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鷓鴣天·斗鴨池南夜不歸》是北宋詞人晏幾道的作品。此為感舊詞。作者詞中通過今昔對比,抒發(fā)了深沉悲涼的傷時感逝情懷和身世之慨。
【原文】
鷓鴣天
斗鴨池南夜不歸,酒闌紈扇有新詩。云隨碧玉歌聲轉(zhuǎn),雪繞紅瓊舞袖回。
今感舊,欲沾衣,可憐人似水東西;仡^滿眼凄涼事,秋月春風豈得知。
【賞析】
此為感舊詞。作者詞中通過今昔對比,抒發(fā)了深沉悲涼的傷時感逝情懷和身世之慨。詞的上片寫當年斗雞池邊征歌逐舞、飲酒賦詩的盛況。首兩句寫晝夜相繼的游賞歡宴。酒闌之后,興猶未盡,還歌女的紈扇上題遍綺麗的新詩,可以想見詞人的情意氣。這兩句用淡墨淺染,略點宴樂,然后用濃墨重彩鉤勒。“云隨”兩句寫的是天上的云,也像隨著碧玉的歌聲而飄轉(zhuǎn);紅瓊的舞袖回旋,仿佛裹著一身飛雪。本詞中所指的或許是小晏最眷戀的小蓮。活色生香,酣歌暢舞,可知小晏此時之樂,自不免要紈扇題詩了。近世論者,嘗舉此聯(lián)與大晏的“重頭歌韻響錚琮,入破舞腰紅亂旋”相比,認為兩聯(lián)意同而小晏造語尤勝。過片三句,點明詞旨為懷舊。詞人追懷往事,不禁淚下沾衣。最令人痛苦莫過于兩人象各向東西分流的水那樣,再也不能會合一起了。可能此時小蓮也不知去向了。詞人發(fā)出了深沉的嘆息:“回頭滿眼凄涼事,秋月春風豈得知!”依舊是那皎潔的秋月,依舊是那溫煦的春風,但那個人兒早已不眼前了,連同她清越的歌聲,連同她妙曼的舞態(tài),所留下的只是滿眼凄涼。“秋月春風”四字,包涵了無限的哀思。“豈得知”三字,是孤寂的詞人絕望之語,屬反詰用法。
【作者介紹】
晏幾道(約1030—約1106)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寧七年以鄭俠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事,受株連下獄。元豐五年為潁昌府許田鎮(zhèn)監(jiān)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師賜第”(《碧雞漫志》卷二)。晚年家境貧寒。文學(xué)與其父晏殊齊名,世稱“二晏”。詞風哀感纏綿、清壯婉麗。有《小山詞》一卷。更多古詩詞賞析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quansongci/1303777.html
相關(guān)閱讀:王齊愈的詞集
洪皓的詞集
《臨江仙》秦觀詞作鑒賞
《永遇樂》劉辰翁宋詞賞析
蕭東父的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