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詠懷二首·長卿懷茂陵》的作者是李賀,被選入《全唐詩》的第390卷第12首。
【原文】
詠懷二首·長卿懷茂陵
作者:唐·李賀
長卿懷茂陵,綠草垂石井。
彈琴看文君,春風(fēng)吹鬢影。
梁王與武帝,棄之如斷梗。
惟留一簡書,金泥泰山頂。
【注釋】
①長卿:司馬相如的字。茂陵:漢武帝陵墓,在今陜西興平東北。相如辭官后,家居茂陵。
②文君:即富豪卓王孫之女卓文君,好音,新寡,相如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與之成婚。事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③梁王:梁孝王劉武。武帝:漢武帝劉徹。司馬相如曾為孝王賓客,后為武帝文學(xué)侍臣。
④一簡書:司馬相如未死時,著一卷書,專講封禪事。臨死前,對妻子說:“有使者來求書,奏之。”武帝派使者至,相如已死,得其書。后五年,武帝始祭后土,后八年,封泰山、禪梁父。事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⑤金泥句:古封禪時,寫祭文于簡版上,以玉為飾,稱為玉牒。又用水銀和金為泥,涂封玉牒,置于泰山之頂。
【賞析】
李賀因不得舉進士,賦閑在昌谷家中,盡管家鄉(xiāng)山水清幽,又能享受天倫之樂,卻難以排遣苦悶的情懷,因而借司馬相如的遭遇,發(fā)抒自己的感慨。
司馬相如,字長卿,是西漢著名文學(xué)家。景帝時任武騎常侍,武帝時拜孝文園令(管理皇帝墓園),都是閑散官職,與他的才華、抱負極不相稱。他悶悶不樂,終于棄官而去,閑居茂陵家中。
這首詩分兩部分。前四句寫茂陵家園的周圍環(huán)境和司馬相如悠閑自得的生活情趣。“綠草垂石井”五字,勾勒出一幅形態(tài)逼真、情趣盎然的畫面,烘托出清幽雅潔的氛圍:修長的綠草從石井欄上披掛下來,靜靜地低垂著,點出這兒遠隔塵囂,甚至連風(fēng)的干擾也沒有,真是安謐幽靜極了。
“彈琴看文君,春風(fēng)吹鬢影。”在茂陵賦閑的日子里,司馬相如不僅有清幽秀美的景物可供賞心悅目,還有愛妻卓文君朝夕相伴。面對知音的妻子,用琴聲傾訴心曲,望著她那在春風(fēng)吹拂下微微晃動的美麗鬢影,不禁陶然欲醉。
司馬相如才智過人,有著遠大的抱負,竟僻處一隅以閑散為樂。后四句說明這是當權(quán)者不重視人才造成的結(jié)果。他在世時才氣縱橫,梁王與武帝卻“棄之如斷梗”,把他當成斷殘的草梗棄置不用,而他去世以后,“惟留一簡書,金泥泰山頂”,漢武帝才把他遺留下來的那篇《封禪書》奉為至寶,躬行實踐,登泰山而祭天,至梁父而祭地。“金泥泰山頂”,那儀式和場面是何等的莊嚴肅穆,顯示出《封禪書》的價值和威力。而“惟留一簡書”的“惟”字又揭示了這種景況的凄涼可悲:難道滿腹經(jīng)綸的司馬相如,其全部價值只在于這篇《封禪書》嗎?他那學(xué)富五車的大才和這筆少得可憐的精神遺產(chǎn)是多么的不相稱啊!作者詞斟句酌,用最經(jīng)濟的筆墨從各個側(cè)面充分而準確地反映了司馬相如生前的落寞和死后的虛榮。
這首詩旨在抒發(fā)自己的怨憤之情,卻從描寫司馬相如的閑適生活入手,欲抑先揚。前后表達的感情迥然不同,猶如筑堤蓄水,故意造成高低懸殊的形勢,使思想感情的流水傾瀉而下,跌落有聲,自有一種韻味。
【作者介紹】
李賀(790-816)字長吉,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生于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李昌谷、李奉禮,與李白、李商隱三人并稱唐代“三李”。是唐朝宗室的后裔,但早已沒落破敗,家境貧困。他才華出眾,少年時就獲詩名,但一生只作了一個職掌祭祀的九品小官,郁郁不得志,窮困潦倒,死時年僅27歲。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的李賀的詩全集欄目。(http://)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fēng)轉(zhuǎn)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nèi)心苦悶,抒發(fā)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歡在神話故事、鬼魅世界里馳騁,以其大膽、詭異的想象力,構(gòu)造出波譎云詭、迷離惝恍的藝術(shù)境界,抒發(fā)好景不長、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他因此被后人稱為“詩鬼”。其詩被稱為“鬼仙之詞”或“李長吉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gushi/1212616.html
相關(guān)閱讀:《從軍行二首?秋草馬蹄輕》王昌齡唐詩賞析
畫雞
山居秋瞑
送度支留后若侍御之歙州,便赴信州省覲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