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峴潭作》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59卷第29首。
【原文】
峴潭作
作者:唐·孟浩然
石潭傍隈?,沙岸曉夤緣。
試垂竹竿釣,果得槎頭鳊。
美人騁金錯,纖手膾紅鮮。
因謝陸內(nèi)史,莼羹何足傳。
【注釋】
①晚潭:指崛山下、漢江岸曲的水潭。潭,全詩校“一作山。”
②隈?:山水內(nèi)曲處。謝靈運《從斤竹澗越嶺溪行》:“逶迤傍隈?”。
③岸:全詩校:“一作榜。”夤緣:攀緣。
④搓頭蝙:《韻語陽秋》卷一六:“縮頭鳊出襄陽,以禁捕,遂以槎斷水,因謂之槎頭縮項鳊。”槎,全詩校:“一作查。”
⑤“美人”句: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金錯刀”。騁,施展。金錯,“金錯刀”的省稱,以黃金涂飾刀環(huán),故名。
⑥膾:切魚肉使細。紅鮮:指魚。
⑦陸內(nèi)史:晉陸機,嘗為平原內(nèi)史。
⑧《世說新語·言語》:“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shù)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鹽豉耳。”,苑,一名水葵或?葵,葉橢圓,有長柄,浮水面,可作羹。
【作者介紹】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jié)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的孟浩然的詩全集欄目。(http://)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他主要寫山水詩,是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寫政治詩與邊塞游俠詩,后期主要寫山水詩。其詩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寫下的山水行旅詩,也有他在登臨游覽家鄉(xiāng)一帶的萬山、峴山和鹿門山時所寫的遣興之作。還有少數(shù)詩篇是寫田園村居生活的。詩中取材的地域范圍相當(dāng)廣大。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繁體對照】
全唐?卷159_29【峴潭作】孟浩然
石潭傍隈?,沙岸?寅?。?垂竹竿?,果得差?鳊。
美人?金?,?手膾??。因???史,莼羹何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gushi/1053809.html
相關(guān)閱讀:浪淘沙·莫道讒言如浪深
《琴操十首?越裳操》(作者-韓愈)唐詩賞析
《折桂令?中秋》張養(yǎng)浩
早梅
望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