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方法!

《慶清朝慢?踏青》王觀詞作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全宋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介紹】

  《慶清朝慢·踏青》是北宋詞人王觀的詞作。詞詠踏青,以工麗、尖新的筆觸,從春日里天氣的變化和姑娘們的踏青活動兩方面入手來描繪春景,將兩者和諧地組合成一幅風流楚楚、生意盎然的春景圖。全詞在鋪敘與描寫的技巧、手法上繼承和發(fā)展了柳永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方法,而在內(nèi)容上又富有生活氣息,讀來令人耳目為之一新。

【原文】

慶清朝慢1·踏青

調(diào)雨為酥,催冰做水,東君2分付春還。何人便將輕暖3,點破殘寒?結(jié)伴踏青去好,平頭鞋子小雙鸞4。煙郊5外、望中6秀色,如有無間。

晴則個7,陰則個,??8得天氣有許多般。須教鏤花9撥柳,爭要先看。不道吳綾10繡襪,香泥11斜沁幾行斑。東風巧,盡收翠綠,吹上眉山12。

【注釋】

慶清朝慢:王觀創(chuàng)調(diào)。一作《慶清朝》。雙調(diào)九十七字,平韻格。

東君:司春之神。古亦稱太陽為東君。

輕暖:微暖。

小雙鸞:鞋面所繡之雙鸞圖案。

煙郊:月色朦朧或煙霧彌漫的郊野。

望中:視野之中。

則個:表示動作進行時之語助詞,近于“著”或“者”。全句意思相當于“有時晴,有時陰”。

??(dòu dìng):原意指將食品混雜。此處比喻天氣雜亂,雜湊堆砌,含幽默語氣。

鏤花:一作“撩花”。

吳綾:吳地所產(chǎn)綾羅絲綢。

香泥:芳香的泥土。

眉山:女子秀麗的雙眉。《西京雜記》卷二:“ 文君(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

【白話譯文】

  春神東君吩咐春回大地,細雨成酥,寒冰化水。又是誰用輕暖趕走了尚未消盡的寒意?還是穿著鞋面繡有雙鸞的繡花鞋,一起結(jié)伴野外踏青去好。在煙霧彌漫的郊野,看到的優(yōu)美的景色均在若有若無中。

  天一會兒晴,一會陰,晴晴陰陰間雜著,變化萬端。撩動花兒,撥弄柳絲,爭先恐后。一不小心腳踏進泥淖里,泥漿得羅襪斑斑點點,惹得姑娘們緊鎖眉黛,恰是乖巧的春風,收盡滿川翠綠,都吹到她們的眉毛上。

【賞析】

  這首詞詠踏青,以工麗、尖新的筆觸,從春日里天氣的變化和姑娘們的踏青活動兩方面入手來描繪春景,將兩者和諧地組合成一幅風流楚楚、生意盎然的春景圖。王觀詞內(nèi)容單薄,境界狹小,不出傳統(tǒng)格調(diào),但構(gòu)思新穎,造語佻麗,藝術(shù)上有他的特色。

  起首兩句打破了一般詞中寫春景的套路,另辟蹊徑,寫出了初春時節(jié)人們不大注意的自然景物的變化:雨變成酥,冰化為水。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有“天街小雨潤如酥”之句,“如酥”正是早春之雨的特色,這里深入一步說“調(diào)雨為酥”,與“催冰做水”一起,突出春神主持造化的本領(lǐng),把大自然的運行,用“東君分付”四字加以形象化。有了春水的滋潤,大地將勃發(fā)出無限生機,百花爭妍的日子定會來到。濃郁的春意,盡括在這三句之中,可以說是對“東君”的贊歌。這三句實際上是一個整體,前兩句乃由后一句生發(fā)而出,在意思的順序上,當是第三句在前,前兩句在后,詞人把它們倒置過來,先畫龍而后點睛,更有搖曳生姿之妙。三句之后,接下去是“何人便將輕暖,點破殘寒?”這個疑問句式表明已到殘寒盡退、到輕暖的時候。這是何人主使的呢?當然仍是“東君”。這個疑問句式,既是為了鋪敘的跌宕生姿,也是為了使人們對春天的到來,應(yīng)向造福于人的“東君”表示深深的敬意。“結(jié)伴踏青去好,平頭鞋子小雙鸞。”寫趁著輕暖的天氣,姑娘們結(jié)伴而行,野外踏青。“平頭鞋子小雙鸞”正是詞人別具匠心的地方,此處先把它提出來作為下文的伏筆。“煙郊外,望中秀色,如有無間。”化用王維《漢江臨眺》詩中的名句,用來寫踏青的姑娘們在野外所看到的迷迷蒙蒙的秀色。這樣,不僅寫出了陽春煙景,且可從“望中”二字體會到姑娘們愉悅的心情。

  過片三句運用口語,生動地描繪出天氣的變化,活潑而有意趣。賀裳在他所作的《皺水軒詞筌》里提出了兩個“個”字用得妙,頗有見地。而“??”一詞則用得更具神采,有了這個詞,前兩個“個”字的“弄姿”才顯示出來。天氣的陰晴無常,使得踏青的姑娘們的情緒起了變化,她們要趕快一攬春景之勝:“須教鏤花撥柳,爭要先看。”寫出了她們看花覓柳的急切心情與行動,“鏤”、“撥”兩字用得很工,仿佛可以聽到她們清脆的笑聲,看到她們輕盈的體態(tài)。她們只顧忘情地歡笑,“不道吳綾繡襪,香泥斜沁幾行斑。”一不小心腳踏進泥淖里,濁漿濺?了她們的羅襪,而前面寫的“小雙鸞”更是沾滿污泥。無限珍惜的心情使她們笑容頓斂,雙眉緊鎖,“東風巧,盡收翠綠,吹在眉山。”“眉山”典出《西京雜記》謂卓文君“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踏青姑娘們的蛾眉,本來是淡淡的,但眉頭一皺,黛色集聚,好像大地上所有的翠綠全被靈巧的東風吹在上邊。詞人捕捉住踏青的姑娘們一瞬間的感情變化,用幽默、風趣的夸張手法,寫出了她們有點尷尬的神情。

  此詞一反尋常春景詞的套路,繞開和風煦日、龐柳嬌花之類的意象,另辟蹊徑,巧麗造境,在同類作品中別開生面,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名家點評

  《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五》:風流楚楚,詞林之佳公子也。世謂柳耆卿工為浮艷詞,方之此作,蔑矣。詞名“冠柳”,豈偶然哉?

  賀裳《皺水軒詞筌》:詞之最丑者,為酸腐,為怪誕,為粗莽。然險麗,貴矣,須泯其鏤劃之痕乃佳。如蔣捷“燈搖縹暈茸窗冷”,可謂工矣,覺斧痕猶在。如王通叟春游曰“晴則個,陰則個”云云,痕跡都無,真猶石尉香塵,漢皇掌上也。兩“個”字尤弄姿無限。

【作者介紹】

  王觀,生卒年不詳。字通叟,海陵(今江蘇泰州)人,為胡瑗門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二年)登進士第。公元1079年(元豐二年)為大理寺丞,知江都縣。累官翰林學(xué)士。因詞作《清平樂》有“黃金殿里,燭影雙龍戲”、“折旋舞徹《伊州》,君恩與整搔頭”等句,忤太后旨,翌日罷職。遂自號逐客,或稱王逐客。往在太學(xué)時,秦觀父贊其“高才力學(xué)”,故亦取子名為“觀”。詞集有《冠柳集》,不傳。今有趙萬里輯本。更多古詩詞賞析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quansongci/1078204.html

相關(guān)閱讀:王億之的詞集
《滿庭芳》蘇軾詞作鑒賞
《少年游》楊億詞作鑒賞
葛立方的詞集
全宋詞之王炎的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