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
-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記憶資訊
|
提高記憶力
|
增強(qiáng)記憶力
|
右腦記憶方法
|
右腦開發(fā)訓(xùn)練
|
手機(jī)版
記憶力訓(xùn)練
記憶法
記憶術(shù)
記憶宮殿
右腦開發(fā)
速讀訓(xùn)練
思維導(dǎo)圖
學(xué)習(xí)方法
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大學(xué)
注意力訓(xùn)練
超右腦
左右腦
最強(qiáng)大腦
全腦速讀
快速閱讀
思維模式
學(xué)習(xí)計劃
初中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專業(yè)
吸引力法則
潛意識
催眠術(shù)
潛能開發(fā)
速讀教程
勵志名言
經(jīng)典語錄
電子課本
早教
幼教
小學(xué)
作文
詞語
句子
詩詞大全
唐詩三百首
全唐詩
古詩三百首
古詩大全
宋詞精選
全宋詞
元曲精選
經(jīng)典詩句
詩歌鑒賞
詩詞名句
辭賦精選
現(xiàn)代詩
詩人大全
名人名言
勵志名言
名人語錄
傷感語錄
經(jīng)典語錄
人生語錄
俗語大全
諺語大全
初中文言文
詞語大全
句子大全
精品推薦:
記憶力培訓(xùn)
|
快速閱讀培訓(xùn)
|
速讀訓(xùn)練軟件
|
超右腦訓(xùn)練卡片
|
數(shù)字編碼卡
逍遙右腦記憶
>
詩詞大全
>
辭賦精選
>
永州八記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辭賦精選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始得西山宴游記》 原文 自余為?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yuǎn)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仆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yuǎn)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是歲,元和四年也。 譯文 自從我遭到貶謫,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憂懼不安。公務(wù)之余,緩緩散步,漫無目的,到處轉(zhuǎn)悠。每天與同伴爬高山、鉆深林,迂回曲折的山間小溪,深幽的泉水,怪異山石。無論多遠(yuǎn), 我們都去。一走到那些地方,我們便撥開野草,席地而臥,倒酒痛飲,不醉不罷。喝醉后便相互枕靠著睡在地上,很快就進(jìn)入夢鄉(xiāng)。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夢中都能出現(xiàn)。醒來之后就回家。我原以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異地方,都已被我游覽了。殊不知還有個奇異獨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華寺西亭,遙望西山,才使我發(fā)現(xiàn)西山勝景,大為稱異, 我于是帶著仆人越過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叢生的灌木,燒掉雜亂的茅草,不達(dá)到西山之巔決不罷休。攀援著樹枝爬上山頂,兩腿叉開,席地而坐,幾乎幾個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高低不平,空闊低洼,連綿起伏,不可勝狀;有的像是螞蟻窩,有的像是螞蟻洞?此瞥叽缰g,實則千里之外,全都聚集眼前,沒有逃脫隱藏的。青山綠水,相互縈繞,與遙遠(yuǎn)的天際相接,環(huán)看周圍,都是這樣?戳诉@些,才知道這座山確實特立不群,與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樣。不知不覺中我的身心與天地間的浩然之氣隔化在大自然中,已不知道哪里是盡頭了。我于是拿起酒壺,斟滿酒杯,暢懷痛飲,醉倒在地。不覺間日薄西山,蒼茫暮色,自遠(yuǎn)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見了,而我卻了無歸意。真是形神俱忘,無拘無束,好像已經(jīng)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我這才認(rèn)識到過去等于沒有游覽,真正的游覽從現(xiàn)在開始。所以我特意把這件事記下來,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鈷?潭記》 原文 鈷?潭在西山西。其始蓋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東流;其顛委勢峻,蕩擊益暴,嚙其涯,故旁廣而中深,畢至石乃止。流沫成輪,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畝馀。有樹環(huán)焉,有泉懸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門來告曰:“不勝官租、私券之委積,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貿(mào)財以緩禍! 予樂而如其言。則崇其臺,延其檻,行其泉于高者而墜之潭,有聲?然。尤與中秋觀月為宜,于以見天之高,氣之迥。 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茲潭也歟? 注釋 (1)鈷?(gǔ mǔ):熨斗。鈷?潭:形狀像熨斗的水潭。也有學(xué)者認(rèn)為鈷?是釜鍋。 。2)冉水:即冉溪,又稱染溪。 。3)屈:通“曲”,彎曲。 (4)其顛委勢峻:其,指冉水的源頭。顛委,首尾,這里指上游和下游。勢峻,水勢峻急。 (5)蕩擊:猛烈沖擊。益暴:更加暴怒。 。6)嚙(niè)其涯:嚙,咬、啃。 涯:邊沿。這里指侵蝕著岸邊。 (7)輪:車輪般的漩渦。 。8 )然后徐行,徐:慢慢地。 。9)有樹環(huán)焉,有泉懸焉:環(huán):環(huán)繞。焉:在那里。兼指代詞。懸:自高處而下。有樹環(huán)繞在潭上,有泉水從高處流入潭里。 。10)以余之亟(qì)游:以:因為。余:我。亟:經(jīng)常,多次。因為我經(jīng)常去游玩。 。11)款門:敲門。 。12)不勝官租、私券之委積:不勝:承擔(dān)不了。券:債務(wù)的借據(jù)。委積:累積的壓力。承受不了官家租稅和私人債務(wù)的重壓。 。13)芟(shān):割草。 芟山:割草開山。更居:搬遷居住的地方。 。14)貿(mào)財以緩禍:貿(mào)財,以物變賣換錢。 緩禍,緩解目前災(zāi)難。這里指解救稅債之災(zāi)難。 (15)崇其臺:崇,加高。 其,指示代詞,這里指潭。加高潭邊的臺沿。 (16)延其檻:延長那里的欄桿。 延:加長。 檻:欄桿。 。17)行其泉于高者墜之潭:引導(dǎo)那些高處的泉水,使之墜落到潭里。 。18)?(cóng)然:水聲淙淙的樣子。 (19)尤與中秋觀月為宜:尤其是在中秋晚上賞月更為適合。 。20)于以見天之高、氣之迥:在這里可以看見天空的高遠(yuǎn),感受到空氣的清爽。 于以:于此,在這里行。 迥:遼遠(yuǎn)。 (21)居夷:住在夷人地區(qū)。 譯文 鈷?潭,在西山的西面。鈷?潭水由冉水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東流去;冉水的上游和下游水勢峻急,撞擊更加激蕩,侵蝕鈷?潭的潭岸邊,潭邊廣闊而中間水深,水流沖蕩到山石才停止。水流形成車輪般的漩渦,然后才緩緩而流。潭水清澈而平緩,而且十畝有余,鈷?潭四周有樹木環(huán)繞,有瀑布垂懸而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來游玩,一天早晨敲門就來告訴我:“(我因為)無法負(fù)擔(dān)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債,(沒辦法),想在山上鋤草開荒,并愿意賣掉我潭上的田,暫時緩解一下債”。我很高興答應(yīng)了他的話。我就加高臺面,延伸欄桿,疏導(dǎo)高處的泉水使泉水墜落入潭中,發(fā)出了悅耳的聲音。特別是到了中秋時節(jié)賞月更為合適,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視野更加遼遠(yuǎn)。是什么使我樂于住在這夷人地區(qū)而忘掉故土?難道不是因為這鈷?潭? 賞析 公元805年,柳宗元因參加政治革新運(yùn)動失敗,遭到政敵的迫害,被貶到永州當(dāng)司馬。當(dāng)時,名義上還是政府的官員,實際上沒有任何的權(quán)力,不能過問政事,跟罪人一樣。他在這個偏僻的山溝里,整整住了十年,此間他發(fā)憤讀書,寄情山水,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歌散文,其中,著名的“永州八記”就是他在永州時寫成的!坝乐莅擞洝笔橇谠鑼懮剿斡洠瑫鴮懶刂袘嵱舻纳⑽。實際上柳宗元寫的山水記中還有一記,即《游黃溪記》。由于前八記遺址在永州城郊,歷代文人尋勝較多,故稱“永州八記”。 《鈷?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二篇,寫于809年(唐憲宗元和四年)。鈷?潭是冉溪的一個深潭,冉溪是瀟水的一條支流,也叫冉水;“潭”就是“淵”,南方方言叫“潭”,鈷?潭的形狀是圓的,好像一個鈷(圓形的熨斗),故取名為“鈷?潭”;“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 這篇文章屬于山水游記。鈷?潭位于永州市芝山區(qū)柳子街旁的愚溪之中,該文是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所作。作者先從冉水著筆:“其始蓋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東流。”“奔注”二字描狀冉水強(qiáng)悍的生命力,大有迅猛而來,一瀉千里之勢,但卻遇上了屹立不動的山石擋住了去路。“奔注”之水抵石而下,但“抵”不過山石,只得“屈折東流”了。經(jīng)過山石激蕩后的溪水,變得更加湍急狂暴了,“嚙其涯”,直到“嚙”完了水涯的沙土,奔注之水全部流到潭中,有所歸依才停止。在此,作者以飛動的筆勢寫出了湍急的溪水景象。接下來,作者則描繪“鸞廣而中深”的水潭。約有十畝大的潭水則顯得格外的平靜,格外的清澈。至此,作者的筆勢也由峻急而變得平緩起來,不僅表現(xiàn)了溪水因落差過大而迸發(fā)出的巨大沖擊力,而且進(jìn)一步寫出了溪水“流沫成輪”的又一性情,生動地描畫出旋渦濺沫卷雪、旋轉(zhuǎn)如飛的奇景。柳宗元筆下的永州山水是流動變幻、神秘瑰偉的,并且是有著強(qiáng)悍的生命力的錦繡畫卷。這與作者頑強(qiáng)執(zhí)著、自信自強(qiáng)的意愿相合,讓其精神為之一振,作者長時間被壓抑的內(nèi)在不屈與傲岸的情緒得到了宣泄。 冉水由“奔注”而遇阻,而“屈折”,而“蕩擊”,而“嚙”食,直至沖出個水潭來。這是一種充滿了力度、骨氣凜凜的壯觀之景!捌淝宥秸咔沂余,有樹環(huán)焉,有泉懸焉”,這又是一種安寧疏朗,深婉幽美的恬靜之景。自古以來,人們都認(rèn)為“山水有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只有與大自然融合一體,才能識得天機(jī),悟透人理。在柳宗元筆下,永州山水完全是為“我”而獨有的。其一草一木,一泉一石,動靜遠(yuǎn)近等等,都是或興發(fā)感慨,或寄寓
哲理
的抒情載體。 后半部分,作者筆鋒一轉(zhuǎn),寫自己得潭的經(jīng)過,由寫景過渡到敘事。鈷母潭岸邊上居住的一戶人家,見作者多次去那里游玩、觀賞,有一天,便來敲門相告:因受不了官租私債的重重負(fù)擔(dān),要躲避到山里去開荒,情愿把潭上的田地賣給作者,以緩解當(dāng)前的困境。作者“樂而如其言”,把田地買了下來。短短數(shù)語,便揭示了當(dāng)時統(tǒng)治者的苛捐雜稅,也表現(xiàn)了作者對老百姓的同情心。然后作者“崇其巖,延其檻,行其泉于高者而墜之潭,有聲淙然”。作者對潭進(jìn)行了一番精心的改造,使鈷?潭的環(huán)境便更優(yōu)美了,更宜于“中秋觀月”,更宜于站在潭上見天之高,氣之迥了。只有在這幽麗清爽的大自然中,在這“天高氣迥”的境界中,他才能真正獲得解脫。 文章到此,作者沿著買田修潭的經(jīng)過,再度抒發(fā)感慨,綰合二者,收束全篇。“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茲潭也歟?”作者說因此潭而忘故土,但在這“樂”的背后,也流露出心底的隱隱哀愁。表面上說因此潭而忘故土,實則故土并不能忘。正所謂“不思量,自難忘”,這種憂郁,這種期待,始終剪不斷,理還亂,這便是作者的矛盾心理。徐幼錚說得很中肯:“結(jié)語哀怨之音,反用一樂字托出,在諸記中,尤令人淚隨聲下! 《鈷?潭西小丘記》 原文 得西山后八日〔1〕,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潭〔2〕,潭西二十五步,當(dāng)湍而浚者為魚梁〔3〕。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4〕,負(fù)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shù)。其?然相累而下者〔5〕,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6〕。 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眴柶鋬r,曰:“止四百!庇鄳z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時同游〔7〕,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鏟刈穢草〔8〕,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游,舉熙熙然回巧獻(xiàn)技,以效茲丘之下。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9〕,??之聲與耳謀〔10〕,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11〕,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茲丘之勝,致之灃、鎬、?、杜〔12〕,則貴游之士爭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棄是州也,農(nóng)夫漁父過而陋之,賈四百〔13〕,連歲不能售。而我與深源、克己獨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書于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注釋 〔1〕西山:在永州(今永州市零陵區(qū))城西五里。 〔2〕鈷?:燙斗。因潭形似燙斗,故名鈷?潭。 〔3〕浚:深。魚梁:阻水的壩,中間留有空缺,可放置捕魚的竹簍。 〔4〕偃蹇(jiǎn簡):曲折起伏的樣子。 〔5〕?(qīn欽)然:山石聳立的樣子。 〔6〕羆(pí皮):熊的一種,體形比熊大,俗稱人熊 〔7〕李深源、元克己:二人均為柳宗元友人。李深源名幼清,原任太府卿。元克己原任侍御史。二人此時同貶居永州。 〔8〕刈(yì意):割。 〔9〕清泠(líng零):清澈明凈。 〔10〕??(yíng營):泉水聲。 〔11〕匝旬:周旬,即十天。 〔12〕灃(fēng豐):在今陜西戶縣東,周文王建都處。鎬(hào浩):在今陜西西安市西南,周武王建都處。?:今陜西戶縣。杜:亦稱杜陵,在今西安市東南。以上四地都是唐都長安附近豪門貴族聚居之地。 〔13〕賈:同“價”。 譯文 尋到西山以后八天,沿著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鈷鉺潭。潭西二十五步,正當(dāng)流急水深處筑有壘土阻水,開缺張網(wǎng)的魚梁。梁上有個小土丘,丘上生長著竹子樹木,丘石或驟然突起、或兀然高聳,破土而起,競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狀的,幾乎數(shù)都數(shù)不清;有的傾側(cè)堆壘而趨下,就像牛馬在溪邊飲水;有的又猛然前突,似乎較量著爭向上行,就像熊羆在山上攀登。 這小丘小得不足一畝,似乎可以裝進(jìn)袖子里去一般。我向小丘的主人打聽情況,他回答說:“這是唐姓某家廢棄的土地,標(biāo)價出售卻賣不出去!蔽矣謫柕貎r多少,答道:“僅僅四百兩銀子。”我喜愛小丘而買下了它。當(dāng)時,李深源、元克己與我同游,都十分高興,以為是意想不到的收獲。 于是就又取來了一應(yīng)用具,鏟除敗草,砍掉雜樹,燃起了熊熊大火焚燒去一切荒穢。(頓時),佳好的樹木似乎挺立起來,秀美的竹林也因而浮露,奇峭的山石更分外顯突。由竹木山石間望出去,只見遠(yuǎn)山高峙,云氣飄浮,溪水流淙,鳥獸在自由自在地游玩;萬物都和樂怡暢地運(yùn)技獻(xiàn)能,而呈現(xiàn)在這小丘之下。鋪席展枕躺在丘上,山水清涼明爽的景狀來與雙目相親,??的流水之聲又傳入耳際,悠遠(yuǎn)空闊的天空與精神相通。深沉至靜的大道與心靈相合。我不滿十天中卻得到了二處勝景,即使是古時喜嗜風(fēng)景的人,也未必能有此幸運(yùn)啊! 唉,憑著這小丘的美景,如果放到長安附近灃、鎬、鄂、杜等地,那末愛好游樂的貴族人士競相爭購的,將逐日增價一千兩,也愈來愈不能購得,F(xiàn)在棄置在這永州,農(nóng)人漁夫相經(jīng)過而看不起它,求價僅四百兩,卻多年賣不出去,而我與深源、克己偏偏喜愛并獲得了它。這難道是確實有所謂遭際遇合嗎?我將得丘經(jīng)過書寫在石上,用來慶賀與小丘的遇合。 《小石潭記》 全名為《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原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pèi)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為?,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cēn)差(cī)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yí)然不動;?(chù)爾遠(yuǎn)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gōng)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yī)。 注釋 1.記:古代的一種文體 2.篁竹:成林的竹子。篁,竹林。 3.如鳴佩環(huán):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聲音。 4.心樂之:感到高興。樂,以……為樂。 5.伐:砍伐。 6.。韩@得。 7.水尤清洌:水格外清澈。尤,格外。洌,清澈。 8.全石以為底:以全石為底,(潭)以整塊石頭為底。 9.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卷,彎曲。以,相當(dāng)于“而”,表承接。 10.為坻,為嶼,為?,為巖:成為坻、嶼、?、巖等不同的形狀。坻,水中高地。嶼,小島。?,不平的巖石。 11.青樹:青蔥的樹木。 12.翠蔓:翠綠的藤蔓。 13.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樹枝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fēng)飄拂。 14.蒙:覆蓋。絡(luò):纏繞。搖:搖動。綴:連結(jié)。參差:參差不齊。差:不齊,長短不一。披拂:吹拂。 15.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桑捍蠹s。許:表示數(shù)目不確定。 16.皆若空游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眨涸诳罩。所依:依靠的東西。 17.日光下徹,影布石上:陽光向下直射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徹:穿透。布:散布。 18.?然不動:(魚影)呆呆地一動不動。?然:愣住的樣子。 19.?爾遠(yuǎn)逝:忽然間向遠(yuǎn)處游去了。?爾:忽然。 20.往來翕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 21.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溪身想北斗七星那樣曲折,溪水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明滅:或現(xiàn)或隱。 22.其岸勢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勢:形狀。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差:交錯。互:互相。 23.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使感到心神凄涼,寒氣入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悄愴,寂靜得使人感到憂傷。邃,深。愴:悲傷。凄:使……凄涼。寒:使……寒冷。 24.以其境過清: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過于清靜。清:凄清,冷清清。以:因為。過:太。 25.乃記之而去:于是記下這里的景致便離開了。乃:于是,就。 26.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作隨從跟著來的人,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小生:年輕人。隸:隨從。而:連詞,表修飾。從:跟隨。 譯文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成林的竹子,就聽到流水的聲音,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聲音,我心里感到高興?撤ブ褡樱_辟出一條小路,往下走,就看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透明。小潭以整塊石頭作為潭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上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巖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著、纏繞著、搖動著、連結(jié)著,參差不齊,隨風(fēng)飄蕩。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它們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托的地方都沒有。陽光向下一直照到潭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頭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動也不動;忽然間又向遠(yuǎn)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樂。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一條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溪身或現(xiàn)或隱,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小溪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不知道溪水的源頭在什么地方。 我坐在石潭邊上,這里四周被竹子和樹木圍繞著,靜悄悄的,沒有旁的游人,這樣的環(huán)境使人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由于這里的環(huán)境過于冷清,不能夠長時間停留,于是我題下字就離開了。 一同去游覽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我一同作為隨從跟著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內(nèi)容 賞析 本文按游覽順序(移步換景)寫,條理清楚,先寫所見景物,然后以特寫鏡頭描寫游魚和潭水。在寫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寫了小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此外,作者還在寫景中傳達(dá)出貶居
生活
孤凄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袁家渴記》 原文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鈷?潭;由溪口而西,陸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陽巖東南,水行至蕪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麗奇處也。 楚、越之間方言,謂水之支流者為“渴”[1]。渴,上與南館高嶂合,下與百家瀨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淺渚[2],間廁[3]曲折。平者深黑,峻者沸白[4]。舟行若窮,忽又無際。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5]。其旁多巖洞。其下多白礫[6];其樹多楓、?、石楠、?、櫧、樟、柚;草則蘭、芷,又有異卉,類合歡而蔓生,??[7]水石。 每風(fēng)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8]眾草,紛紅駭綠,蓊?[9]香氣;沖濤旋瀨,退貯溪谷;搖?葳蕤[10],與時推移。其大都如此。余無以窮其狀。 永之人未嘗游焉,余得之,不敢專[11]也。出而傳於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注釋 1. 音若衣褐之褐:此六字疑為注文,不應(yīng)列為本文。 2. 渚:水中小洲。 3. 間廁:交錯夾雜。 4. 峻,急流;沸,沸騰。 5. 蔚然:草木茂盛貌。 6. 白礫:白色碎石。 7. ??:交錯糾纏貌。 8. 苒:輕柔。 9. 蓊?:濃郁。 10. 葳蕤:草木茂盛,枝葉下垂貌。 11. 專:獨享。 譯文 從冉溪向西南,走水路十里遠(yuǎn),山水風(fēng)景較好的有五處,風(fēng)景最好的是鈷?潭;從溪口向西,走陸路,風(fēng)景較好的有八、九處,風(fēng)景最好的是西山;從朝陽巖向東南,走水路到蕪江,風(fēng)景較好的有三處,風(fēng)景最好的是袁家渴;他們都是永州美麗奇異的地方。 楚、越兩地之間的方言,水的支流叫做「渴」,(讀“褐”音)?实纳嫌闻c南館的高山會合,下游與“百家瀨”匯合。其中島嶼(江河里邊的島嶼)、小溪、清潭、小洲,交錯夾雜,蜿蜒曲折。水流平靜的地方深黑色,急流的地方像沸騰一樣冒著白沫。船好像就走到了盡頭,忽然河水又看不到盡頭了。有座小山從水中露出來。山上都是好看的石頭,上面生長綠色的草叢,冬夏都濃密茂盛。山旁有許多巖洞。山下有許多白色的碎石;上山的樹木多是楓樹、?樹、石楠、?樹、櫧樹、樟樹、柚樹;小草則多是蘭草、芷草,又有許多奇異的花卉,類似合歡但是長出許多莖蔓,纏繞著水中石頭。 每當(dāng)有風(fēng)從四周山上吹下,吹動大樹,輕搖小草,紅綠繽紛,香氣濃郁;沖起波濤旋著水渦,從溪谷流進(jìn)流出,蕭條茂盛,根據(jù)時間變換。風(fēng)景大都是這樣的。我沒辦法都描述出來。 永州沒有過來游玩,我來到了這里,不敢獨自享受;貋韺懗鑫恼赂嬖V世人。這里土地的主人姓袁,所以我叫它“袁家渴”。 《石渠記》 原文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橋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鳴乍大乍細(xì)。渠之廣或咫尺,或倍尺,其長可十許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鮮環(huán)周。又折西行,旁陷巖石下,北墮小潭。潭幅員減百尺,清深多倏魚。又北曲行紆余,睨若無窮,然卒入于渴。其側(cè)皆詭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風(fēng)搖其巔,韻動崖谷。視之既靜,其聽始遠(yuǎn)。 予從州牧得之。攬去翳朽,決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釃釃而盈。惜其未始有傳焉者,故累記其所屬,遺之其人,書之其陽,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窮也。 譯文 從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見一個石渠,在渠上有一座便橋。有一眼泉水幽靜的流淌,它流淌時的聲音時大時小。泉渠的寬度有時不足一尺,有時則有二尺寬,它的長度約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塊大的石頭,就漫過石頭。跳過大石頭再往前走,就發(fā)現(xiàn)一個石泓,菖蒲覆蓋著它,碧綠的苔蘚環(huán)繞著石泓。渠水又轉(zhuǎn)彎往西流,在巖石邊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樣的流入北邊的小潭中。小潭方圓還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較深,有許多快速游動的魚。渠水又往北迂回繞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沒有窮盡,就這樣最終流入渴潭。潭的一邊全是奇異的石頭、怪異的樹木、奇異的花草、美麗的箭頭草,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風(fēng)吹動著山頂,像美麗動聽的音樂,在山崖和山谷間回蕩。看它雖很寧靜,但聽起來卻很遼遠(yuǎn)。 我跟隨柳州太守發(fā)現(xiàn)的它,撥開陰郁的密林和腐爛的朽木,開掘和疏通淤土和亂石,把朽木亂草堆積起來燒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滿?上膩矶紱]有寫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記寫下來,留給匠人,刻寫在潭北面的石頭上,幫助以后喜好游歷的人能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從?渠到達(dá)大石。十月十九日,越過石頭發(fā)現(xiàn)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給游人了。 《石澗記》 原文 石渠之事既窮,上由橋西北下土山之陰,民又橋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亙石為底,達(dá)于兩涯。若床若堂,若陳?席,若限閫奧。水平布其上,流若織文,響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掃陳葉,排腐木,可羅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絡(luò)之流,觸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龍鱗之石,均蔭其上。古之人其有樂乎此耶?后之來者有能追予之踐履耶?得之日,與石渠同。 由渴而來者,先石渠,后石澗;由百家瀨上而來者,先石澗,后石渠。澗之可窮者,皆出石城村東南,其間可樂者數(shù)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險,道狹不可窮也。 譯文 從石渠的橋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橋。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巨大的石頭作為水的底部,寬達(dá)到水的兩岸。石頭有的像床,有的像桌子,有的像門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擺滿菜肴,有的像用門檻隔開的內(nèi)外屋,水流像紡織物的花紋,水泉咚響聲像是彈琴聲,赤腳而往,折竹箭,掃陳葉,排腐木,清出一塊可排十八九張交椅的空地。交織的流水,指激撞的水聲,皆在床下;像翠鳥羽毛般的樹木,像魚龍麟甲般的石塊,都遮蔽在交椅之上。古時候的人有誰曾在這里找到這種快樂的嗎?以后的人,有誰能追隨我的足跡來此嗎?到石澗的日子,與石渠相同。 從袁家渴來的人,先到石渠后到石澗;從百家瀨上山到這里的人,先到石澗后到石渠。石澗的源頭,在石城村的東南,路中間可以游覽的地方還有好幾個。那上面的深山老林更加險峻,道路狹窄不能走到盡頭。 《小石城山記》 原文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dāng)其垠。其上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huán)之可上,望甚遠(yuǎn)。無封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shù)偃仰,類智者所施設(shè)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儻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譯文 從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過黃茅嶺往下走,有兩條路:一條向西走,走過去尋找風(fēng)景卻毫無所得;另一條稍為偏北又折向東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條河流截斷了,有一座石山橫擋在這條路的盡頭。石山頂部天然生成女墻和棟梁的形狀,旁邊又凸出一塊好像堡壘,有一個洞像門。從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丟一塊小石子進(jìn)去,咚地一下有水響聲,那聲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盤繞著登到山頂,站在上面望得很遠(yuǎn)。山上沒有泥土卻長著很好的樹木和竹子,而且更顯得形狀奇特質(zhì)地堅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參差,好像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懷疑老天爺?shù)挠袩o已很久了,到了這兒更以為老天爺確實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煙輻湊的中原地區(qū)去,卻把它擺在這荒僻遙遠(yuǎn)的蠻夷之地,即使經(jīng)過千百年也沒有一次可以顯示自己奇異景色的機(jī)會,這簡直是白耗力氣而毫無用處,神靈的老天爺似乎不會這樣做的。那么老天爺果真沒有的吧?有人說:“老天爺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用這佳勝景色來安慰那些被貶逐在此地的賢人的。”也有人說:“這地方山川鐘靈之氣不孕育偉人,而唯獨凝聚成這奇山勝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產(chǎn)奇峰怪石!边@二種說法,我都不信。 題記 “永州八記”已成為我國古代山水游記名作。這些優(yōu)美的山水游記,生動表達(dá)了人對自然美的感受,豐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領(lǐng)域,從而確立了山水記作為獨立的文學(xué)體裁在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因其藝術(shù)上的成就,被人們千古傳誦、推崇備至。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憤;也有作者幽靜心境的描寫,表現(xiàn)在極度苦悶中轉(zhuǎn)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畫山水景色,則或峭拔峻潔,或清邃奇麗,以精巧的語言再現(xiàn)自然美。本文即為《永州八記》之一。作者先詳細(xì)描繪了小石城山的形狀、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贊嘆山石樹木的疏密仰伏,好像高明者有意設(shè)計、布置的,然后自然轉(zhuǎn)入關(guān)于“造物主之有無”這一重大哲學(xué)命題的議論。作者用欲擒先縱的筆法,批判了唯心主義的天命論,發(fā)泄了自己屈遭貶謫,橫受壓抑的不平。這段議論捭闔起伏,情理畢現(xiàn)。參加革新集團(tuán)被貶。 ①:上帝這個詞,并非是外來的舶來詞,而是中國自古就有的,上帝的意思即大自然、造物主。古籍中也稱昊天或上帝,這一名詞最早現(xiàn)于《尚書》。 上帝一詞其實并不是基督宗教的“上帝”一詞之中文 翻譯,既不是形翻更不是音譯,上帝一詞乃是原于古老的華夏文明,史書中最早出現(xiàn)上帝一詞的記載的書籍是《尚書》和《詩經(jīng)》,昊天上帝(尚書)或皇天上帝(北京故宮供奉的牌匾)是上天、天帝、天父(與“地母”相對)、皇天(與“后土”相對)、老天爺?shù)鹊恼椒Q謂。上帝在中文的本意為泛指主宰天地宇宙的神,自古就在中文中出現(xiàn)。明代利瑪竇將天主教傳至中國,為了便于傳教,便將拉丁文“Deus” 翻譯成中文古已有之的“上帝”。(中國伊斯蘭教也有相似之詞,即真主,意思相當(dāng)于上帝。)但是信仰的不同,其“上帝”的含義也不一樣。 字詞 小石城山記字詞歸納: 【通假字】: 1.少:通“稍”,稍微,略微。 2.當(dāng):通“擋”。 3.有:通“又”。 4.伎:通“技”。 【詞類活用】 1.北:方位名詞做動詞,向北走。 2.下:方位名詞做動詞,向下走。 3.環(huán):名詞活用為動詞,盤繞。 虛詞: 1.以(投以小石):用,拿。連詞。 2.而:逾黃茅嶺而下(順承關(guān)系,不譯); 其一少北而東(并列關(guān)系); 土斷而川分(并列關(guān)系); 無土壤而生佳樹美箭(轉(zhuǎn)折關(guān)系); 益奇而堅(并列關(guān)系); 〔1〕少:稍、略!2〕土斷:山勢突然斷落,形成峭壁!3〕垠:邊、岸! 4〕睥睨,埤?,城上小墻;梁木麗,房屋的大梁。〔5〕堡塢:像小城堡的石頭! 6〕洞然:石子擊水聲。〔7〕激越:聲音響亮清脆! 8〕疏數(shù)偃仰:疏密起伏!9〕中州:中原地區(qū)! 10〕夷狄:指偏遠(yuǎn)的永州!11〕更千百年:經(jīng)歷千百年而不能一獻(xiàn)其優(yōu)美景致而被人們所賞識、承認(rèn)!12〕固:真的。〔13〕不宜如是:不應(yīng)這樣做,即徒勞的把小石城山安排在荒僻的永州。〔14〕氣之靈:地氣的靈秀!15〕類智者所設(shè)施也:類,好像。 名句 本文中寫景的名句是:“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shù)偃仰,類智者所施設(shè)也。”這里運(yùn)用白描手法,語言簡練,但形象逼真,妙趣橫生 不是客觀描摹自然風(fēng)景,而是蘊(yùn)藏著深厚的思想感情。他慨嘆這樣美好的風(fēng)景被遺棄在僻遠(yuǎn)的荒野中無人賞識,受人輕蔑,正是借以傾吐自己的抱負(fù)和才能被埋沒、遭打擊的不平之鳴。在同病相憐的情況下,能夠努力發(fā)掘、欣賞這遺棄的美好風(fēng)景的只有柳宗元,而能夠安慰孤苦受辱的柳宗元的也就是這些山水了。 文章 賞析 文中議論反復(fù)抑揚(yáng),反映了作者心潮起伏,無限憤懣。顯然,上天根本沒有什么造物主,而人間卻有多少不平事。 八記 賞析 柳宗元青年時代就立下雄心壯志,仰慕“古之夫大有為者”,向往于“勵材能,興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滅之聲”。他25歲時已是“文章稱首”的長安才子,剛考中了博學(xué)弘辭科,又與禮部郎中楊憑之女新婚,逐步成為文壇領(lǐng)袖,政壇新銳。在其后的幾年里,柳宗元又成為了當(dāng)時皇帝的老師王叔文革新派的中堅分子,以熱情昂揚(yáng)、凌勵風(fēng)發(fā)的氣概,準(zhǔn)備施展自己“輔時及物”、“利安開元”的抱負(fù)。然而,由于順宗皇帝李誦即位時就已經(jīng)中風(fēng),說話也不清楚,雖然有心改革朝政,但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加上宦官與藩鎮(zhèn)勢力強(qiáng)大,所以革新只實行了幾個月,就以失敗而告終。元和四年八月,反對革新的太子李純即位,九月,柳宗元立刻被貶邵州刺吏,行未半路,朝議認(rèn)為處之太輕,又改貶永州司馬。當(dāng)時同時被貶的包括劉禹錫等人共有八位,史稱“八司馬事件”。 “永貞革新”的失敗對政治上躊躇滿志的柳宗元是沉重的打擊,但對于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卻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當(dāng)時的永州“草中貍鼠足為患,一夕十頓驚且傷”,相當(dāng)于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所謂的“永州司馬外置同正員”,其實是個編制外的閑職,沒有官舍也沒有具體的職務(wù)。柳宗元一家人寄居在冷清的小寺廟,未及半載,母親也逝世了。除了精神上抑郁悲憤,正當(dāng)壯年的柳宗元身體也越來越差,諸病纏身,虛弱到了“行則膝顫,坐則髀痹”的程度。但永州清新的山水給了柳宗元很大的慰藉和寄托,他很快從悲觀與失意中振作起來,踏遍了永州的山山水水并和田翁農(nóng)夫相交,遠(yuǎn)離了政壇上的明爭暗斗,回歸到田園詩意般的生活,他認(rèn)為永州的山水和自己一樣的為世人所遺棄和漠視,寫出了許多千古傳誦推崇永州山水的散文。余秋雨先生在《柳侯祠》中如此評價柳宗元的永州10年,他說:“炎難也給了他一份寧靜,使他有了足夠的時間與自然相晤,與自我對話!”確實,永州的10年,是柳宗元
人生
最晦暗最感傷的十年,卻是他文學(xué)創(chuàng)作最豐富和哲學(xué)思想全面成熟的10年。 柳宗元的文章多抒寫抑郁悲憤、思鄉(xiāng)懷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為世人稱道者,是那些清深意遠(yuǎn)、疏淡峻潔的山水閑適之作!队乐莅擞洝肥橇谠剿斡浀拇碜,也是我國游記散文中的一朵奇葩,其藝術(shù)魅力歷久彌新。 永州山水,在柳宗元之前,并不為世人所知。但這些偏居荒蕪的山水景致,在柳宗元的筆下,卻表現(xiàn)出別具洞天的審美特征,極富藝術(shù)生命力。正如清人劉熙載在《藝概?文概》中所說:“柳州記山水,狀人物,論文章,無不形容盡致;其自命為‘牢籠百態(tài)’,固宜。”柳宗元時而大筆揮灑,描摹永州山水的高曠之美,使寂寥冷落的永州山水給人以氣勢磅礴之感。 《永州八記》對自然美的描繪,貴在精雕細(xì)刻出一種幽深之美。八記描寫的大都是眼前小景,如小丘、小石潭、小石澗、小石城山等,柳宗元總是以小見大,猶如沙里淘金,提煉出一副副價值連城的藝術(shù)精品。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對小石潭周圍環(huán)境的描寫,“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槍幽邃”,創(chuàng)造出一種空無人跡的山野清幽之美。又如《石渠記》對小石渠之水流經(jīng)之處細(xì)膩的刻畫,在長不過十許步的小水渠上,一處處幽麗的小景,美不勝收。逾石而往是昌蒲掩映、鮮苔環(huán)周的石泓,又折而西行,旁陷巖石之下是幅員不足百尺、魚兒穿梭的清深的小水潭,又北曲行,皆詭石、怪木、奇卉、美竹。 筆筆眼前小景,幽深宜人,展示出永州山水的特有風(fēng)姿。柳宗元曾經(jīng)說:“余雖不合于俗,亦頗以文墨自慰,漱滌萬物,牢籠百態(tài),而無所避之!彼囊馑季褪钦f雖然因永貞革新遭挫,但作者未改本色,于是借山水之題,發(fā)胸中之氣,洗滌天地間萬物,囊括大自然的百態(tài),在用筆贊賞山水美的同時,把自己和山水融化在一起,借以尋求人生真諦,聊以自慰。因而,柳宗元在《永州八記》中刻畫永州山水的形象美、色彩美和動態(tài)美,不是純客觀地描摹自然,而是以山水自喻,賦予永州山水以血肉靈魂,把永州山水性格化了?梢哉f,永州山水之美就是柳公人格美的藝術(shù)寫照,物我和諧,匯成一曲動人心弦的人與自然的交響華章。 《舊唐書?柳宗元傳》說,柳宗元“下筆構(gòu)思”,“精裁密致,璨若珠貝”。精裁密致可以概括《永州八記》結(jié)構(gòu)之美。8篇游記,整體構(gòu)思,一氣貫通。文章以西山之怪特開始“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發(fā)筆,通過對西山周圍山水景致的描繪,袁家渴附近山水小景的刻畫,最后,到《小石城山記》向蒼天發(fā)出“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的質(zhì)問,對整個八記作結(jié)。8篇游記每篇多各以不同的方式與上篇相關(guān)聯(lián),前后呼應(yīng),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jī)的藝術(shù)整體。如前四篇,首篇寫了西山宴游之后,第二篇就以“鉆拇潭在西山西”起筆,自然銜接,毫無斧鑿的痕跡;第三篇又以“潭西二十三步”發(fā)端,同上篇相連;第四篇則以“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開篇。這就以西山為起點,向西出游,接連出現(xiàn)了三處勝景,一處連一處,一景接一景,給人以目不暇接之感。更令人折服的是,八記前后四篇相隔三全夕久,而作者巧妙組合,猶如一氣呵成,毫無間隔之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cifu/299383.html
相關(guān)閱讀:
辭賦精選之舞鶴賦原文及翻譯
逐貧賦
《永州八記》之小石城山記【賞析】注解+譯文
辭賦精選之秋聲賦原文與翻譯
辭賦精選之刺世疾邪賦
上一篇:
逐貧賦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guān)主題
《李夫人賦》【賞析】注解+譯文
述行賦 翻譯
辭賦精選之舞鶴賦
辭賦精選之逐貧賦原文與翻譯
辭賦精選之西征賦
辭賦精選之冷泉亭記原文及翻譯
《七發(fā)》【賞析】原文+注譯
辭賦精選之答客難
辭賦精選之刺世疾邪賦
《岳陽樓記》原文譯文及賞析
推薦閱讀
辭賦精選之洞簫賦原文與翻譯
朝代:兩漢 作者:王褒 原文: 原夫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洞條暢而罕節(jié)兮,標(biāo)敷紛以……
阿房宮賦 賞析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
《永州八記》之袁家渴記【賞析】注解+譯
袁家渴記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鉆?潭。由溪口而西,陸行,可取者八九……
《醉翁亭記》原文譯文及賞析
醉翁亭記 朝代:宋代 作者:歐陽修 原文: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
浪淘沙·把酒祝東風(fēng)
【作品簡介】 《浪淘沙?把酒祝東風(fēng)》由歐陽修創(chuàng)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首詞是作者與……
相關(guān)閱讀
辭賦精選之遠(yuǎn)游
阿房宮賦 賞析
《岳陽樓記》原文譯文及賞析
岳陽樓記【賞析】原文+注譯
辭賦精選之風(fēng)賦賞析
辭賦精選之宋玉對楚王問
辭賦精選之七發(fā)賞析
捕蛇者說原文及翻譯
《吊屈原賦》譯文注釋
滕王閣序原文及譯文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xùn)
|
速讀培訓(xùn)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