之商量修復(fù)它的辦法,想在里面供奉韋應(yīng)物、白居易等人,但不久生了病,我既然已經(jīng)辭了官,恐怕進(jìn)之的興致也消盡了。山川的興旺和荒廢,確實有它的運數(shù)! 在吳縣作了兩年官,登虎丘山六次。最后一次和江進(jìn)之、方子公一起登,坐在生公石上等候月出。唱歌的人聽說縣令到來,都躲避開了。我因此對進(jìn)之說:“做官的橫行氣盛,衙役庸俗粗野,是多么厲害呀!以后不作官了,有不在這石上聽歌的,有月亮為證!”現(xiàn)在我有幸得以免去官職客居吳縣,虎丘的月亮不知道還記得我的話嗎? 賞析 本文首句交代虎丘名勝的方位“去城可七八里”,誠然為一般記游散文所交代的文字,但為下文埋設(shè)了意脈。盡管“其山無高巖邃壑”,卻因其“近城”而吸引了絡(luò)繹不絕的游人。這樣,作者就確定了他的審美重心,不在林泉巖壑,而在游人旅客,以及他們縱游虎丘的情景圖畫!昂嵐臉谴,無日無之”,以“無……無……”的雙重否定更見其肯定之意的句式,強(qiáng)調(diào)了日日如此、月月如此的頻率和密度!胺苍轮、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來,紛錯如織”,在上文的意緒上遞進(jìn)了一層,突出了“月”“花”“雪”這三個時節(jié)對于游人的誘惑力量。作者所用“無日無之”“紛錯如織”還是概括性較強(qiáng)的語言,所給予讀者的是總體印象,而細(xì)致具體的描述則在后面進(jìn)行,留下審美空間。 “而中秋為尤勝”,文意以“而”字形成轉(zhuǎn)折,以“尤”字造成遞進(jìn)。描述經(jīng)過幾次的遞進(jìn),中心便確定下來了。 需要指出的是,《虎丘記》不是某一次游覽的當(dāng)時實錄,這從后文“登虎丘者六”的次數(shù)可以看出;也不是某一個中秋日的情景記實。從時間觀念上看,顯系事后追述;從空間觀念上看,是六登虎丘的印象的綜合描述。而綜合印象中的特定意象則是虎丘中秋。這種記游散文的時空觀念是饒有新意的!懊恐潦侨铡,就透現(xiàn)了這種非以某一中秋,而是概括幾個中秋特征的審美意向。 一旦進(jìn)入具體的情景描述,作者就顯得墨色潤暢。筆態(tài)飛舞在虎丘山前山后,構(gòu)成一幅全景俯瞰圖。從“傾城闔戶,連臂而至”開始,拉開了這幅全景圖的描述畫面!耙鹿谑颗,下迨?屋,莫不靚妝麗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間!边@里的“衣冠士女,下迨?屋”把“傾城闔戶”具體化了,作者特別點出“?屋”,把下層市民也包括進(jìn)去。在盛大的郊游行列中已有廣大的市民參加,這反映了明代的特點,張岱的《西湖七月半》就有類似的情景描繪。和古典的山水游記不同,和以單純的自然景物描寫不同,這里更多地表現(xiàn)了市民階層的郊游
生活
,或者說,作者是把“衣冠士女”和“?屋”的市井細(xì)民作為同一的對象來描述。作者不是從自然山水本身獲取詩情(他明確地認(rèn)為“其山無高巖邃壑”),而是在“?屋”市民參加的游覽熱潮中覓得了新鮮的審美感受。這種審美感受反映了明代審美理想和意緒的特征!澳混n妝麗服”的打扮裝飾,“重茵累席”的席地而坐,“置酒交衢間”的旅游方式,都有濃重的世俗情味,較少古典色彩。 作者在縱意描述之后,猛然拉成一個大鏡頭:“從千人石上至山門,櫛比如鱗,檀板丘積,樽?云瀉。遠(yuǎn)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雷輥電霍,無得而狀!弊髡咭赃h(yuǎn)眺作為審美視點,在縱橫交織的鋪衍勾劃中輔之以夸張,間之以比附,形成一氣如注的滔滔文勢!皬那耸现辽介T”,是空間范圍的概括,形成畫面的橫向開闊感,吻合著遠(yuǎn)望的審美視覺特征!皬摹痢钡奶犷D,一連出現(xiàn)“櫛比如鱗,檀板丘積,樽 云瀉”三句比喻中兼具夸飾的描繪。像梳齒一樣靠攏的游人,是對其密度的形容!疤窗濉卑倒聪挛摹皣I者百千”;“樽 ”隱聯(lián)上文“置酒交衢”,內(nèi)脈密合。如丘積、如云瀉的比喻夸張,既是繪其郊游的特定情景,更是形容游客如云的盛況,服務(wù)于本段的審美重心,連用四個四字結(jié)構(gòu)句,其目的是在蟬聯(lián)而下的文句中形成文勢的氣沛暢達(dá)。 行文至此,于“遠(yuǎn)而望之”四字,回攏到主體的視點上來,文氣稍有提頓,遂發(fā)為奇穎的比喻句“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雷輥電霍”,“雁”句言其盛,“霞”句言其色,“雷”句言其聲,聲色交錯,染色于畫卷,傾聲于畫外,連珠式的四字結(jié)構(gòu)句型,同樣有文勢的波蕩,有主體贊美之意的浮動。比喻句的聯(lián)綴,既形成氣勢的噴注,又使描述對象的瑰麗色彩及其喧闐聲勢具體化了。比喻是求取形象的確定內(nèi)涵,而旋即跳成“無得而狀”作為本段的收煞,意緒得以翻變,是從比喻的具體到抽象的概括,旨在說明這一切情景都是無法用比喻而得其盛狀的。惟其用“無得而狀”的模糊語,才更顯示這幅云蒸霞蔚般的郊游圖的美不勝收。 在全景圖的空闊而舒卷的縱意渲染和鳥瞰拍攝之后,作者進(jìn)入具體細(xì)致的藝術(shù)描繪。而這一藝術(shù)描繪在審美選擇上的別開生面是扣住一個“唱(嘔)”字,筆墨由疏放趨向深細(xì)!俺钡穆犛X形象最能顯示有市民層參加的虎丘中秋郊游的特征,也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審美趣味。因而,本文審美重心的確定導(dǎo)源于主體的審美欣賞意識的定向功能,使中秋時節(jié)的虎丘情景描述在審美選擇上顯得別具一格,另奏風(fēng)調(diào)。而這一大段描述又獨特地借助于“布席之初”到“未幾”“已而”“比至”的表示時間觀念的
詞語
的微變,帶動出意象的輕轉(zhuǎn),使一幅幅情狀圖畫冉冉撲來。而這一切,以“露”的筆墨出之,牽引了“藏”著的主體審美趣味的變化,其用筆如此,堪稱精妙。中郎描述的這一聲態(tài)情景是流動、變化的,即由繁鬧到幽靜!奥暼艟畚,不可辨識”,歌喉相斗,雅俗既陳,嘈雜的聲浪,莫之能辨,是中秋虎丘熱烈情景的生動、具體的寫照,但不是作者審美的最終目標(biāo),他所欣賞的是“一簫,一寸管,一人緩板而歌,竹肉相發(fā),清聲亮徹”,是“一夫登場,四座屏息,音若細(xì)發(fā),響徹云際”,可見,作者審美上所追求的是清幽而又明亮的聲態(tài)。而這一聲態(tài)又是產(chǎn)生于“明月浮空,石光如練”“月影橫斜,荇藻凌亂”的幽靜而又雅麗的環(huán)境之中。聲、色、境以明麗的格調(diào)和交融的整一形式出現(xiàn),才是作者審美意趣的真正寄托者。他從這里獲得了審美感受,確定了他獨特的審美個性,他為之神馳和擊節(jié)的不是鐘鼓齊鳴的交響樂,而是輕悠亮徹的小夜曲。藝術(shù)作為主體對于客體的審美觀照,作者的審美趣味在選擇過程中顯示出獨特的主導(dǎo)作用,由此又產(chǎn)生出作者獨特的審美評價:“聽者魂銷”,“飛鳥為之徘徊,壯士聽而下淚”。這一大段作為全文描述重心,不是在橫長的空間感上取勝,而是在時間的不斷推移上使意境導(dǎo)向深入,并以鮮明的層次加以顯示。值得細(xì)加玩索的是,這一大段聲態(tài)描述的時間、人數(shù)、主體審美趣味是密切融合而又同步推進(jìn)的。布席之初──唱者千百,未幾──數(shù)十人,已而──三四輩,比至──一夫。從不可辨識至音若細(xì)發(fā),卻響徹云際,境界每一移位,則主體審美情思便深入一層,如螺絲鉆木,又如開溝掘井,直至審美的核心地帶,發(fā)露最主要的審美情趣為止,即“飛鳥為之徘徊,壯士聽而下淚”。這里時域的按步換形,帶來審美趣味的登堂入室。 聲態(tài)描述至此已是情盡意滿,作者才突然抽出筆來,寫到虎丘的自然山水景象,“劍泉深不可測,飛巖如削”,這一飛來之筆似與上文意脈不相關(guān)涉,大有突兀而起之勢。而這一點恰恰體現(xiàn)了袁氏“公安派”的審美主張!蔼毷阈造`,不拘格套”(袁宏道《敘小修詩》),“信口而出,信口而談”(袁宏道《與張幼于》),興之所至,不拘成法,顯得灑脫自如,擒縱自便。到這一段,全文才寫到游虎丘的主體“我”,這和傳統(tǒng)的山水游記筆法大相徑庭。而主體登臨時的特點又不是徑宣紙面,而是隱藏在直接形象之中,引導(dǎo)人們?nèi)ンw味間接形象的存在。 “千頃云得天池諸山作案”,天池山簡直像是千頃云山的幾桌一樣,這是在形象與形象間的對比中加以突出,反襯出千頃云的高,也顯示出主體審美視點的高!懊姹睘槠竭h(yuǎn)堂舊址,空曠無際,僅虞山一點在望”,這又顯示出主體的視線之遠(yuǎn)。這一段直接描述虎丘劍泉一帶的自然景象的文字,作者仿佛隨意拈出,稍加輕涂,沒有腴言蕪詞,一切顯得質(zhì)直潔爽,而一切又無不蘊含著主體的審美感受,成為袁宏道審美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情與景會,頃刻千言”(《敘小修詩》)的實踐。例如,見千頃云之峻高,巒壑競秀,生發(fā)出的“最可觴”的情趣;“過午則日光射人”所產(chǎn)生的是“不堪久坐”的感受;至于欲祠韋蘇州、白樂天,卻因事過境遷而未成,最終還是“興闌”所致。主體的審美感受在所有物象的描述中成為歸結(jié)點,這正體現(xiàn)了袁宏道山水游記的基本特色。 最后一段,就更具有感受性了!袄魠莾奢d,登虎丘者六。”袁宏道于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至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任吳縣縣令達(dá)兩年時間,登臨虎丘有六次之多?梢,他對虎丘山水的留連的感受之深,由此也透露了他寫《虎丘記》是綜合概括再加審美選擇的構(gòu)思特色。最后一次是“與江進(jìn)之、方子公同登,遲月生公石上”,這一次所見月是怎樣的嬌妍,因與主體感受的關(guān)系不大,就略而不寫。 作者從“歌者聞令來,皆避匿去”的情景中,感喟系之,“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俗哉”,顯露了對官祿的鄙夷,這一點,跟他《與丘長孺書》所表達(dá)的對茍且蠅營的官場生活的鄙薄之情,同歸一源。對官場生涯的目擊,“歌者聞令來,皆避匿去”的隔膜,深化著袁宏道的內(nèi)心苦悶。這種隔膜使得他無法領(lǐng)略“聽曲此石上”的迷人情趣。這是袁宏道審美個性和所處地位產(chǎn)生出來的尖銳矛盾,這一矛盾在當(dāng)時的特定內(nèi)涵體現(xiàn)為感性和理性的沖突。而這一矛盾所引起的內(nèi)心刺激,生發(fā)出解決矛盾的根本辦法是“去官”,正因為如此,他才有“他日”“有不聽曲此石上者,如月”的決絕誓詞,才有“解官,稱吳客”的慶幸,才有“虎丘之月,不知尚識余言否耶”的對月發(fā)問。六登虎丘,最后一次的刺激成為袁宏道呈請解官的重要契機(jī)。明乎此,我們才會明了這位以發(fā)抒主體感受為特征的“性靈說”的倡導(dǎo)者的審美個性的執(zhí)著,也才會明了他辭官后審美個性得到無所拘制的發(fā)展寫下《晚游六橋待月記》的原因所在了。 總之,《虎丘記》以作者的感受作為內(nèi)脈,這里有審美感受和環(huán)境的審美場的矛盾,這種矛盾本身就具有感受性質(zhì)。通篇寫山水少,寫游況多,均發(fā)軔于作者的審美感受;文勢時有騰挪,意象或作變化,一路寫來,均有作者感受的隱隱跳躍。感受深者,則用墨如注;感受淺者,則微微點染,不受自然山水散文通常受客體對象規(guī)范的傳統(tǒng)筆法,顯示出審美感受作為觀照萬物的“性靈”特征。作者對世俗情趣的郊游濃墨潑灑,主體感受的往返流轉(zhuǎn),筆觸章法的任情而為,審美客體、審美主體、審美傳達(dá)這三者都帶有明代山水游記文典型的時代審美特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cifu/296259.html
相關(guān)閱讀:
過云木冰記
《李夫人賦》【賞析】注解+譯文
辭賦精選之劍閣銘
辭賦精選之秋聲賦原文與翻譯
墨池記原文及翻譯
上一篇:
辭賦精選之洞簫賦原文與翻譯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guān)主題
辭賦精選之舞鶴賦原文及翻譯
滕王閣序原文及譯文
辭賦精選之大招
《李夫人賦》【賞析】注解+譯文
辭賦精選之神女賦原文及翻譯
辭賦精選之宋玉對楚王問
辭賦精選之冷泉亭記原文與翻譯
岳陽樓記【賞析】原文+注譯
辭賦精選之答客難原文及翻譯
辭賦精選之逐貧賦
推薦閱讀
辭賦精選之東征賦
東征賦 朝代:兩漢 作者:班昭 原文: 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隨子乎東征。時孟春之吉日兮,撰……
辭賦精選之舞鶴賦
舞鶴賦 朝代:南北朝 作者:鮑照 原文: 散幽經(jīng)以驗物,偉胎化之仙禽。鐘浮曠之藻質(zhì),抱清……
《永州八記》之小石城山記【賞析】注解+
小石城山記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徑北?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
辭賦精選之墨池記
墨池記 朝代:宋代 作者:曾鞏 原文: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于溪,曰新城。新城……
辭賦精選之逐貧賦
逐貧賦 朝代:兩漢 作者:揚雄 原文: 揚子遁居,離俗獨處。左鄰崇山,右接曠野,鄰垣乞兒……
相關(guān)閱讀
《鸚鵡賦》【賞析】注解+譯文
辭賦精選之明月上高樓原文及翻譯
洞簫賦 原文及賞析
墨池記原文及翻譯
神女賦 賞析
刺世疾邪賦 賞析
《醉翁亭記》原文譯文及賞析
辭賦精選之逐貧賦原文與翻譯
《永州八記》之鉆?潭記【賞析】注解+譯文
《吊屈原賦》【賞析】注解+譯文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