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序》東子欽(臧向東)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辭賦精選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武漢大學序》東子欽(臧向東) 來源:天下心 寰宇形勝,世界名都(1)。盤龍沖要,江漢朝宗(2)。天下四聚,西則漢口(3)。北鎖隴秦,南屏湘贛;西接巴蜀,東扼滬寧。華夏樞機,雄居華中第一盛(4);東南巨鎮(zhèn)(5),驕臥鄂渚揚威名。兩江聯(lián)袂兮,天連秦嶺吞東海;九省通衢兮(6),地引昆侖走吳中。百湖之市(7),攏千流乎域內(nèi);一代橋都(8),辟萬道于江城。弘往納來(9),大哉龍腰(10)。商賈畢集,帆檣滿江。駕乎津門,直追滬上(11)。輻輳紛華, 毓秀鍾靈。“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12)。”東方芝加哥兮(13),觀它宇內(nèi),豈比能同(14);塵世絕勝地兮,問爾天宮,曷能是逢(15)? 若夫國因?qū)W而盛,家以和而興。昔昌于武兮,四海威震;今盛于文兮,八方播名。惟夫武大之威名,極四美之大成(16)。中華瑰麗,學界寶瓊。春秋百二十載,千古域中名黌(17)。憶往昔,歲月崢嶸。張公督鄂(18),燭照幾先,氣勢恢宏。湖北新政,功德稱焉,中外視聽(19)。申辦自強學堂(20),烈烈時代強風。俄而方寸之間,竟拓兆始之功。艱苦創(chuàng)業(yè),玉汝于成。飛龍?以曜云(21),披新路而揚名(22)。 夫江城多山,珞珈獨秀(23)。巍巍武大,學子圣境。坐擁珞珈,環(huán)抱東湖(24)。自強弘毅兮,承前人之勵志;求是拓新兮,育后世之梁棟(25)。人文底蘊,學苑之風。群賢紛沓,眾星影從。激揚文字兮,竺李葉聞;指點江山兮,周陳羅董(26)。遐庭之艷慕兮(27),名稱翹楚;海內(nèi)之尋追兮,冠蓋群英。深厚涵養(yǎng),學風傳統(tǒng)。壯哉!武大!極目宇內(nèi),海內(nèi)升騰。 若夫?qū)W府武大,國家重點(28)!莘莘學子,已近六萬(29)。碩博學研,宇內(nèi)領先。成果豐碩,縷續(xù)新篇(30)。精英教育,舉世稱贊。文工醫(yī)電,學科完善(31)。名師薈萃,學研精湛。文物成群(32),蔚為大觀。人文風景(33),風華可瞻。校園文化節(jié),繽紛絢爛。國際交流,國內(nèi)典范(34)。歷屆英才,成績斐然。校園美景,如畫如卷。民國建筑,風格迥特。中西合璧,儼然宮殿。偉俊樓之可嘉,矗地天之應嘆。四海飲譽。厚重大氣,神州美談。嗟爾群師,雋俗之士(35)。嗟爾學子,一馬當先。老齋舍下,閱觀世事滄桑;圖書館中,飽讀古今圣賢。嗟爾夫!麗哉武大!最美校園! 且夫望穹蒼之皓皓,臨東湖之淼然。云蒸霞蔚,煙波瀲滟。修竹?靄(36),朱實猗猗(37)。??茂林(38),飛鶯舞燕。清霜皎皎,野蔓掛?(39)。仰清風以輕歌,聆書聲乎連連。處閑深之珞珈,倚余暉之薄晚。爾乃容與乎天外(40),流連乎星月,汲靈乎萬物,樂醉乎天年。 時維五月,春來既盛。櫻花爛漫,斗艷紛爭。花團錦簇,豐采外盈。葳蕤??(41),徽徽溢炯(42)。蜂蝶相攜同起舞,賓客滿座共賞櫻。憑欄而凝望,好似俊彩掛繁星。大好芳華,游者甚眾。及至繁花靡靡(43),曲終而響絕。游者思之忘返,莫不嘉想冥冥(44)。東兔西烏,未嘗不嘆兮流年稍縱。更有赤子之觸景生情,曰:櫻花雖美,勿忘國恥(45)。泱泱中華,乃地乃天。滔滔漢江,皇皇氣盛。 若夫應感之會(46),欣逢華誕。偉哉!學府武大,百花競綻。一百二十春秋,千秋寶兮華兮盛宴!戮力而同心兮,熠熠生輝;眾擎而易舉兮,宏圖大展。逐彩夢兮共滋榮,邀明月兮相把盞。望前路而奮進兮,大哉征夫(47);臨金秋而南飛兮,千年鴻雁。攘皓袖之疾書兮(48),揮灑豪邁;彈名琴之歌志兮,以情動天。驤首以瞰途兮(49),道阻且長(50);靜思以追昨兮,浪高還險。況復歲如煙霞,風來之即散。 嗟夫!風蕭蕭兮云漫漫,昔人去兮后繼前。千古勝地,豈無流連。臨別武大,感慨萬千。來者幸甚,他日還返。壯哉,威威武大!“學大漢,武立國(51)。”沐雨櫛風,力鋤道途桎梏;撥云見日,緊握時代繩纖。海浪滾滾,我必船艦。江水滔滔,我為強帆!風云激蕩,何懼艱險!壯哉,威威武大!遺世而獨立(52),亙古摩天!注釋:(1)世界名都:2007年,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把武漢列入“世界十大都市排行榜”,成為新中國首個上榜的中國城市。(2)江漢朝宗:出自《尚書 禹貢》:“江漢朝宗于海。”江漢指代長江和漢江;朝宗:指先秦時期諸侯朝見天子,引申為百川入海,也比喻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武漢龜山腳下建有朝宗廳。(3)天下四聚,西則漢口:清初劉獻廷在《廣陽雜記》中稱“漢口不特為楚省咽喉,而云貴、四川、湖南、廣西、陜西、河南、江西之貨物,皆于此焉轉(zhuǎn)輸。雖欲不雄于天下,而不可得也。天下有四聚,北則京師,南則佛山,東則蘇州,西則漢口。”(4)華中第一盛:明朝萬歷年間,漢口鎮(zhèn)(商業(yè)中心)與景德鎮(zhèn)(瓷器)、佛山鎮(zhèn)(手工業(yè))、朱仙鎮(zhèn)(版畫)并稱全國四大名鎮(zhèn)。當時漢口貨物山積,居民填溢,商賈輻輳,成為全國性水陸交通樞紐和中國內(nèi)河最大港口。故有“貨到漢口活”一說,有“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吳琪詩)狀其景,享有“楚中第一繁盛處”美譽。(5)東南巨鎮(zhèn):隋開皇大業(yè)二年(606年),改漢津縣為漢陽縣。漢陽這一地名開始出現(xiàn)。至此,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初步確立了雙城格局,成為長江流域商業(yè)重鎮(zhèn)和東南貢賦轉(zhuǎn)運中心。自唐以來漢陽特別是鸚鵡洲一帶是長江商船集散的中心,有“東南巨鎮(zhèn)”之譽。(6)九省通衢:武漢,中國中西部地區(qū)第一大城市;內(nèi)陸地區(qū)最繁華都市及國家區(qū)域中心城市;中國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同時也是中國內(nèi)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中國的經(jīng)濟地理中心,被稱為九省通衢。(7)百湖之市:武漢市境內(nèi)河流縱橫,大小湖泊數(shù)不勝數(shù),故有“百湖之市”的美稱。(8)一代橋都: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武漢市現(xiàn)有橋梁1300余座。包括人行天橋、立交橋、過江公路橋、公鐵兩用橋等,涵蓋三塔斜拉橋、雙塔斜拉橋、雙塔懸索橋、拱橋、連續(xù)結(jié)構(gòu)橋、雙曲橋等各種橋型,是名副其實的“橋都”,也被譽為“橋梁博物館”。(9)弘往納來:廣泛容納往來之水。(10)龍腰:1992年1月18日,鄧小平“南巡談話”第一站來到武昌。4月,武漢證券交易中心(漢柜)建立,是當時全國最大的國債現(xiàn)貨交易市場及最大的資金拆借中心。5月,被批準成為沿江對外開放城市。其后,武漢在舊有的全國三大工業(yè)中心、三大交通商業(yè)中心、三大教育中心的基礎上,建成了新的全國三大制造業(yè)中心、三大科技開發(fā)中心、三大金融貿(mào)易中心,被認為在全國經(jīng)濟中起著“龍腰”的作用。(11)駕乎津門,直追滬上:20世紀初葉的10年間,漢口的對外貿(mào)易總額始終占全國外貿(mào)總額的10%左右,成為中國第二大對外通商口岸,是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金融中心和工商業(yè)都會,形成“駕乎津門,直逼滬上”之勢。(12)江城: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又稱江城。(13)東方芝加哥:20世紀初葉,日本駐漢總領事水野幸吉在《漢口——中央支那事情》中寫到“與武昌、漢陽鼎立之漢口者,貿(mào)易年額一億三千萬兩,夙超天津,近凌廣東,今也位于清國要港之二,將近而摩上海之壘,使觀察者艷稱為東方之芝加哥”。從此,“東方芝加哥”名揚四海,成為人們對武漢的流行印象。(14)豈比能同:比,比并,并列。同:相同,等同。(15)曷能是逢:曷:何,怎么。是此,指武漢大學。逢:到,達到。(16)四美:王勃《滕王閣序》:“四美具、二難并”。四美指良辰、美景、賞心、樂事。(17)名黌:名校。黌,古代指學校。1999年,世界權威期刊《Science》雜志將武漢大學列為“中國最杰出的大學之一”。2011年,學校進入英國《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400強。(18)張公督鄂:張公指清末封疆大吏張之洞,曾擔任湖廣總督等職,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歷史人物。(19)湖北新政:這里指張之洞在湖北領導的洋務運動。見于陳鋒、張篤勤主編的《張之洞與武漢早期現(xiàn)代化》第21頁。全漢升《清末漢陽鐵廠》,原載《臺大社會科學論叢》第一輯,后收入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現(xiàn)代史論集》第9編《自強運動》(四)“工商業(y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版。(20)自強學堂:1893年,張之洞請立湖北自強學堂,稱其宗旨為“講求實務,融貫中西,研精器數(shù),以期教育成材,上備國家任使。”學堂設于武昌城內(nèi)鐵政局旁,開方言、格致、算學、商務等課程。該學堂是今著名學府武漢大學的前身(有爭議)。(21)飛龍?以曜云:?,旗幟。曜,光耀。(22)披新路而揚名:披,開。(23)珞珈獨秀:珞珈山,武漢大學校內(nèi)的一座山,景色秀麗。(24)環(huán)抱東湖:東湖,武漢大學附近的一個湖泊,與珞珈山同為武大勝景。(25)自強弘毅,求是拓新:武漢大學校訓為:自強、 弘毅 、求是、拓新。(26)竺李葉聞,周陳羅董:指周恩來、董必武、陳潭秋、羅榮桓、辜鴻銘、竺可楨、李四光、聞一多、郁達夫、葉圣陶等國家領導人和學者志士都曾蒞臨武漢大學。(27)遐庭:遠方的邦土,這里指海外。(28)國家重點:武漢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9)已近六萬:截至2012年12月,武漢大學有普通本科生32925人,碩士研究生13896人,博士研究生7499人,其中包括港澳臺僑學生1022人,有外國留學生1422人。武漢大學共培養(yǎng)了30多萬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僅兩院院士就有100余人。(30)成果豐碩:截至2013年1月,武漢大學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fā)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三大獎33項,SCI論文數(shù)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shù)均位列全國高校前列,在第一、二、三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評選中獲獎數(shù)均居全國高校第三位,第四屆居第二位,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教育部社科課題均居全國高校前列,并有數(shù)十項成果獲得國家“ 五個一 ”工程獎、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學校連續(xù)十次榮獲深圳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優(yōu)秀產(chǎn)品獎(成交獎)和優(yōu)秀組織獎。(31)學科完善:截至2012年3月,武漢大學有11個學科門類,2000年經(jīng)合校組建后,校園增加到四個校區(qū)分別為:文理學部(即原武漢大學校區(qū))、工學部(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信息學部(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醫(yī)學部(原湖北醫(yī)科大學)。(32)文物成群:武漢大學早期建筑(群)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如:宋卿體育館、櫻園老齋舍、老圖書館、半山廬、十八棟。(33)人文風景:武漢大學校園內(nèi)先后建有“六一紀念亭”、“聞一多先生紀念塑像”、“鯤鵬展翅”、“李達塑像”、“愛因斯坦塑像”、“阿蘭·佩雷菲特塑像”、“李四光塑像”、“王世杰塑像”、“孔子銅像”等人文景觀。武大校園環(huán)境優(yōu)美,建筑風格奇特,被稱為“中國最美的大學校園”之一。2013年中國校友會網(wǎng)大學排名,武大位列第九名。武漢大學因為如畫的校園風景,每年4月的櫻花更是吸引百萬的游客,被譽為“世界最美麗的大學之一”。(34)國際交流:據(jù)武漢大學官網(wǎng)資料顯示,武漢大學與4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70所大學、科研機構(gòu)建立了合作關系。與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東京大學、多倫多大學等大學簽訂了合作交流協(xié)議。(35)雋俗之士:雋俗,流俗中的俊拔之士。(36)修竹?靄:修,長。?靄,茂密的樣子。(37)朱實猗猗:朱實,紅色的果實。猗猗,茂盛美好的樣子。(38)??:這里指草木茂盛非凡的樣子。(39)野蔓掛?:野蔓,這里指草木枝繁葉茂。掛?,攀連,環(huán)繞,交錯。(40)爾乃:于是。(41)葳蕤??:葳蕤,繁多的樣子;??,壯盛的樣子。(42)溢炯:炯,本指眼睛明亮有神,這里引申為眼睛。溢炯,即光彩奪目。(43)靡靡:凋零散落。(44)冥冥:成語冥冥之中。這里指暗地里。(45)櫻花雖美,勿忘國恥:見《湖北自助游》一書:武漢大學櫻花種植數(shù)代,典故頗多,最早的武大櫻花為侵略日軍所植,時值武漢淪陷,武大成為日寇的后方醫(yī)院,因此武大歷來有“櫻花雖美,勿忘國恥”的校訓。(46)應感之會:應感,人對外界事物的反應、感受。會,時機。(47)征夫:行人。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48)攘皓袖之疾書兮:攘,挽起。皓袖,白色的衣袖。(49)驤首以瞰途兮:驤,昂首。瞰,俯瞰,遠望。(50)道阻且長:出自《詩經(jīng) 蒹葭蒼蒼》:“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這里指道路曲折而艱險。(51)“學大漢,武立國”:武漢大學之前的名字是“國立武漢大學”。舊時漢語的書寫順序是從武漢大學右向左,“國立武漢大學”,所以按如今的從左至右的習慣就成了“學大漢,武立國”,讀來慷慨大氣,意味深長,甚是巧妙。“學大漢,武立國”這一絕妙的巧合是武大教授,兼副校長吳于廑于1950年首先提出的。關于“學大漢武立國”的理解一般有兩種(實際上意思基本一樣)。“學大漢,武立國”即像漢朝那樣以武立國,使人想到那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邁宣言。另一種就是把“大漢武”連起來就成了“像漢武帝那樣立國”,漢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自不必說。這樣理解也同樣豪情萬丈。(52)遺世而獨立:遺世獨立,出自蘇軾《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這里引申為世上少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cifu/36146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