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木蘭花慢》辛棄疾宋詞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全宋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原文】

木蘭花慢

中秋飲酒,將旦?椭^前人詩詞有賦待

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娥不嫁誰留?謂經(jīng)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賞析】

  題前小序說,前人詩詞有賦月者而無送月者,本詞別開生面,從“送月”這一新的角度,探討了詞人朦朧猜想到的,月亮繞地球旋轉這一宇宙觀,是一首想象奇、構思新穎的送月詞。

  送月,怎么送法呢?本詞與一般寫悲歡離合的詞不同,既不思鄉(xiāng)吊人,也不懷古傷今,而是把握黎明前剎那間的月景,仿照屈原《天問》的寫法,把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和比喻交織在一起,對月亮提出一系列的疑問。“可憐今夕月”,首句先對月亮贊美,“可憐”,可愛。以下便接連提出疑問,“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他先問,可愛的月亮降落到什么遙遠的地方去了?繼而問,是不是另外還有一個人間,那里的人們剛剛看到月亮從東方升起?詞人的大膽想象,與今天月亮繞地球轉的道理相近,表現(xiàn)了他的聰穎靈悟,也說明由于他對客觀自然觀察細致,因此才具有這種可貴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娥不嫁誰留?”“天外”古人以目力所及的天體之外為“天外”;“汗漫”,空闊無邊;“浩浩”,廣大的樣子;“?娥”,嫦娥。在對月亮的出沒作了猜想之后,詞人又針對有關月亮的自然現(xiàn)象和神話傳說提出了一系列的疑問:是不是天外空空蕩蕩無涯無際,只是一股大風把明月送走了?月亮無根懸在空中,是誰把它系住了?月宮的嫦娥不出嫁是誰把她留住了?這些問題對今天的人來說雖然不算問題,但就辛棄疾生活的時代來說,也只有象他這樣想象豐富的人,才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前兩問,問的是限于當時的科學水平,無法解釋的自然現(xiàn)象,后一問,說明詞人對有關月中嫦娥的神話故事發(fā)生了懷疑,這與李白的《把酒問月》中的“嫦娥孤寂與誰鄰”意境相近,兩位巨匠的想法可謂不謀而合。

  下片緊承上片,繼續(xù)對有關月亮的所有傳說,陳述了自己的想法,大膽地提出了疑問。“謂經(jīng)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這兩句是針對月亮的運行路線說的。他說,有人認為月亮運行經(jīng)過海底,卻又無從查問,這種說法讓人迷茫困惑憂慮不解,以下便針對這種說法談了自己的想法和疑問。“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三句由“怕”字領起,是寫詞人的擔憂,如果月亮真的經(jīng)過海底,他真擔心海中往來奔突的鯨魚,撞壞了月宮中的華美宮殿、亭臺樓閣。“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故”,本來;堪,能夠;“云何”,為什么?傳說中月亮上面還有蟾蜍和玉兔,他禁不住問,在月亮通過海底的時候,本來就會游水的蛤蟆固然無妨,那玉兔不通水性,又怎么辦呢?“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結尾二句,更進一層,對月亮運行經(jīng)過海底的說法提出問題。“無恙”是對上邊疑問的總結,是說如果月宮中的房子不被撞壞,玉兔也和蛤蟆一樣,順利渡過大海,沒有發(fā)生任何問題,那么圓圓的月亮又為什么漸漸地會變成“鉤”樣的月牙呢?這與“既能明似鏡,何用曲如鉤?”(駱賓王:《玩初月》)的發(fā)問相比,更為具體深刻。

  全詞一氣呵成,緊湊連貫,讀來勢同破竹。詞的視野廣闊,構思新穎,想象豐富,既有浪漫主義色彩,又包含生活邏輯,且有難能可貴的科學斷想,徹底打破前人詠月的陳規(guī),道前人所未道,發(fā)前人所未發(fā),其意義較那些對月傷懷的作品寄托深遠,其境界較那些單純描寫自然景物的詠物詞更高一籌。

【作者介紹】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采納,并遭到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于江西上饒、鉛山一帶。韓?胄當政時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在蘇軾的基礎上,大大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后人遂以“蘇辛”并稱。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更多古詩詞賞析內(nèi)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quansongci/758774.html

相關閱讀:楊纘的詞集
俞紫芝的詞集
翁合的詞集
張先的詞
曹勛的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