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悲哉行》的作者是王昌齡,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40卷第7首。
【原文】
悲哉行
作者:唐·王昌齡
勿聽白頭吟,人間易憂怨。
若非滄浪子,安得從所愿。
北上太行山,臨風(fēng)閱吹萬。
長云數(shù)千里,倏忽還膚寸。
觀其微滅時,精意莫能論。
百年不容息,是處生意蔓。
始悟海上人,辭君永飛遁。
【注釋】
①悲哉行:樂府舊題,屬《雜曲歌辭》!稑犯忸}》曰:“皆言客游感物憂思而作也。”
②勿:全詩校:“一作每。”
③滄浪子:指隱遁山水的避世者。
④倏忽:疾速,指極短的時間。膚寸:古代以一指寬為寸,四指寬為膚。后比喻極短的長度。⑥微滅:漸消漸滅的樣子。
⑤精意:精微的意蘊(yùn)。這里指由長云忽逝而引起的內(nèi)心感悟。
⑦百年:指人的一生。
⑧是處:到處。生意:生機(jī),生命力。蔓:蕪蔓,荒蕪。
⑨海上人:指仙人安期生。
⑩飛遁:亦作“肥遁”,謂離世出塵,飄然隱退。
【作者介紹】
王昌齡(698—約757)唐代詩人。字少伯,唐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公元727年(開元十五年)進(jìn)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公元734年(開元二十二年)中博學(xué)宏詞,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約在公元737年(開元二十五年)秋,獲罪被謫嶺南。三年后北歸。公元748年(天寶七年)謫遷潭陽郡龍標(biāo)(今湖南黔陽縣)尉。安史亂后還鄉(xiāng),道出亳州,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王昌齡在當(dāng)時曾名重一時,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擅長七絕,被后世稱為“七絕圣手”。存詩一百七十余首,多為當(dāng)時邊塞軍旅生活題材,描繪邊塞風(fēng)光,激勵士氣,氣勢雄渾,格調(diào)高昂,手法細(xì)膩。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的王昌齡的詩全集欄目。(http://)
【繁體對照】
卷140_7【悲哉行】王昌?
勿?白?吟,人?易?怨。
若非?浪子,安得?所?。
北上太行山,???吹?。
???千?,倏忽??寸。
?其微??,精意莫能?。
百年不容息,是?生意蔓。
始悟海上人,?君永?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gushi/1071708.html
相關(guān)閱讀:詠史·尚有綈袍贈
夜泊牛渚懷古六州歌頭
中山孺子妾歌 李白
卜算子?相思似海深
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