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是納蘭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扈從圣駕東巡時所作。此詞描創(chuàng)造了千古壯麗的大境界,表現(xiàn)了深沉的思鄉(xiāng)之情,以及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煩。
【原文】
如夢令①
萬帳穹廬人醉②,星影搖搖欲墜,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③。還睡、還睡,解道醒來無味④。
【注釋】
①如夢令:相傳為后唐莊宗自制曲,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句,因改今名。
②穹廬:圓形的氈帳。
③歸夢二句:言家鄉(xiāng)遠隔狼河,歸夢不成?v然做得歸夢,河聲徹夜,又把夢攪醒。狼河:白狼河,即今大凌河,在遼寧省西部。
④解道:知道。
【白話譯文】
千萬頂行軍氈帳之中,將士們酣歌豪飲,酩酊大醉,滿天繁星搖曳,那星空仿佛搖搖欲墜。狼河阻隔,回家的夢,被那河水滔滔之聲攪的粉碎。閉上眼睛,讓夢境延續(xù)吧,我知道,夢醒之時,更加百無聊賴。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是納蘭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扈從圣駕東巡時所作,時年作者二十八歲。即使扈從圣駕風(fēng)光無限,但東巡營塞此時正駐扎在白狼河畔,無垠天際、搖曳星影以及浪河的濤聲都激起作者對家園的思念,思歸折磨著詩人,因而作者寫下這首詩表達了深沉的思鄉(xiāng)之情,以及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煩。
【賞析】
歌詞以穹廬、星影兩個不同的物象,于宇宙間兩個不同方位為展現(xiàn)背景,并以睡夢和睡醒兩種不同的狀態(tài)通過人物的切身體驗,揭示情思。布景與說情,闊大而深長。
王國維論詩詞之辨,既曾提出“詩之境闊,詞之言長”,亦曾提出“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長河落日圓”,此中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求之于詞,唯納蘭性德塞上之作。
塵世中總有著夜闌獨醒的人,帶著斷崖獨坐的寂寥。就算塞外景物奇絕,扈從圣駕的風(fēng)光,也抵不了心底對故園的冀盼。
諾瓦利斯說,詩是對家園的無限懷想。容若這闕詞是再貼切不過的注解。其實不止是容若,離鄉(xiāng)之緒、故園之思簡直是古代文人的一種思維定式,腦袋里面的主旋律。切膚痛楚讓文人騷客們創(chuàng)作出這樣“生離死別”、這樣震撼人心的意境。
那時候的人還太弱小,缺乏馳騁的能力,要出行就得將自己和行李一樣層層打包。離別因此是重大的。一路上關(guān)山阻隔,離自己的溫暖小屋越來越遠,一路上晝行夜停風(fēng)餐露宿,前途卻茫茫無盡,不曉得哪天才能到目的地,也可能隨時被不可預(yù)期的困難和危險擊倒。
在種種焦慮不安中意識到自身在天地面前如此渺小。這種惶恐不是現(xiàn)在坐著飛機和火車,滿世界溜達的人可以想象的。歸夢隔狼河,卻被河聲攪碎的痛苦,在一日穿行幾個國家的現(xiàn)代人看來簡直不值一提。
【作者介紹】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號楞伽山人。皇太子改名胤?,才得以恢復(fù)。清朝著名詞人,詞風(fēng)與李煜相似。納蘭出身顯赫,父親是康熙時期武英殿大學(xué)士納蘭明珠。納蘭性德自幼修文習(xí)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進士。初授三等侍衛(wèi),后晉為一等,長年被迫追隨康熙左右。納蘭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寫詞。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zhèn)魃。納蘭性德在清初詞壇獨樹一幟,詞風(fēng)“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側(cè)帽集》、《飲水詞》、《淥水亭雜識》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僅三十一歲。被王國維稱為“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詞人。更多古詩詞賞析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quansongci/1295868.html
相關(guān)閱讀:《沁園春?次韻林南金賦愁》陳人杰詞作鑒賞
羅愿的詞集
《醉翁操》蘇軾詞作鑒賞
鄱陽護戎女的詞集
張舜民生平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