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江漢答孟郊》的作者是韓愈,被選入《全唐詩》的第336卷。
【原文】
江漢答孟郊
作者:唐·韓愈
江漢雖云廣,乘舟渡無艱。
流沙信難行,馬足常往還。
凄風結(jié)沖波,狐裘能御寒。
終宵處幽室,華燭光爛爛。
茍能行忠信,可以居夷蠻。
嗟余與夫子,此義每所敦。
何為復見贈,繾綣在不諼。
【注釋】
①江漢:長江、漢水。詩題取《詩·周南·漢廣》“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句意。孟郊:見卷三六一小傳。孟郊有《贈韓郎中》詩二首。
元和九年(814),韓愈任比部郎中,這首答贈詩即作于本年。
②凄風:寒風。沖波:水面波紋。水涌動叫沖。
③狐裘:用狐腋下白毛部分制成的一種極為珍貴的皮衣!秴问洗呵·分職》載:衛(wèi)靈公欲鑿池苑,宛春以為天寒恐傷民,衛(wèi)靈公問:“天寒乎?”宛春回答:
“君衣狐裘,坐熊席,四陬有火,是以不寒。”
④居夷蠻:《論語·衛(wèi)靈公》:“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貉之邦行矣”。
⑤夫子:對人的尊稱。這里指孟郊。
⑥敦:督促,勉勵。
⑦縫蜷:指反復叮濘。諼:忘記。
【作者介紹】
韓愈(768—824) 字退之,洛陽人,文學家,世有韓昌黎、韓吏部、韓文公之稱。三歲即孤,由嫂撫養(yǎng)成人,貞元進士。曾官監(jiān)察御史、陽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贈禮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贊成改革主張,又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尊儒反佛,比較關心人民疾苦 。
韓愈在文學上主張師承秦、漢散文傳統(tǒng),積極倡導古文運動,提出“文以載道”、“文道合一”的觀點。《師說》、《進學解》等,皆為名篇。韓詩力求創(chuàng)新,氣勢雄偉,有獨特風格,對宋詩創(chuàng)作影響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王維的詩全集欄目。(http://)
【繁體對照】
卷336_25【江?答孟郊】?愈
江????,乘舟渡??。
流沙信?行,?足常往?。
????波,狐裘能?寒。
?宵?幽室,??光??。
茍能行忠信,可以居夷?。
嗟余?夫子,此?每所敦。
何????,繾綣在不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gushi/1218946.html
相關閱讀:《詠柳》古詩鑒賞
《俠客行(一作齊梁體)》(作者-溫庭筠)唐詩賞析
《登安陽城樓》(作者-孟浩然)唐詩賞析
怨詩行 佚名
荷葉杯?記得那年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