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鷓鴣天·小令尊前見玉簫》是北宋詞人晏幾道的作品。是一首懷人之作,記述的是詞人一次春夜宴會上驚艷的情事,上片寫初逢之歡樂,下片寫別后之相思。寫初逢,極盡富艷之態(tài)、狂放之情,寫別后相思,以靜襯動,愈顯出思念之深切。
【原文】
鷓鴣天
小令尊前見玉簫①。銀燈一曲太妖嬈②。歌中醉倒誰能恨,唱罷歸來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③。碧云天共楚宮遙④。夢魂慣得無拘檢⑤,又踏楊花過謝橋⑥。
【注釋】
①小令:短小的歌曲;玉簫:此代指一位歌女。唐范攄《云溪友議》卷中《玉簫記》載:唐韋皋少游江夏,館于姜氏。姜令小青衣玉簫伏侍,因漸有情。韋歸省時,約五至七年娶玉簫。后衍期不至,玉簫遂絕食死。后轉(zhuǎn)世,仍為韋侍妾。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②銀燈:表明燈火輝煌。
③夜迢迢:形容夜漫長。
④碧云天:天上神仙所居之處。楚宮:楚王之宮殿,此暗用楚王與巫山神女的典故。
⑤夢魂:古人以為人的靈魂在睡夢中會離開肉體,慣得:縱容,隨意,拘檢:檢束,拘束。
④謝橋:唐宰相李德裕的侍妾謝秋娘是當時著名的歌妓,李曾作《謝秋娘》悼念她。后世因以“謝娘”泛指歌妓,以“謝家”泛指歌兒舞女的居處,“謝橋”代指通往煙花巷陌的路。張泌《寄人》詩:“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白話譯文】
在酒席筵邊,唱的是小令,我見到了玉簫。銀燈把她映照,只一曲輕歌,便顯出嫵媚嬌嬈。在歌聲中醉倒,誰能認為遺憾產(chǎn)生悔恨懊惱,歌聲停歇了,帶著余音歸來,酒意還不見微消。
春天如此靜悄,春夜如此漫長,遲遲不見破曉。仰望碧空的游云,難道它跟楚國宮殿一樣地天遠路遙。做個夢吧,只有夢境才能打破束縛人的框框條條,這是夢,還是真,反正我踏著滿地楊花走過了謝家的小橋。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晏幾道一首著名的懷人詞。詞人在酒筵間結(jié)識一位歌喉婉轉(zhuǎn)而容顏華艷的女郎,別后不能忘情而卻無緣再相聚。于是發(fā)于歌來寄托自己深切的懷思。
【賞析】
詞寫春夜懷人,深情款款,搖曳多姿。上闋寫一見鐘情的感動。“太妖嬈”,足見傾心愛慕之甚。歇拍兩句又是極限化的描寫,強調(diào)極端的陶醉之情和拼死拼活的行為。下闋寫別后的思念和渴望。春夜悄悄且迢迢,夜空高深莫測,美人是仙女,遙不可及,現(xiàn)實中不能相會,只好付諸一夢了,夢雖虛幻,但卻是自由的,可以任情任性,無拘無束地愛。
起句寫酒筵初遇。“尊前”點相遇之地。唐范攄《云溪友議》載有韋皋與姜輔家侍婢玉簫的戀情故事。韋皋少寓姜氏府,與玉簫有情。韋皋辭歸,留一玉指環(huán),相約七年來娶,及逾期不來,玉簫絕食而死,后韋皋憶舊,玉簫轉(zhuǎn)世與韋聚合。玉簫韋郎兩世姻緣的故事,成為古代盛傳的風流佳話。這里以“玉簫”代指伊人,或許雙方當時心許神會,有一段情緣。“銀燈”,表明這是一次燈火輝煌的宵宴。“一曲太妖嬈”,寫出伊人色藝出眾,也體現(xiàn)了詞人對之由衷的傾倒和加意的頌美。“歌中”兩句緊承“一曲”而來,寫宵宴盡歡而散。“歌中醉倒”,見出陶醉之深,“唱罷歸來”見出流連之久。拼上“醉倒”而無遺憾,夜深“歸來”而醉意尚濃.充分表現(xiàn)出詞人興致的高昂。那么詞人不僅陶醉于醇酒,陶醉于妙曲,更為麗人嬌艷的儀容和溫馨的柔情蜜意所醉倒,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果說上闋是寫歌筵艷遇之樂.那么下闋則是寫歸來相思之苦。前三句從兩人時空的阻隔處著筆,春光是那么寂靜,黑夜是那么漫長,雖然同戴一個碧澄澄的天字,然而伊人的閨閣卻無比遙遠。“楚宮”在此借指玉簫居處,也暗示其人飄然消逝。兩人形跡阻隔,蓬山萬里,無緣相遇。佳會難再。人問世的肉體形骸,難以超越時間、空間、社會、物質(zhì)、禮俗等等條件的制約,而神魂夢思則可以自由地翱翔。人們現(xiàn)實中無法重溫的感情滿足,難以實現(xiàn)的精神追求。卻可以在夢幻中求得某種補償。“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就是以夢會故人來彌合現(xiàn)實的憾恨。夢魂是向來不受管束的,今夜又踏著楊花走過謝橋與伊人相會。“踏楊花”、“過謝橋”顯示夢境的迷離縹緲,極有意趣。相思難逢,寤寐思服,形之夢境,非只一次,可見小晏的鐘情,離思的沈摯。
全詞兩種場景,兩種氣氛,由宴集之酣暢到孤眠之清寂,以溫馨的現(xiàn)實比襯飄忽的夢幻,先實后虛,結(jié)拍出語新警,意趣幽緲,余味不盡。
名家評論
邵博:程叔微云:“伊川(程頤)聞誦叔原‘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長短句,笑目:‘鬼語也。’意亦賞之。”(《邵氏聞見后錄》)
卓人月:末句見賞于伊川,所謂“我見猶憐”。(《古今詞統(tǒng)》)
況周頤:小晏神仙中人,重以名父之貽,賢師友相與沆瀣,其獨造處,豈凡夫肉眼所能見及。“夢魂慣得無拘管。又逐楊花過謝橋”,以是為至,烏足與論小山詞耶。(《蕙風詞話》)
俞陛云:此調(diào)共十九首!恫萏迷娪唷蜂“舞低楊柳樓心月”一首,以其最擅名也。此二首“醉拍春衫惜舊香”和“小令尊前見玉簫”之結(jié)句,情韻均勝。次首“謝橋”二句尤見新穎。(《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作者介紹】
晏幾道(約1030—約1106)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寧七年以鄭俠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事,受株連下獄。元豐五年為潁昌府許田鎮(zhèn)監(jiān)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師賜第”(《碧雞漫志》卷二)。晚年家境貧寒。文學與其父晏殊齊名,世稱“二晏”。詞風哀感纏綿、清壯婉麗。有《小山詞》一卷。更多古詩詞賞析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quansongci/1108555.html
相關(guān)閱讀:《全宋詞》之陳與義的詞集
牟子才的詞集
《念奴嬌?過洞庭》張孝祥宋詞賞析
李冠生平介紹
陳亮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