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散關晨度》(作者-王勃)唐詩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大全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介紹】

  《散關晨度》的作者是王勃,被選入《全唐詩》的第56卷第3首。這是一首記敘詩,表達了作者想建功立業(yè)的決心!驹摹俊 ∩㈥P晨度  作者:唐·王勃關山凌旦開,石路無塵埃。白馬①高譚②去,青牛③真氣④來。重門臨巨壑⑤,連棟起崇隈⑥。即今揚策度,非是棄?⑦回!咀⑨尅竣侔遵R:白色的馬。 古代也用白馬為盟誓或祭祀的犧牲。②高譚:亦作"高談"。 侃侃而談,大發(fā)議論;高明的談吐;高尚的言談。③青牛:黑毛的牛!妒酚洠献禹n非列傳》"于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司馬貞索隱引漢劉向《列仙傳》:"老子西游,關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后因以"青牛"為神仙道士之坐騎。 青牛也作為老子的代稱。④真氣:道家所指的元氣,生命活動的原動力。由先天之氣和后天之氣結合而成。道教謂為"性命雙修"所得之氣。也可以指剛正之氣,或者特指帝王的氣象。⑤壑:山谷⑥隈:山的彎曲處。⑦《漢書.終軍傳》:"初,軍從濟南當詣博士,步入關,關吏予軍?。軍問:'以此何為?'吏曰:'為復傳,還當以合符。'軍曰:'大丈夫西游,終不復傳還。'棄?而去。"?,帛邊。書帛裂而分之,合為符信,作為出入關卡的憑證。"棄?",表示決心在關中創(chuàng)立事業(yè)。后因用為年少立大志之典!咀g文】  眼見關山隨著日出展露了真面目,石路上輕盈潔凈沒有塵埃。我乘著白馬長嘯著離開散關,卻看見仙人乘著青牛迎面而來。重重深門之外竟然便是萬丈深壑,房之棟梁也隨著這座山婉轉連綿。今天揚策出關,不建功立業(yè)決不回來。【賞析】  ——關山凌旦開,石路無塵埃! ×璧┚褪侨粘鲋畷r。全詩的基調就是日出那種積極昂揚精神。一個“開”值得玩味。既傳神地寫出破曉日光照射出山巒,又有作者騎馬景隨步移的動感。長夜的黑暗頓時煙消云散,看到前路的詩人不覺欣喜異常。而這前路不僅僅是初晨的山路,更是詩人想要從戎建業(yè)的決心。早晨的世界是清新的。石路上都沒有塵埃。在此句中,作者的愉悅的心情可見一斑,但是我們更可以發(fā)現詩人心中崇尚自然和道仙的痕跡。這一點在后四句中更加明顯! ——白馬高譚去,青牛真氣來! ∏宄繐P策,白馬長嘯于清漉的石路。昂揚的氣勢頓現眼前。值得注意的是白馬有盟誓的意思,與下文的“非是棄?回”遙相照應。后文“青牛”“真氣” 是道家的詞語。想要去建功立業(yè)的王勃竟然是,詩情畫意去的,竟然幻覺感到遇見了仙人。我想,在子安的心里,可能自己也分不清從戎和求仙的差別;還是自己兩者并重呢?初升的朝陽和清潔的石階本來就是并不一致的。但是同時想要出世和入將的子安,竟然站在這石階上,迎接朝陽,如此芳華正茂! ——重門臨巨壑,連棟起崇隈! ≈亻T、連棟都是官家的建筑。巨壑、崇隈都是自然的宏偉。連接著兩個詞語的分別是“臨”和“起”。“臨”足見險危陡峭,令人驚悚。“起”則將人景融入自然之景,將近處連入遠處。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詩人無疑是用險景勾勒出自己內心的慷慨激蕩。無論前路多莫艱險,一定笑臉面對。從戎或者是求仙,對他而言,是一致的吧。  ——即今揚策度,非是棄?回! ?是立志,也是從戎之志。終于揚策,在寧靜的破曉,留下一道長嘯,劃出一道流星。我愿意你是流星,只要你如此享劃過天空的快樂。一匹白馬,一次回眸,非是棄?回,你說!咀髡呓榻B】  王勃,(650~675)唐代詩人,字子安,著有《滕王閣序》。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父親王福?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職。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并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杰”。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的王勃的詩全集欄目。(http://)  王勃的詩今存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種本子,皆不傳,F有明崇禎中張燮搜輯匯編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蔣清翊著《王子安集箋注》,分為20卷。此外,楊守敬《日本訪書志》著錄卷子本古鈔《王子安文》1卷,并抄錄其中逸文13篇(實為12篇,其中6篇殘缺)。羅振玉《永豐鄉(xiāng)人雜著續(xù)編》又輯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冊,共24篇,即增楊氏所無者12篇,且補足楊氏所錄 6篇殘缺之文。羅氏序文中還提及日本京都“富岡君(謙藏)別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國大學部影印唐鈔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殘》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當即富岡所藏本。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刊姚大榮《惜道味齋集》有《王子安年譜》! ⊥醪奈膶W主張崇尚實用。當時文壇盛行以上官儀為代表的詩風,“爭構纖微,競為雕刻”,“骨氣都盡,剛健不聞”。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業(yè)”楊炯《王勃集序》。他創(chuàng)作“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的詩文,對轉變風氣起了很大作用。【繁體對照】卷56_3【散?晨度】王勃?山?旦?,石路??埃。白?高?去,青牛真??。重??巨壑,??起崇隈。即今?策度,非是??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gushi/751341.html

相關閱讀:關于八月十五的古詩
夢游天姥吟留別 賞析
關于思念家鄉(xiāng)的古詩
初夏即事
咸陽城西樓晚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