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荊門西下》(作者-李商隱)唐詩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古詩大全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介紹】

  《荊門西下》的作者是李商隱,被選入《全唐詩》的第539卷第71首。這是一首關(guān)于道路的詩。從題目我們就可以看出:詩描寫了一段旅程。大中元年(公元847),李商隱隨鄭亞前往荒僻的邊疆桂林任職。鄭亞的這次遠行,是由于朝廷朋黨斗爭失敗所導(dǎo)致;而李商隱的追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要表達本人的態(tài)度。


【原文】


  荊門西下


  作者:唐·李商隱


  一夕南風(fēng)一葉危,荊云回望夏云時。

  人生豈得輕離別,天意何曾忌??。

  骨肉書題安絕徼,蕙蘭蹊徑失佳期。

  洞庭湖闊蛟龍惡,卻羨楊朱泣路岐。


【注釋】

①荊門:荊州(今湖北江陵)。詩大中元年閏三月下旬赴鄭亞桂管幕途中作。

②一葉:指所乘之舟。

③門:原作云,據(jù)馮浩注本改。

④??:道路艱險。劉孝標(biāo)《廣絕交論》:“嗚乎,世路??,一至于此。”

⑤書題:書信。絕徼:極遠的邊塞。此指桂林。

⑥蕙蘭蹊徑:指家中長滿蕙草香蘭的小徑。失佳期:會合無期。

⑦泣路岐:蓋歧路在陸地?zé)o風(fēng)波之險,故可羨。


【賞析】

  這是一首關(guān)于道路的詩。從題目我們就可以看出:詩描寫了一段旅程。大中元年(公元847),李商隱隨鄭亞前往荒僻的邊疆桂林任職。鄭亞的這次遠行,是由于朝廷朋黨斗爭失敗所導(dǎo)致;而李商隱的追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要表達本人的態(tài)度。在當(dāng)朝的政治生活中,李商隱始終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卻不肯放棄自己認同的理念,而且要用行動來證明這一點。詩人深切感受到此行的悲劇性,他用持續(xù)的狂風(fēng)中的小舟來比喻自己。桂林在南方,途中的“南風(fēng)”正是要阻止前行的障礙和危險。不過,從前四句,我們還暫時看不出詩人的消極情緒,“何曾”、“豈得”一聯(lián)以反問的語氣將其面臨的困難升華到人生的大道理上,仿佛這種洞穿世事無畏無悔的態(tài)度與他本人早已合為一體。恰是在這里,我們察覺到了某種不安。

  李商隱所處的傳統(tǒng),相信存在著永恒的天道,而人有義務(wù)遵循天道。反映在社會生活中,這種義務(wù)常常表現(xiàn)為選擇并且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無論從哪方面說,李商隱都首先是一位詩人。但盡管如此,他仍根據(jù)內(nèi)心的義務(wù)把自己看作一名政治家。也就是說,他必須堅守正道——“天意”使他這么做。事實上,他也隱隱意識到,如果自己缺失了這種信心,將陷于何等的矛盾之中。在李商隱批評時政的作品(例如幾首對李德裕、劉?等人的議論)里,態(tài)度非常激烈,流露出自信后面的復(fù)雜情緒。


【作者介紹】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市),祖輩遷至滎陽(今河南鄭州)。擅長駢文寫作,詩作文學(xué)價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fēng)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fēng)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的王維的詩全集欄目。(http://)

  據(jù)《新唐書》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詩》三卷,《賦》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繁體對照】

卷539_71 【??西下】李商?

壹夕南?壹?危,??回望夏??。

人生?得???,天意何曾忌??。

骨肉??安?徼,蕙?蹊?失佳期。

洞庭湖?蛟??,???朱泣路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gushi/1092317.html

相關(guān)閱讀:《他鄉(xiāng)七夕》孟浩然賞析
無題
懷古絕句·馬嵬懷古
中秋·櫻桃桑椹與菖蒲
送朱大入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