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唐鐃歌鼓吹曲·奔鯨沛》的作者是柳宗元,被選入《全唐詩》的第350卷第7首。《唐鐃歌鼓吹曲·奔鯨沛》是組詩《唐鐃歌鼓吹曲》十二首的第五首詩。此詩歌頌李孝恭的戰(zhàn)功。
【原文】
輔氏憑江淮,竟東海,命將平之,為奔鯨沛第五[1]
作者:唐·柳宗元
奔鯨沛,蕩海垠[2]。
吐霓翳日,腥浮云[3]。
帝怒下顧,哀墊昏[4]。
授以神柄,推元臣[5]。
手援天矛,截?鱗[6]。
披攘蒙?[7],開海門。
地平水靜,浮天根[8]。
羲和顯耀,乘清氛[9]。
赫炎溥暢,融大鈞[10]。
【注釋】
[1]隋末杜伏威曾起兵淮南。伏威自號總管,以輔公?為長史。公元619年(武德二年),伏威降唐,詔授公?淮南道行臺尚書左仆射,封舒國公。公元623年(武德六年),伏威入朝,公?詐以伏威之令欺哄眾人叛變,八月,僭(jiàn)位稱帝,國號宋。高祖命趙郡王李孝恭率諸將破之,傳首京師。
[2]沛:行動迅速。垠(yín銀):岸,引申為邊際,盡頭。
[3]霓(ní):副虹,位于主虹外側(cè),色帶內(nèi)紅外紫。翳(yì異):遮蔽。
[4]墊昏:指百姓困于兵災(zāi)。
[5]元臣:指趙郡王李孝恭。
[6]?鱗:巨魚,鯨魚,喻輔氏。?:同“修”,長。截?鱗:意謂李孝恭擊敗輔氏,字面意義是,除卻鯨魚的長鱗。
[7]披攘:撥開。?(méng萌):同“霧”
[8]天根:宿星氐(dǐ底)的別名,二十八宿之一。
[9]羲(xī西)和:神話中太陽的御者,這里指太陽。乘:升、登。
[10]赫炎:旱熱。赫:紅如火燒,炎:火光上騰。溥暢:普遍通暢。大鈞:天,泛指自然界。
【譯詩】
巨鯨恣意翻騰,大海搖蕩無寧。
妖孽吞云吐霧,遮蔽日月星辰。
魔頭排污泄垢,腥及太虛浮云。
高祖動容顧盼,哀憐蒙災(zāi)子民。
降旨授權(quán)討伐,首推孝恭出征。
孝恭手持長矛,殲滅公?逆臣。
撥開層層迷霧,開辟郡邑海門。
朝野地平水靜,夜綴明星天根。
太陽光芒四射,天空大地晴明。
紅日普照萬物,人間歌舞升平。
【賞析】
《唐鐃歌鼓吹曲·奔鯨沛》是《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的第五首!侗荐L沛》之筆法與《唐鐃歌鼓吹曲·涇水黃》相似,曲折翻駁,先喻后正,所不同者是通篇設(shè)喻。喻輔氏,狂鯨也,奔騰之時可“蕩海垠”,可“腥浮云”;喻李淵,天帝也;喻李孝恭,天神也,他“手援天矛,截?鱗”,他“披攘蒙?,開海門”,最后“玉宇澄清萬里埃”。值得玩味的是此詩明寫李孝恭的赫赫戰(zhàn)功,暗指唐高祖的知人善任。全詩句式參差,卻又一韻到底,作者情感,于此可知矣。
【作者介紹】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稱“柳河?xùn)|”,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 。漢族,祖籍河?xùn)|(今山西省.永濟市)。柳宗元是中國唐朝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并稱 “唐宋八大家”。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與韓愈共同倡導(dǎo)唐代古文運動,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yīng)物并稱“王孟韋柳”。唐代宗大歷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 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xué)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后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貶永州司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qū)),在此期間,游歷永州山水,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游記》《鈷?潭記》《鈷?潭西小丘記》《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師,不久再次被貶為柳州刺史,政績卓著。憲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劉禹錫、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的柳宗元的詩全集欄目。(http://)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哲學(xué)著作有《天說》《天對》《封建論》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劉禹錫保存下來,并編成集。有《柳河?xùn)|集》《柳宗元集》。
【繁體對照】
卷350_7【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氏?江淮,竟?海,命?平之,?奔?沛第五】柳宗元
奔?沛,?海垠。
吐霓翳日,腥浮?。
帝怒下?,哀?昏。
授以神柄,推元臣。
手援天矛,截修?。
披攘蒙?,?海?。
地平水?,浮天根。
羲和?耀,乘清氛。
赫炎溥?,融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gushi/1078212.html
相關(guān)閱讀:《嵩山采菖蒲者》(作者-李白)唐詩賞析
磧中作
七日夜女歌?其二 佚名
西河·金陵懷古
宣城見杜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