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畫船》是北宋著名學者歐陽修的一首詞。此詩收錄在《歐陽文忠集》中。此詞以清麗質(zhì)樸的語言,描寫作者春日載舟潁州西湖上的所見所感。全詩平易和暢,結(jié)構(gòu)工整。
【原文】
浣溪沙
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①。綠楊樓外出秋千②!“装l(fā)戴花③君莫笑,六幺④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尊⑤前!
【注釋】
①四垂天:天幕仿佛從四面垂下,此處寫湖上水天一色的情形。
②綠楊句:王維《寒食城東即事》詩:“蹴?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里。”馮延巳《上行杯》詞:“柳外秋千出畫墻。”
③戴花:在頭上簪花!端问·禮志十五》:“禮畢,從駕官、應奉官、禁衛(wèi)等并簪從駕還內(nèi)。”
④六幺:又名綠腰,唐時琵琶曲名。王灼《碧雞熳志》卷三云:“《六幺》,一名《綠腰》,一名《樂世》,一名《錄要》。”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⑤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白話譯文】
堤上踏青賞春的游人如織,踴躍追逐著湖里的畫船,春水蕩漾,四周水天相接,波濤擊打著堤岸。湖畔綠楊掩映的小樓之外,傳出秋千少女的歡愉之聲。
莫要笑話滿頭白發(fā)的老翁還頭插鮮花,我隨著委婉動聽的《六幺》琵琶曲調(diào),頻頻交杯換盞。人生萬事,何似對酒當歌?
【創(chuàng)作背景】
此首寫春日畫船載酒宴游之樂事,當作于宋仁宗皇?元年至二年(1049-1050)詞人潁州任上。
【賞析】
堤上,游人如織,笑語喧闐;湖上,畫船輕漾,春水連天。好一幅踏青賞春的圖畫! 然而,這圖畫的點晴之處,卻不在堤上、湖上、而在湖岸邊、院墻內(nèi)、高樓下。那綠楊叢中蕩起的秋千架兒、那隨著秋千飛舞而生的盈盈笑聲,才是青春少女的歡暢、才是春天氣息蕩漾的所在;唯因它曾經(jīng)深錮墻內(nèi),故如今鼓蕩而出,便分外使人感染至深。船中的太守,此時也顧不得有誰在竊笑了,他情不自禁在皤然白發(fā)上插入一朵鮮花、添上一段春色,讓絲竹繁奏、將酒杯頻傳。
此詞以清麗質(zhì)樸的語言,描寫作者春日載舟潁州西湖上的所見所感。詞的上片描摹明媚秀麗的春景和眾多游人的歡娛,下片寫作者畫舫中宴飲的情況,著重抒情。整首詞意境疏放清曠,婉曲蘊藉,意言外,別有意趣。
“堤上游人逐畫船”,寫所見之人:堤上踏青賞春的人隨著畫船行走。一個“逐”字,生動地道出了游人如織、熙熙攘攘、喧囂熱鬧的情形。“拍堤春水四垂天”,寫所見之景:溶溶春水,碧波浩瀚,不斷地拍打著堤岸;上空天幕四垂,遠遠望去,水天相接,廣闊無垠。第三句“綠楊樓外出秋千”,寫出了美景中人的活動。這句中的“出”字用得極妙。晁無咎說:“只一‘出’字,自是后人道不到處。”(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六引)王國維則說:“余謂此本于正中(馮延巳字)《上行杯》詞‘柳外秋千出畫墻’,但歐語尤工耳。”《人間詞話》卷上(“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使人們好像隱約聽到了綠楊成蔭的臨水人家傳出的笑語喧鬧之聲,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嬌美的身影,這樣就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種盎然的生意。
“白發(fā)戴花君莫笑”,“白發(fā)”,詞人自指。這樣的老人頭插鮮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別人見怪,儼然畫出了他曠放不羈、樂而忘形的狂態(tài)。下句“六幺催拍盞頻傳”和上句對仗,但對得靈活,使人不覺。“六幺”即“綠腰”,曲調(diào)名。“拍”,歌的節(jié)拍。此句形象地寫出畫船上急管繁弦、樂聲四起、頻頻舉杯、觥籌交錯的場面。歇拍“人生何處似尊前”,雖是議論,但它是作者感情的升華,寫得凄愴沉郁,耐人品味。
此詞寫出歐陽修與民同樂,同慶春天蒞臨的情懷。在詞中他忘卻了貶官潁州的煩惱,他愿在春醪中沉醉,一如他的雅號“醉翁”。
堤上,游人如織,笑語喧闐;湖上,畫船輕漾,春水連天。好一幅踏青賞春的圖畫! 然而,這圖畫的點晴之處,卻不在堤上、湖上、而在湖岸邊、院墻內(nèi)、高樓下。那綠楊叢中蕩起的秋千架兒、那隨著秋千飛舞而生的盈盈笑聲,才是青春少女的歡暢、才是春天氣息蕩漾的所在;唯因它曾經(jīng)深錮墻內(nèi),故如今鼓蕩而出,便分外使人感染至深。船中的太守,此時也顧不得有誰在竊笑了,他情不自禁在皤然白發(fā)上插入一朵鮮花、添上一段春色。讓絲竹繁奏、將酒杯頻傳,他要與民同樂,同慶春的蒞臨。忘卻貶官潁州的煩惱吧,他愿在春醪中沉醉,一如他的雅號:"醉翁"。
名家點評
楊慎云:“不惟調(diào)句宛藻,而造理甚微,足喚醒人。”(《草堂詩余》卷一)
沈際飛云:“一‘出’字亦后人著意道不到處,未茍達人之言。”(《草堂詩余正集》)
陳霆云:“歐陽舊有春日詞云:‘綠楊樓外出秋千’,前輩嘆賞,謂止一‘出’字是著力道不到處,他日詠秋千作《浣溪沙》云:‘云曳香綿彩柱高,絳旗風?出花梢。’予謂雖同用‘出’字,然視前句,其風致不侔。”(《渚山堂詞話》卷二)
王士?云:“‘樓上晴天碧四垂’,本韓侍郎‘淚眼倚樓天四垂’。不妨亞佳。歐文忠‘拍堤春水四垂天’,柳員外‘目斷四天垂’,皆本韓句而意致少減。”(《花草蒙拾》)
黃蓼園云:“按第一闋寫世上兒女多少得意歡娛,第二闋寫老成意趣,自在眾人喧囂之外,末句寫無限凄愴沉郁,妙在含蓄不盡。(《蓼園詞選》)
王國維云:“歐九《浣溪沙》詞:‘綠楊樓外出秋千’,晁補之謂‘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謂此本于正中(馮延巳)《上行杯》詞:‘柳外秋千出畫墻’,但歐語尤工耳。”(《人間詞話》)
【作者介紹】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天圣進士。官館閣?,因直言論事貶知夷陵。慶歷中任諫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誣貶知滁州。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時,對青苗法有所批評。謚文忠。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并積極培養(yǎng)后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lǐng)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余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更多古詩詞賞析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quansongci/831080.html
相關(guān)閱讀:韓世忠的詞集
可?的詞集
花仲胤的詞集
張生的詞集
彭叔夏的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