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南湖》的作者是溫庭筠,被選入《全唐詩》的第578卷。
【原文】
南湖⑴
作者:唐·溫庭筠
湖上微風入檻涼⑵,翻翻菱荇滿回塘⑶。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鳥帶波飛夕陽⑷。
蘆葉有聲疑霧雨⑸,浪花無際似瀟湘⑹。
飄然篷艇東歸客⑺,盡日相看憶楚鄉(xiāng)⑻。
【注釋】
⑴南湖:即今浙江紹興的鑒湖。
⑵檻(jiàn):欄桿,此處似指湖邊臺榭上的欄桿,亦泛指臺榭。按:劉學鍇先生據(jù)末句“篷艇”二字斷言此“檻”指上下四方加板的船。“檻”字確實有指船之意,但所指多為大型船只,又與“篷艇”不符。不過,對此字的理解并不影響全篇,讀者可自辨之。
⑶菱荇(xìng):二者結(jié)為可食用的水生植物。
⑷飛夕陽:即“夕陽飛”的倒裝,意謂在夕陽下飛。
⑸霧雨:蒙蒙細雨。
⑹瀟湘:今湖南湘江與瀟水的并稱。
⑺篷艇:即篷船。
⑻楚鄉(xiāng):指飛卿在吳地(吳被楚滅,故又稱楚地)太湖附近的舊鄉(xiāng)。
【賞析】
金圣嘆:前解:坐檻中看湖上,初并無觸,而微涼忽生,于是默然心悲,此是湖上風入也。一時閑閑肆目,是他翻翻滿塘。嗟乎!秋信遂至如此,我今身坐何處,便不自覺轉(zhuǎn)出后一解之四句也。前解只寫得“風”字“涼”字,言因涼悟風,因風悟涼,翻翻菱荇,則極寫風色也。三四“著岸偎”、“帶波飛”,亦是再寫風。然“春草”寫為時曾幾,“夕陽”寫目今又促。世傳溫(溫庭筠)、李(李商隱)齊名,如此纖濃之筆,真為不忝(愧)義山(李商隱字義山)也。(金氏自注:比義山,又別是一手。) 后解:“疑夜雨”,非寫蘆葉;“似瀟湘”,非寫浪花。此皆坐蓬艇,憶楚鄉(xiāng)人,心頭眼底游魂往來,惝恍如此。細讀“盡日相看”四字,我亦渺然欲去也。筆墨之事,真是奇絕。都來不過一解四句,二解八句,而其中間千轉(zhuǎn)萬變,并無一點相同,正如路人面孔,都來不過眼耳鼻口四件,而并無一點相同也。即如飛卿齊名義山,乃至于無義山一字,惟義山亦更無飛卿一字。只因大家不襲一字,不讓一字,是故始得齊名。然所以不襲不讓之故,乃只在一解四句、二解八句之中間。我真不曉法性海中,大漩渡輪,其底果在何處也。(《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卷六)
陸次云:“偎”字用在船上,亦佳。(《五朝詩善鳴集》)
趙臣瑗:前六句皆寫湖上之景,七八結(jié)出全旨,而先用“似瀟湘”三字,暗伏“楚鄉(xiāng)”之脈,又其針綾也。筆態(tài)纖?合度,無忝一時才名。(《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
毛張。和ㄆ祵懳L,不露色相,使讀者了然會心。(《唐體膚詮》)
王堯衢:前則解寫南湖風景,后解寫旅泊神情?创死嘶ㄌJ葉,且并看此夕陽春草,水鳥野船,頭頭是景,種種動情。然其如非我之楚鄉(xiāng)何哉!故因看而遂有故鄉(xiāng)之憶也。(《古唐詩合解》卷十一)
朱三錫:通首只寫湖上坐篷艇,客心憶楚鄉(xiāng),一時閑閑肆目,俱成絕妙文章。(《東巖草堂評訂唐詩鼓吹》卷七)
劉學鍇:前三聯(lián)均寫舟中所見南湖景色。而“湖上微風”四字實為所有景物特征之根由。舉凡“入檻涼”之觸覺感受,“翻翻菱荇”、“野船著岸”、“水鳥帶波”、“浪花無際”之視覺覺感受,“蘆葉有聲”之聽覺覓感受,均緣“湖上微波”而生。而“浪花無際”一句又暗遞到尾聯(lián)“憶楚鄉(xiāng)”。蓋(發(fā)語詞,無意)因詩人之舊鄉(xiāng)即在煙波浩渺之太湖濱,故見此“浪花無際”之南湖遂自然引起對“楚鄉(xiāng)”之思憶。“東歸客”指自己。……此詩風格清麗流美,寫景如畫,“水鳥”句、“蘆葉”句尤為出色。(《溫庭筠全集校注》)
文學賞析
“野船”的“野”字用得好,像是刻意凝練過才下筆的,其中透著一股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意蘊,而飛卿之所以客居他鄉(xiāng),不正是被俗事所擾么?飛卿筆下多次出現(xiàn)類似這般適于隱逸的景物,可見他對野趣是頗有眷戀的。“疑霧雨”的“疑”字用得亦傳神,蒙蒙如霧靄之雨仍嫌太大,故用“疑”字更進一步的將雨“細”化,細到只能聞聲,不能辨形的程度。古代文學中,常有將動詞用作形容詞的,然而若使讀者可以明顯感覺到詞性的轉(zhuǎn)變,則雕鑿之跡顯矣,實非上品。而觀飛卿此“疑”字的用法,詞性未變,但卻有形容詞之效,極妙。
【作者介紹】
溫庭筠(約812年-866年),是唐代詩人,又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詞風濃綺艷麗,語言工煉,格調(diào)清俊,他的詩與李商隱齊名,有“溫李”之稱,但其成就無論從思想內(nèi)容上還是藝術形式上來說,都不如李商隱。他當時與李商隱、段成式文筆齊名,號稱“三十六體”。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溫庭筠的詩全集欄目。(http://)
溫庭筠的先世溫彥博雖是宰相,而溫庭筠是溫彥博的裔孫?墒牵搅藴赝ン薜臅r候,其家世已衰微。溫庭筠與令狐?之子令狐?友好,經(jīng)常出入于相府。同時與段成式兩家頗睦,互通詩文,輯為《漢上題襟集》,溫庭筠遂將女兒嫁給了段成式之子段安節(jié)。
溫庭筠詩風上承南唐梁、陳宮體的余風,下啟花間派的艷體,是民間詞轉(zhuǎn)為文人詞的重要標志。溫庭筠作為詞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蘭》、詞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現(xiàn)存的《花間集》收集了66闋他的詞作、列為篇首。溫庭筠詞風婉麗、情致含蘊、辭藻濃艷,今存310余首,后世詞人如馮延巳、周邦彥、吳文英等多受他影響。
【繁體對照】
卷578_14【南湖】?庭筠
湖上微?入??,翻翻菱荇?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波?夕?。
??有?疑?雨,浪花??似?湘。
?然篷艇??客,?日相看?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gushi/1315702.html
相關閱讀:池州李使君沒后十一日處州新命始到后見歸妓感而成詩
岳忠武王祠
西施灘
《游泰山六首》(作者-李白)唐詩賞析
描寫秋雨的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