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過云木冰記
歲在壬午,余與晦木、澤望入四明,自雪竇返至過云。?靄?濁,蒸滿山谷,云亂不飛,爆危弗落。遐路窈然,夜行撤燭,霧露沾衣。嵐寒折骨,相視褫氣,呼嗟咽續(xù)。忽爾冥霽地表,云斂天末,萬物改觀,浩然目奪。小草珠圓,長條玉潔。瓏松插于幽篁,纓絡(luò)纏于蘿闕,?琮俯仰,金奏名搏,雖一葉一莖之微,亦莫不冰纏而霧結(jié)。余愕眙而嘆曰:“此非所謂木冰乎?《春秋》書之,五行志之,奈何當吾地而有此異也?”
言未卒,有居僧笑于旁曰:“是奚足異?山中苦寒,才入冬月,風起云落,即凍冫各飄山,以故霜雪常積也。蓋其地當方山之中,囂塵沸響,扃??人間,村煙佛照,無殊陰火之潛,故為愆陽之所不入。去平原一萬八丈,剛風疾輪,侵鑠心骨。南箕哆口,飛廉弭節(jié)。土囊大隧所在而是,故為勃郁煩冤之所不散。溪回壑轉(zhuǎn),蚊螭蠖蟄,山鬼窈窕。腥風之沖動,震瀑之敲嗑,天呵地吼,陰崖?穴,聚雹堆冰,故為玄冥之所長駕。群峰灌頂,北斗墮脅,藜蓬臭蔚,雖焦原竭澤,巫吁魃舞,常如夜行秋爽,故為曜靈之所割匿。且其怪松人楓,?石罔草,碎碑埋磚,枯?碧骨,皆足以興吐云雨。而仙宮神治,山岳炳靈,高僧懸記,冶鳥木客,??幽深,其氣皆斂而不揚,故恒寒而無燠!
余乃喟然曰:“嗟乎!同一寒暑,有不聽命于造化之地;同一過忒,有無關(guān)系于吉兇之占。居其間者,亦豈無凌峰掘藥,高言畸行,無與于人世治亂之數(shù)者乎?余方齟齬世度,將欲過而問之!
譯文
壬午年,我和晦木、澤望兩個弟弟進入四明山,從雪竇山返回來到過云。這里云霧彌漫,山嵐渾濁,充滿了整個山谷,亂云并不飛散,高高的瀑布也停止了下落。蜿蜒曲折的山路向遠處延伸,我們撤去燭火夜行,露水沾濕了衣裳。山間寒氣徹骨,大家相互看著對方呼吸的白氣,一呼一吸時斷時續(xù)。
忽然霧散云收,萬物改換了樣子,眼前一片光亮。小草上結(jié)著晶圓的露珠,樹枝上披著白玉般潔白的冰條。瓏松插在幽深的竹叢,像瓔珞般纏繞在藤蘿的縫隙,上下都有錚錚琮琮的聲響,恰似金屬和石塊奏擊的聲音,即使是最微小的一葉一莖,也沒有不被冰雪纏繞的。
我驚嘆說:“這不是所謂的木冰嗎?《春秋》和《五行》上都有記載,為什么我們家鄉(xiāng)也有這種奇異之景呢?”話還未說完,有一個當?shù)氐纳嗽谂赃呅χf:“這有什么值得詫異?山中最冷,剛進入冬月,就風起云涌,冰凌滿山,所以常年積滿霜雪。因為這里地處萬山之中,沒有塵俗的紛爭,隔絕人世,既無鄉(xiāng)村和寺廟的煙火,也沒有特殊的地熱潛入,所以冬天太陽的熱度到不了這里。這里距離平地有一萬八千丈,強勁的風像急轉(zhuǎn)的車輪,侵人心骨。像南箕星張著大口,風神在這里停車,到處都是土洞和長長的隧道,所以大風回旋不散。小溪迂回,山谷遞轉(zhuǎn),蛟螭潛伏,山鬼妖媚。暴風強勁有力,瀑布震天作響,天地怒吼,北面山上的洞穴堆聚著冰雹,原來這里常年被北方的玄冥所控制。群峰高聳云霄,北斗星都似乎墮入她的腰際,雜草的氣味濃郁,即使是原野枯焦,沼澤干涸,巫師呼喚著旱魃狂舞,這里也常年如秋夜般涼爽陰濕,這里好像被太陽分割藏匿起來。況且這里怪異的松樹和楓樹上的樹瘤、毒石雜草、破碎的古碑、殘埋的磚塊、腐爛的肉和白骨,都完全可以興云吐雨。況且這里像仙宮一樣有神靈治理,連山岳也發(fā)出燦爛的靈光,這里有道行極高的僧人在懸崖上刻下的文字,還有妖鳥和山怪,深峻幽邃,他們的寒氣都收斂著而不散發(fā),所以總是那么寒冷而不溫暖。”
我于是喟然長嘆說:“哎!同是一樣的寒來暑往,但仍有不聽命于自然的地方;同是一樣的變化無常,就有與占卜吉兇無關(guān)之處。住在這里的人,難道就沒有翻越山峰挖掘藥材,說著有高深道理的話語,做著與世不同的行為的人,就沒有能參與決定人間治亂命運的人嗎?”
賞析
這是一篇奇特的游記。四明山過云地區(qū)的木冰本來就是罕見的奇特景觀,作者繪聲繪色,善造意境,寫木冰的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晶瑩的世界,寫木冰的形成,又令人奪魄心驚,紙上生寒,確實是揉細膩的工筆與磅礴的氣勢于一體。更奇特的是它的結(jié)尾,感慨似乎漫不經(jīng)心,寓意若有若無,結(jié)合作者身世處境,實在引人深思。
作者簡介
黃宗羲(、?),字太沖,號梨洲,又號南雷,浙江余姚人,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歷史學家。父親黃尊素是東林黨代表人物,被魏忠賢閹黨殺害。黃宗羲到京都訟冤,用鐵錐斃傷仇人。后領(lǐng)導(dǎo)復(fù)社成員進行反宦官權(quán)貴的斗爭。明亡,他組織武裝力量在浙東一帶活動,被魯王任為左副都御史。失敗后隱居不仕,潛心著書,成為清朝“三大儒”之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cifu/30450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