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哭孔戡》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選入《全唐詩》的第424卷第3首。古詩名句“賢者為生民,生死懸在天。”就是出自《哭孔戡》這首詩。
【原文】
《哭孔戡》
作者:唐·白居易
洛陽誰不死,戡死聞長安。
我是知戡者,聞之涕泫然。
戡佐山東軍,非義不可干。
拂衣向西來,其道直如弦。
從事得如此,人人以為難。
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
或望居諫司,有事戡必言。
或望居憲府,有邪戡必彈。
惜哉兩不諧,沒齒為閑官。
竟不得一日,謇謇立君前。
形骸隨眾人,斂葬北邙山。
平生剛腸內(nèi),直氣歸其間。
賢者為生民,生死懸在天。
謂天不愛人,胡為生其賢。
謂天果愛民,胡為奪其年。
茫茫元化中,誰執(zhí)如此權(quán)。
【注釋】
①作于元和五年(810)?钻(754-810):字君勝。進士及第,補修武縣尉。自金吾衛(wèi)錄事為大理評事,佐昭義節(jié)度使李長榮、盧從史,為掌書記,兼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從史驕橫不軌,常極諫以折之。以疾辭歸洛陽。元和三年,為從史所誣。四年,除衛(wèi)尉丞,分司東都。卒。從史敗,追贈司勛員外郎。事見韓愈《唐朝散大夫贈司勛員外郎孔君墓志銘)及《舊唐書》卷一五四、(新唐書)卷一六三本傳。
②孔戡元和五年正月死于臨汝,見韓愈所撰墓志。
③山東軍:指昭義節(jié)度使,治潞州,在華山東。
④《后漢書·五行志一》:“順帝之末,京都童謠日: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
⑤從事:節(jié)度、觀察等使的僚屬。
⑥朝端:朝廷。
⑦諫司:諫官官署。唐代諫官有諫議大夫、補闕、拾遺,分屬中書省和門下省。
⑧憲府:指御史臺,司監(jiān)察百官。
⑨彈:彈幼。
⑩閑官:職務(wù)閑散的官員,指為衛(wèi)尉丞分司。
11、謇謇:忠貞正直。
12、北邙山:西自洛陽縣界,東入鞏縣界,連綿四百徐里。見(元和郡縣圖志)卷五。唐代洛陽死者多葬北邙山。
13、元化:造化,天地。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后人稱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后遷居下?(今陜西渭南)。是唐代的杰出詩人和文學(xué)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對白居易稱“詩魔”、“詩王”、“詩豪”、“詩史”等,日本學(xué)界則稱白居易為“詩神” 。其實,在唐代對白居易的稱呼是“詩仙”之稱,請看唐宣宗的詩:“綴玉聯(lián)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進士,由校書郎累官至左拾遺。在此期間,他關(guān)心朝政,屢屢上書言事,并寫了不少諷諭詩,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權(quán)貴忌恨,被貶為江州司馬。此后他歷任忠州、杭州、蘇州等地刺史。官終刑部尚書。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的白居易的詩全集欄目。(http://)
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他與元稹一起,倡導(dǎo)旨在揭露時弊的“新樂府運動”,寫了《秦中吟》十首,《新樂府》五十首等,對當(dāng)時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作了深刻批判。在藝術(shù)上,白居易詩以平易曉暢著稱,在當(dāng)時就流布很廣。有《白氏長慶集》,存詩近三千首,數(shù)量之多,為唐人之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gushi/1145914.html
相關(guān)閱讀:《穆陵關(guān)北逢人歸漁陽》劉長卿唐詩賞析
關(guān)于描寫冬天下雨天的傷感詩句
有關(guān)重陽節(jié)的古詩詞
公子家
《池州清溪》(作者-杜牧)唐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