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曲三首?其一》(作者-劉禹錫)唐詩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大全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介紹】

  《初夏曲三首·其一》的作者是劉禹錫,被選入《全唐詩》的第354卷第17首。


【原文】


  初夏曲三首·其一


  作者:唐·劉禹錫


銅壺方促夜,斗柄暫南回。

稍嫌單衣重,初憐北戶開。

西園花已盡,新月為誰來。


【注釋】

①銅壺:指古代計時的刻漏器,用銅做成,盛以清水,下開孔,漏水入兩壺,右為夜,左為晝。

②斗柄:北斗柄。《鴿冠子·環(huán)流》:“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③稍:漸。

④憐:愛。北戶:朝北開的門窗。


【作者介紹】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朝彭城人(今江蘇徐州),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劉禹錫的詩全集欄目。(http://)

  劉禹錫的詩現(xiàn)存800余首。其學習民歌,反映民眾生活和風土人情的詩,題材廣闊,風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轉(zhuǎn)、樸素優(yōu)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潑,充滿生活情趣。其諷刺詩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擊鎮(zhèn)壓永貞革新的權貴,涉及較廣的社會現(xiàn)象。晚年所作,風格漸趨含蓄,諷刺而不露痕跡。詞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劉禹錫在洛陽時,與白居易共創(chuàng)《憶江南》詞牌。


【繁體對照】

  初夏曲三首·其壹


  作者:唐·?禹?


??方促夜,?柄?南回。

稍嫌?衣重,初?北??。

西?花已?,新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gushi/973470.html

相關閱讀:《送王伯倫應制授正字歸》(作者-岑參)唐詩賞析
《估客樂四首》【賞析】注解+譯文
登池上樓
軍城早秋
絕句漫興·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