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兩漢
作者:佚名
原文: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xiāng)。
他鄉(xiāng)各異縣,輾轉(zhuǎn)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相關內(nèi)容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注釋
①綿綿:連綿不斷之貌。這里義含雙關,由看到連綿不斷的青青春草,而引起對征人的纏綿不斷的情思。遠道:猶言“遠方”。
②遠道不可思:是無可奈何的反語。這句是說征人輾轉(zhuǎn)反復,想也是白想。
③宿昔:一作“夙昔”,昨夜。《廣雅》云:“昔,夜也。”
④“夢見”兩句:剛剛還見他在我身邊,一覺醒來,原是南柯一夢。
⑤展轉(zhuǎn):同“輾轉(zhuǎn)”。不相見:一作“不可見”。
⑥“枯桑”兩句:枯桑雖然沒有葉,仍然感到風吹,海水雖然不結冰,仍然感到天冷。比喻那遠方的人縱然感情淡薄也應該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聞一多《樂府詩箋》云:“喻夫婦久別,口雖不言而心自知苦。”枯桑,落了葉的桑樹。
⑦“入門”兩句:別人回到家里,只顧自己一家人親親熱熱,可又有誰肯來安慰我一聲?媚,愛。言,《廣雅》云:“言,問也。”
⑧雙鯉魚:指信函。古人寄信是藏于木函中,函用刻為魚形的兩塊木板制成,一蓋一底,所以稱之為“雙鯉魚”。按以魚象征書信,是我國古代習用的比喻。
⑨烹鯉魚:假魚本不能煮,詩人為了造語生動故意將打開書函說成烹魚。烹,煮。
⑩尺素書:指書信。古人寫信是用帛或木板,其長皆不過尺,故稱“尺素”或“尺牘”。這句是說打開信函取出信。長跪:古代的一種跪姿。古人日常都是席地而坐,兩膝著地,猶如今日之跪。長跪是將上軀直聳,以示恭敬。“上言”兩句:信里先說的是希望妻子保重,后又說他在外對妻子十分想念。餐飯:一作“餐食”。
譯文
河邊春草青青,連綿不絕地伸向遠方,令我思念遠行在外的丈夫。遠在外鄉(xiāng)的丈夫不能終日思念,但在夢里很快就能見到他。夢里見他在我的身旁,一覺醒來發(fā)覺他仍在他鄉(xiāng)。他鄉(xiāng)各有不同的地區(qū),丈夫在他鄉(xiāng)漂泊不能見到。桑樹枯萎知道天風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同鄉(xiāng)的游子各自回家親愛,有誰肯向我告訴我丈夫的訊息?有位客人從遠方來到,送給我裝有絹帛書信的鯉魚形狀的木盒。呼喚童仆打開木盒,其中有尺把長的用素帛寫的信。恭恭敬敬地拜讀丈夫用素帛寫的信,信中究竟說了些什么?書信的前一部分是說要增加飯量保重身體,書信的后一部分是說經(jīng)常想念。
相關內(nèi)容
賞析
作者:佚名
《飲馬長城窟行》屬樂府《相和歌辭?瑟調(diào)曲》,又稱“飲馬行”。詩歌的筆法委曲多致,完全隨著抒情主人公飄忽不定的思緒而曲折回旋。比如詩的開頭,由青青綿綿而“思遠道”之人;緊接著卻說“遠道不可思”,要在夢中相見更為真切;“夢見在身邊”,卻又忽然感到夢境是虛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難見上。八句之中,幾個轉(zhuǎn)折,情思恍惚,意象迷離,亦喜亦悲,變化難測,充分寫出了她懷人之情的纏綿殷切。
詩中所寫思婦種種意想,似夢非夢,似真非真。詩中所寫他家有人歸來和自己接到“雙鯉魚”、“中有尺素書”的情節(jié),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種極度思念時產(chǎn)生的臆象。剖魚見書,有著濃厚的傳奇色彩,而游子投書,又是極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以虛寫實,虛實難辨,更富神韻。
最令人感動的是結尾。好不容易收到來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卻偏偏沒有一個字提到歸期。歸家無期,信中的語氣又近于永訣,這意味著什么呢?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讀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結,余味無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gushi/421512.html
相關閱讀:九日次韻王鞏
雉子班 佚名
關于雪的古詩詞
白頭吟 李白
官倉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