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惜分飛·淚濕闌干花著露》是北宋詞人毛滂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這是一首青春戀情的悲歌。上闋寫別離畫面。起句寫離別時對方珠淚縱橫,有如花枝著露,教人既愛憐又心疼,接著寫伊人的悲哀。第三句,說自己要與她平分愁苦,以無言的雙眼細細打量。下闋寫別后在僧舍的刻骨相思。“短雨殘云”為離愁加聲加色,使其更加濃重。“寂寞”句,則擔(dān)心與她一別而成永訣。而結(jié)尾三句,設(shè)想今夜情思;自己入住深山僧舍,而將“斷魂”付與江潮,伴隨對方飄流天涯。全詞感情自然真切,音韻凄惋,直抒胸臆,與形象比喻奇異想象相結(jié)合,收到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
【原文】
惜分飛⑴·富陽僧舍作別語贈妓瓊芳⑵
淚濕闌干花著露⑶,愁到眉峰碧聚⑷。此恨平分、桑鼰o言語空相覷⑹。
斷雨殘云無意緒⑺,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處⑻,斷魂分付潮回去⑼。
【注釋】
⑴惜分飛:詞牌名,又名《惜芳菲》、《惜雙雙》等。毛滂創(chuàng)調(diào),詞詠唱別情。全詞共50字,雙調(diào),上、下闕各四句,句句用仄韻。
⑵富陽:宋代縣名,治所在今浙江省富陽縣。瓊芳:當時杭州供奉官府的一名歌妓。作者任杭州法曹參軍時,和她很要好。
⑶闌(lán)干:眼淚縱橫的樣子。
⑷眉峰碧聚:古人以青黛畫眉,雙眉緊鎖,猶如碧聚。
⑸取:助詞,即“著”。
⑹覷(qù):細看。
⑺斷雨殘云:雨消云散。喻失去男女歡情。
⑻山深處:指富陽僧舍所在地。
⑼斷魂:指極度的哀思。分付:付予、付給。潮:指錢塘江潮。
【白話譯文】
你臉上淚水縱橫,像一枝鮮花沾帶著露珠,憂愁在你眉間緊緊纏結(jié),又像是碧山重疊攢聚。這別恨不僅屬于你,我們兩人平均分取。你我久久地、久久地互相凝望。再說不出一句話語。
雨收云散,一切歡樂都成為過去,令人無情無緒。從此朝朝暮暮,我將空守孤寂。今夜,當我投宿在荒山野店,我深情的靈魂會跟隨潮汐回到你那里。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西湖游覽志》載:元?中,蘇軾知守錢塘?xí)r,毛滂為法曹椽,與歌妓瓊芳相愛。三年秩滿辭官,于富陽途中的僧舍作《惜分飛》詞,贈瓊芳。
【賞析】
這首詞是毛滂青春戀情的真實記錄。情人決別,后會無期,送別一程接一程,從杭州直送到百里之遙的富陽。然而這黯然銷魂的別離還足不可避免地到來了。令作者心碎的帷幕就從此拉開:“汨濕闌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掛滿淚珠的臉頰猶如帶露的花朵,顰蹙的黛眉像遠山一抹。一幅嬌憐痛惜的模樣,經(jīng)過妙筆的摹寫,就這樣呈現(xiàn)出來了。它同周圍的景色化成一片,構(gòu)成一種凄麗哀惋的色調(diào)。白居易的“梨花—枝春帶雨”(《長恨歌》),張泌的“黛眉愁聚春碧”(《思越人》),為此二句所本。然卻用得脫化無痕,形神兼勝,真是色繪高手。這兩句塑造了一位含愁帶淚的佳人形象。隋唐國力強盛,崇尚雍容富態(tài)、健康自然的女性美。宋朝國力漸衰,在審美觀念上也一反唐代的標隹,以文弱清秀為美,多愁多病的弱女子形象占據(jù)了文學(xué)作品的主導(dǎo)位置。到明清時期,“愁病美人”仍然很受歡迎,《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就是代表。
“此恨”句,說明離愁對于雙方是同樣的沉重,要知道兩人的地位是不同的。一個是宦游四海的貴胄公子,一個則是淪落風(fēng)塵的煙花女郎。但是地位的懸殊并沒有阻止他們傾心相愛。他們熱戀著,共同承受著離恨的折磨。當然,他們也知道這種戀情是難以維持的。今番解手,就要相見無期了。所以這次分離,多半成了長別。“更無言語空相覷”一句,純乎寫情,有直指奔心的力量。語已盡,淚已枯,無聲的飲泣往往比呼天搶地的號啕更加沉痛,“空相覷”三字反映出一種木然相對的絕望的悲哀。浯樸而情摯,傳神之極筆也。
下片“斷雨”二句,寫景色之荒殘;零零落落的雨點,澌滅著的殘云,與離人的心境正相印合。這是一層意思。另外,還有一層雙關(guān)之意。宋玉《高唐賦》有“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之語,即后人所謂神女生涯也。毛滂兼取此意來形容他與瓊芳的戀情。而這種殘云斷雨的凄涼景象,也正象征著這段露水姻緣已經(jīng)行將結(jié)束了。從此以后,只剩下岑寂的相思來折磨著這一對再見無期的離人了。結(jié)拍兩句,設(shè)想別后的思念,付斷魂于潮水。情景交融,綿綿無盡,可說是極悱惻纏綿之能事了。
總的來說,上片寫兩人依依惜別的深情,作者用畫龍點晴之筆,特寫淚眼愁眉,營造出一種凄麗哀婉的氛圍。接著以“平分取”、“無言”、“空相覷’’寫離愁的難言,從外表的神態(tài)寫到內(nèi)在的心態(tài),簡中有繁。下片寫詞人深山羈旅的凄苦與思念。先寫別后的惆帳,再設(shè)想別后的心愿,愿付斷魂于潮水,由此再現(xiàn)二人的情義纏綿。
從藝術(shù)風(fēng)格來講,這首詞與一般鏤刻藻繪的別情之作不同,它是以淺近之語傳銥至之情而獨擅勝場的。愁眉淚頰,斷雨殘云,本是尋常物態(tài),可是一經(jīng)作者感情之醞釀融注,便含情吐媚,搖蕩人心。
名家評價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本以“斷魂分付潮回去”見賞東坡得名,而他詞雖工,未有能及此者。
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第一個相別情態(tài),一筆描來,不可思議。
周輝《清波雜志》: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何酷似秦少游也。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別詞。起兩句,即言別離之哀。“淚濕”句,用白居易“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詩意,花著露猶春帶雨也。無今“此恨”兩句,寫別時情態(tài),送行者與被送者,俱有離恨,故曰“平分取”。“言”、“相覷”,形容亦妙。“斷雨”二句,言別后之寂寞。以上皆追述前事。“夜”兩句,始說出現(xiàn)時現(xiàn)地之思念,人不得去,惟有魂隨潮去,情韻特勝。
【作者介紹】
毛滂(1064——?),字澤民,衢州江山石門(今屬浙江)人。宋哲宗元佑年間(1086——1094)為杭州法曹,蘇軾曾加薦舉,晚年與蔡京亦有交往。官至祠部員外郎、知秀州,一
生仕途失意。其詞受蘇軾、柳永影響,清圓明潤,別樹一格,無?艷詞語,自然深摯、秀雅飄逸。其詞對陳與義、朱敦儒乃至姜夔、張炎等人的創(chuàng)作都有影響。有《東堂集》,詞集為《
東堂詞》,存詞200余首。更多古詩詞賞析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quansongci/1071698.html
相關(guān)閱讀:《清平樂?宮怨》黃?詞作鑒賞
辛棄疾詞作鑒賞
趙鼎的詞集
張耒的詞集
程正同的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