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雨后池上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三百首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 更作荷心萬點聲。 注釋  。1)淡磨:輕磨拂拭。古代用銅作鏡子,銅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見人影。   檐楹(yán yíng):屋檐下廳堂前部的梁柱。   (2)垂楊:楊柳。  。3)荷:荷葉。 譯文   雨停了,風住了,池邊垂柳蒼翠欲滴。忽然一陣風起,萬千楊柳枝條裊娜飄動。楊柳似有知,風雨中洗盡污濁,欣喜中乘風起舞。舞動時抖落一身水珠,灑向池中荷葉,傳來嗒嗒萬點聲。 賞析   這首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圖,從詩中寫到的東風、垂楊、荷花等物象來看,背景是春季,因此,再確切些說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圖,給讀者以清美的藝術享受。   首句展示的是雨后池上春景的靜態(tài)美。第一句寫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只淡淡地出一“平”字。如果只讀這一句,會覺得它過于平常,但在這句之后緊接以“淡磨明鏡照檐楹”,卻境界頓出。“淡磨”二字頗可玩味。施者是春雨,受者是池面,經春雨洗滌過的池面,好比經人輕磨拂拭過的明鏡,比中有比,比中有擬人,這就使“水如鏡”這一淺俗的比喻有新鮮之感。不僅能使讀者感受到春雨后池上異常平靜、明凈的狀態(tài),并能進而聯(lián)想到前此蒙蒙細雨隨著微風輕拂池面的輕盈柔姿。“淡磨明鏡照檐楹”,創(chuàng)造的正是非春雨后池塘莫屬的藝術境界。與此相適應,這兩句語勢平緩,無一字不清靜,連略帶動感、略為經意的“淡磨”二字,也一如字面,給讀者以一種輕淡的心理感受,顯得毫不著力。   三四句由靜而動,進一步寫雨后池上的動態(tài)美。東風忽起,舞動池邊的垂楊,吹落垂楊柔枝細葉上綴滿的雨滴,灑落在池中舒展的荷葉上,發(fā)出一陣清脆細密的聲響。這里,詩人筆下蕩漾的東風、婆娑起舞的垂楊、荷心的萬點聲,無一不具有一種流動的韻致和盎然的生意,與前二句相比,別是一番情趣。與此相隨,語勢節(jié)奏也由平緩而轉向急促,字字飛動起來!昂銎稹倍,首先造成突兀之勢,展示出景物瞬息間由靜而動的變化,給人以強烈的動感;隨后再用“更作”二字作呼應回旋,造成一種急促的旋律,從而把上述有形的與無形的、動態(tài)的和聲響的景物聯(lián)貫起來,組成一幅形聲兼?zhèn)涞乃囆g畫卷。   雨后池上景物之美,詩人既寫其靜態(tài),又寫其動態(tài),不僅顯得豐富多姿,而且構成對比,收到以靜顯動,以動襯靜,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首句平直敘起,次句從容承之,而以第三句為主,盡宛轉變化工夫,再以第四句發(fā)之,本是約句的一般造法(見《唐音癸簽》卷三引楊仲弘語)。詩人用這一方法巧妙安排,使語言結構形式與內容和諧統(tǒng)一,成因勢置景、筆隨景遷之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gushi300/29478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