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
三月七日,(我)在沙湖道上遇到了雨,避雨的工具之前已經(jīng)舍棄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所以寫了這首詞。
不必去聽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徐行。竹杖和草鞋輕快勝過駿馬,誰會怕!披一身蓑衣,任憑一生風雨。
料峭的春風將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寒冷,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殷殷相迎;仡^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我信步歸去,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注釋
已而:不久,一會兒。
吟嘯:吟詠長嘯。
芒鞋:草鞋。
一蓑煙雨任平生:披著蓑衣在風雨里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料峭:微寒的樣子。
蕭瑟:風雨吹落的聲音。
也無風雨也無晴:風雨天氣和晴朗天氣是一樣的,沒有差別。
也無風雨也無晴:晴與情諧音,手法為雙關,意在指感情上也是如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quansongci/32423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