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莊居野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大全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客行野田間,比屋皆閉戶。 借問屋中人,盡去作商賈。 官家不稅商,稅農服作苦。 居人盡東西,道路侵壟畝。 采玉上山顛,探珠入水府。 邊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 古來一人耕,三人食猶饑; 如今千萬家,無一把鋤犁。 我倉?仗摚姨锷疝。 上天不雨粟,何由活蒸黎?? 鑒賞   姚合在任武功縣主簿后曾在農莊閑居一段時期,寫了一些反映農村情況的,較有社會意義。這首《莊居野行》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首。   《莊居野行》詩歌對當時社會上存在的重商輕農的風氣進行了正本清源,對受侮辱受損害的農民表示了深厚的同情。由于唐朝政府重商輕農,導致農民都棄農經商,造成“如今千萬家,無一把鋤犁”的嚴重局面,因此作者大力呼吁,希望引起政府的重視。此詩和劉駕的《反賈客樂》有異曲同工之妙,拓寬了唐詩創(chuàng)作的題材。   這首詩在賦的藝術表現手法的運用上頗具特色。   詩人落筆便直敷詩人“野行”之其事,突現了農村“比屋皆閉戶”的蕭條荒涼的現實。接著,詩人便挖掘、剖析了農民“閉戶”從商的社會原因,說明農民被迫流離失所、漂泊四方的根本癥結,在于“官家不稅商,稅農服作苦”。接下去,詩人又展示了農民被迫采玉擷珠的苦辛和邊兵敲詐勒索農民的生活畫面,并從古今遙迢遼闊的時間領域上對“官家”逼農經商的昏庸舉動進行了鞭笞,從而表達了詩人對社會形勢動蕩的憂恨。結尾“上天不雨粟,何由活蒸黎”二句的憤怒質問,更寄寓了詩人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之情。   賦的表現手法在于體物寫志,在記敘性詩歌中用得較多。這首詩幾乎通篇用賦,詩人從開頭“比屋皆閉戶”的社會現狀入手,層層展開場景,拓展畫面,從“田間”至“比屋”,從“屋中”至“壟畝”,從“山顛”至“水府”,從“古來”到“如今”,從“倉”廩到“田”疇..都達到“隨物賦形”的地步,而環(huán)境的每一推移,又總帶情韻以行,讓讀者透過“皆”、“盡”、“猶”、“!钡瘸錆M感情色彩的時間、程度副詞而看到唐末重商輕農的政策給社會帶來的不幸后果,雖屬平鋪直敘,卻頗具感人的藝術魅力。   此外,這首詩語言通俗,對仗工整。如“采玉上山顛,探珠入水府”等句是!肮艁硪蝗烁,三人食猶饑;如今千萬家,無一把鋤犁”等句,則對比鮮明,諷指深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gushi/31779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