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鷓鴣天》,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采鄭?詩:‘春游雞鹿塞,家在鷓鴣天。’”按鷓鴣為樂謂名,許渾《聽歌鷓鴣》詩:“南國多倩多艷詞,鷓鴣清怨繞梁飛。”鄭谷《遷客》詩:“舞夜聞橫笛,可堪吹鷓鴣?”又《宋史·樂志》引姜夔言:“今大樂外,有曰夏笛鷓鴣,沈滯郁抑,失之太濁。”故鷓鴣似為一種笙笛類之樂調(diào),詞名或與《瑞鷓鴣》同取義于此。至元馬臻詩:“春回苜蓿地,笛怨鷓鴣天。”則似已指詞調(diào)矣。
【原文】
鷓鴣天
顏色如花畫不成。命如葉薄可憐生。浮萍自合無根蒂,楊柳誰教管送迎。
云聚散,月虧盈。海枯石爛古今情。鴛鴦只影江南岸,腸斷枯荷夜雨聲。
【賞析】
“薄命妾”即“妾薄命”,樂府雜曲歌辭名,見《樂府詩集》卷六十二。曲名本于《漢書·外戚傳》孝成許皇后疏“妾薄命,端遇竟寧前”(竟寧,漢元帝年號)。李白等曾用這個樂府舊題寫過樂府詩,詠嘆封建社會婦女的不幸。元遺山取樂府舊題之意,譜入《鷓鴣天》詞,也表現(xiàn)了同樣的主題。詞中首先用“如花”寫女性的“顏色”美,而以“畫不成”加以強(qiáng)調(diào)和補(bǔ)充描繪“美”的程度。作者在略一交代“顏色”之后,即以逆筆用比喻的手法,一連三句描述這女性的“薄命”。三句三個層次。“命如葉薄可憐生,”總寫薄命,用“如葉”形容其薄,扣題。因其命薄,所以可憐,“生”,語助詞。三四兩句,分別從兩個方面寫其“薄命”,第三句,再取“浮萍”作比,寫身如飄萍。“無根蒂”,即生活無定,且毫無社會地位,“自合”,是說命運(yùn)注定,語似平常,而作者對這種命運(yùn)憤懣之情,卻暗含其中。第四句又取“楊柳”作比,寫其送往迎來的身世。楊柳是離別的象征,故人折柳贈別。楊柳還有“迎來”的一面,這一句,意在顯示這女性的身世,從以楊柳喻其送往迎來的特質(zhì)看,她可能是個妓女,這與上句的“無根蒂”正好相合。詞人把這位女性推到如此地步,正是為了極寫其“薄命”。“誰教”一詞,用得很好,它既表現(xiàn)了這女性對自己“薄命”身世的哀怨,同時也表現(xiàn)了她的覺醒,這自然也是作者的覺醒。其思想感情較上句的“自合”顯然濃烈而明朗得多了。下片后三句轉(zhuǎn)入抒情。言這女性命雖薄,而情卻深。“?菔癄”,即言其情深而執(zhí)著。但是,由于命運(yùn)不好,不得與心目中的情人團(tuán)聚,如同鴛鴦不能成對,孤身只影,凄然于“江南岸”。這里也是再次寫她的薄命。是極痛苦悲慘的,故結(jié)句乃有“腸斷枯荷夜雨聲”之說。這一句是就前句意思加以渲染烘托。夜雨淅瀝,敲打著枯荷,形成了一種極為凄涼的境界,身在其境的“鴛鴦只影”,怎么能不“腸斷”呢“這一句,繪形繪聲,再次為薄命人的悲慘遭遇傳神寫照。
這首詞,幾乎句句運(yùn)用比喻,把“薄命”這樣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寫得有形有色,化抽象的意識為具體的形象,這是此詞用筆的高招。另外,這首詞似有其寄托意義,寓有作者的自我身世之感。從“鴛鴦只影江南岸”看,此詞似作于詞人南渡之后,時值金朝垂危,國運(yùn)和詞人命運(yùn)皆如飄萍。作者思國念家,情緣不斷,正是詞中所說的“?菔癄古今情”。從這種觀點(diǎn)出發(fā),讀者對元遺山的這首詞,似應(yīng)當(dāng)透過其表面形象,深入認(rèn)識其寄托意義。
【作者介紹】
元好問(1190-1257)金末元初文學(xué)家。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是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歷史學(xué)家,文壇盟主,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xué)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xué)上承前啟后的橋梁。其詩、文、詞、曲,各體皆工。詩作成就最高,“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dāng)時影響很大,有倡導(dǎo)之功。有《元遺山先生全集》,詞集為《遺山樂府》。更多古詩詞賞析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quansongci/1149620.html
相關(guān)閱讀:程大昌的詞集
李商英的詞集
韋居安的詞集
《蝶戀花》晏殊詞作鑒賞
《采桑子》歐陽修詞作鑒賞(殘霞夕照西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