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登樂游園望》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選入《全唐詩》的第424卷第24首。全詩從登樂游園所望見的“宮闕”、奔走于十二街的“車馬”及“南北路”上的“高蓋車”著筆,極巧妙地把小人得志,志士沉淪的事實融于景色之中。清人薛雪說白居易的詩“言淺而思深,意微而詞顯”(《一瓢詩話》),于此詩可見一斑!驹摹俊 〉菢酚螆@望 作者:唐·白居易獨上樂游園,四望天日曛。東北何靄靄,宮闕入煙云。愛此高處立,忽如遺垢氛。耳目暫清曠,懷抱郁不伸。下視十二街,綠樹間紅塵。車馬徒滿眼,不見心所親?咨缆尻枺胖喦G門?蓱z南北路,高蓋者何人!咀⑨尅1、樂游園:又名樂游原、樂游苑,是長安的游樂勝地。故址在今陜西西安市大雁塔東北。2、曛(xūn):日落的余光。3、靄(aǐ)靄:煙云密布的樣子。4、遺:拋棄、丟開。5、垢(gòu)氛:指濁氣。這二句意為人的耳目雖然暫時清爽開闊,但胸中抑郁不暢。6、十二街:唐長安城南北七街,東西五街,共十二街。7、間(jiàn見):隔開。8、心所親:指志同道合者。9、孔生:指孔戡,元和五年因受誣陷憂憤而死。10、元九:指元稹。11、謫(zhě)貶官。12、荊門:縣名,唐貞元間置,屬江陵府。13、可憐:可惜。14、南北路:唐皇宮在長安城北,南北路指來往于皇宮的路。15、高蓋:肥馬高車。借指高官權貴們!緦懽鞅尘啊俊 酚螆@是唐長安城中的游覽娛樂勝地。唐代的詩人們在那里留下了為數(shù)極為可觀的詠作。但是由于生活時代的不同,個人生活經(jīng)歷和當時心境的差異,詩人們或者抒發(fā)對往事的感慨,或歌詠大自然的美妙。 白居易來到勝地,看到的卻是一片天昏地暗,煙云籠罩的朦朧景色。他觸景生情,聯(lián)系志士沉淪,小人猖獗的現(xiàn)實,寫下了這首抒發(fā)不平之慨的《登樂游園望》!举p析】 此詩首二句緊扣題目,“獨上樂游園,四望天日曛。” 詩人到此本是為了尋求耳目清新,然而很不幸,他看到的僅是黃昏一線夕陽的余暉而已。這不僅讓我們聯(lián)想到晚于自居易的另一位著名詩人李商隱在游園時所作《樂游原》詩:“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似乎盛唐以后,知識分子都有一種夕陽西下,美好時光一去不返的窮途末路之感。因為樂游園是長安城中的最高點,所以游人很自然地“四望”。至于白氏“四望天日曛”,看到一片天日昏暗,煙云籠罩的景色,還和他“獨上樂游園”有關。“獨’’字是指沒有友人陪伴,孤單一人來此游賞,這是實寫;但也令人聯(lián)想到詩人孤標傲世,不同流合污的品格。 與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滄然而涕下”之“獨”有異曲同工之妙。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們郁郁不得志,身邊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無從施展自己的抱負,故常有獨自登高遠望這一令人神傷的場面。 下面的詩句可以說是對“獨上樂游園”之“獨”作出的解釋。 詩人登上樂游園,“愛此高處立,忽如遺垢氛”,可見他是從垢氛中走出來的,他的周圍本是充塞著各種污濁不堪的臭氣,F(xiàn)在耳目雖得到暫時的清爽豁朗,但胸中仍有抑郁不暢之感。他看到高聳入云的天子宮闕;他看到長安街道上來回奔忙的車馬;就是看不到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因為“孔生死洛陽,元九謫荊門”,孔戡、元稹都是詩人的好友,一個受誣憂憤而死,一個因彈劾貪官,觸犯近臣,被貶到江陵。這些為國為民的正直之士一個個慘遭不幸,那么奔走于皇宮內(nèi)院的權臣高官們,都是些什么人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詩人最后發(fā)出了“可憐南北路,高蓋者何人”的不平之慨嘆。用“何人”作結,既是疑問,又是感嘆,顯得含蓄蘊藉,雖說“何人”看似疑問,而言外之意卻甚明了。 這首詩是寄給好友元稹的,但卻深深刺痛了權貴們的心! ≡蚣丛谟谧髌芬蚓吧椋擅钭匀,雖未明確指斥權貴們的惡行,但詩人擺脫污濁世界的孤傲形象卻躍然紙上,兩相對比,那些奔走于皇宮大道的得志小人不免相形見絀,令人想見其丑態(tài)。這正是作品含蓄得體、諷刺巧妙之處!咀髡呓榻B】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后人稱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后遷居下?(今陜西渭南)。是唐代的杰出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對白居易稱“詩魔”、“詩王”、“詩豪”、“詩史”等,日本學界則稱白居易為“詩神” 。其實,在唐代對白居易的稱呼是“詩仙”之稱,請看唐宣宗的詩:“綴玉聯(lián)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進士,由校書郎累官至左拾遺。在此期間,他關心朝政,屢屢上書言事,并寫了不少諷諭詩,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權貴忌恨,被貶為江州司馬。此后他歷任忠州、杭州、蘇州等地刺史。官終刑部尚書。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白居易的詩全集欄目。(http://) 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他與元稹一起,倡導旨在揭露時弊的“新樂府運動”,寫了《秦中吟》十首,《新樂府》五十首等,對當時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作了深刻批判。在藝術上,白居易詩以平易曉暢著稱,在當時就流布很廣。有《白氏長慶集》,存詩近三千首,數(shù)量之多,為唐人之冠!痉斌w對照】卷424_24【登???望】白居易?上???,四望天日曛。?北何靄靄,?闕入??。?此高?立,忽如?垢氛。耳目?清?,?抱郁不伸。下?十二街,?????。??徒?眼,不?心所??咨缆?,元九謫????南北路,高?者何人。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gushi/1073583.html
相關閱讀:《行舟》(作者-李益)唐詩賞析
懷古絕句·赤壁懷古
關于八月十五的古詩
《寄河南杜少尹》(作者-溫庭筠)唐詩賞析
同李太守登歷下古城員外新亭(作者-杜甫)唐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