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舊四首原文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三百首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三國志?魏志?荀?傳》:“今車駕旋軫,義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舊而增哀。”《晉書?華?傳》:“帝后又登陵云臺,望見?苜蓿園,阡陌甚整,依然感舊。”清?田蘭芳《袁武修(袁可立曾孫)招同唐?鄰小集感舊》:“仍偕舊侶到墻東,亂石崎?有逕通!

  感舊四首

  朝代:清代

  作者:黃景仁

  其一

  大道青樓望不遮,年時系馬醉流霞。

  風前帶是同心結,杯底人如解語花。

  下杜城邊南北路,上闌門外去來車。

  匆匆覺得揚州夢,檢點閑愁在鬢華。

  評:黃景仁少年時與一歌姬戀愛,后來沒什么結果。過去有一本不著名的小說《書劍飄零》,就是寫他這一段經(jīng)歷,有興趣可以找來翻翻。起首一句,"大道青樓望不遮"便點出了當時的地點。說當時系馬樓邊,飲酒作樂,不亦快哉。"風前帶是同心結,杯底人如解語花"寫當時的旖旎情致?墒巧倌暌庇危K究只是一瞬間的事,如今想想當時的荒唐,只剩下現(xiàn)在鬢邊的白發(fā)了。

  其二

  喚起窗前尚宿酲,啼鵑催去又聲聲。

  丹青舊誓相如札,禪榻經(jīng)時杜牧情。

  別后相思空一水,重來回首已三生。

  云階月地依然在,細逐空香百遍行。

  評:如果說上一首是提綱挈領的概述,這一首便是精雕細琢的細寫。借用電影里的術語,上一首是全景,這一首是特寫。當時自己被叫起來時還帶著宿醉,可是又要離開了。杜鵑叫聲是"不如歸去",舊詩里寫的多了,思歸總說杜鵑子規(guī),象唐人崔涂的"子規(guī)枝上月三更",無名氏的"杜鵑休向耳邊啼"。但那是思歸,這里卻是催人去,自己并不愿意。和那個女子空有書信相通,如相如之于卓文君,但自己不過一介書生,只能像杜牧一樣薄情了。這里,又是不由自主的。杜牧的薄情,只是他自己本身的風流。而自己的薄情,卻是現(xiàn)實所迫?刹还茉趺凑f,自己還是象當初的杜牧那樣,"贏得青樓薄幸名"。別后相思空如流水,重逢之感恍若隔世。以前的地方還在,自己卻只能追尋余味,一遍遍地踏空尋香。整首詩,有著濃厚的無奈和淡淡的悲傷。

  其三

  遮莫臨行念我頻,竹枝留?淚痕新。

  多緣刺史無堅約,豈視蕭郎作路人。

  望里彩云疑冉冉,愁邊春水故粼粼。

  珊瑚百尺珠千斛,難換羅敷未嫁身。

  評:前一首詩是從自己的角度來寫,這首就以對方的角度來寫。以前我離開時,也曾想我吧,湘妃竹上留下了你的淚痕。都是因為我沒有堅守誓言,怎么能怪你把我看作路人?眺望著彩云如你一般遙遠,我的愁緒仿佛春水永無止息。就算有百尺的珊瑚,千斛明珠,也無法換回你來了。這里,可以看出以前的情人已嫁作他人小妾。末句只是詩句寫寫,用石崇明珠一斛的典故,不是說真的要去買回來,黃景仁很窮的。

  其四

  從此音塵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煙。

  淚添吳苑三更雨,恨惹郵亭一夜眠。

  詎有青鳥緘別句,聊將錦瑟記流年。

  他時脫便微之過,百轉千回只自憐。

  評:這首詩是尾聲。說從此再難通音信,自己只有無盡的思念和自責,以后只有自憐了。詩非常沉痛,但曲故用得頗多,中四句連用四典。黃景仁七律頗似義山,這四首也很象,把自己的感情隱藏在華麗的詞藻中,又多用典故。西昆體學義山,空襲面目,讀一下宋代西昆體的祭酒楊億的詩《梨》:"繁花如雪早傷春,千樹封侯未是貧。漢苑漫傳盧橘賦,驪山誰識荔枝塵。九秋青女霜添味,五夜方諸月溜津。楚客狂酲朝已解,水風猶自獵汀蘋。"就可以看出,西昆體的詩,多半還是以旁觀者的身份來寫,用典未免有為用而用之嫌,不免堆砌,讀懂了也如霧里觀花。黃景仁則已把用典溶于自己的感情中,一旦讀懂了,有如豁然開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gushi300/29865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