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組詞作品。這組詞是作者任徐州太守時求雨后到石潭謝雨的路途中所作,主要寫作者途中的所見、所聞與所感,用形象生動的筆觸描寫農(nóng)村風光,反映農(nóng)民的情緒,為農(nóng)民的喜悅而欣慰,對農(nóng)民的痛苦寄以同情。這五首詞文風樸實,格調(diào)清新,不取艷辭,不采僻典,在語言上也清麗自然,洗盡華靡見真淳。以詩的句法入詞,是其主要藝術(shù)特色。這組詞完全突破了“詞為艷科”的藩籬,為農(nóng)村詞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良好的文風。它將農(nóng)村題材帶入北宋詞壇,給詞壇帶來了樸素清新的鄉(xiāng)土氣息,對詞的題材,有開拓意義。
【原文】
浣溪沙
軟草平莎過雨新1,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2。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3。使君元是此中人4。
【注釋】
1.平莎(suō):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
2.耦耕(ǒu gēng):兩個人各拿一耜并肩耕作,此處泛指耕作。
3.蒿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薰:一種香草。
4.使君:詞人自稱;元:原之意。
【創(chuàng)作背景】
這組詞是蘇軾43歲(1078年)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公元1078年(元豐元年)春天,徐州發(fā)生了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這組詞就是當年初夏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的。
【賞析】
詞寫雨后農(nóng)村風光春色和雨后感受,抒發(fā)作者的欣喜之情,表達了歸田退隱的思想。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雨過之后,空氣更加清爽新鮮,小草平莎更加柔軟嫩綠、搖曳生姿,道路之上布滿一層輕沙,卻潔凈無塵,馬兒歡快地奔走其上。景物是詞人眼中的景物,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環(huán)境的清新、舒適便是詞人歡快、舒暢的情感反映,軟、輕等字眼便既是莎草、沙路的特征描寫,也是詞人舒爽、輕快的內(nèi)心再現(xiàn)。“何時收拾耦耕身?”景中含情,情因景生,在這樣美妙的環(huán)境中,詞人不禁懷想,何時能夠耦耕田畝、歸隱田園,這其中既有詞人對于農(nóng)村田園的熱愛之情,也暗含了詞人因游宦疲倦、仕途多舛而渴望隱居的情感。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太陽暖暖地照在桑麻之上,桑麻泛著翠綠的光澤,動人眼目;微風從蒿艾中吹拂而過,蒿艾散發(fā)出如薰的香味,沁人心脾。這兩句對仗極為工整,描摹之景也極為美妙,“暖”字給人的心窩帶來無盡的溫馨,“光似潑”三字把田野繁茂蓬勃的景象渲染地淋漓盡致,氣如薰帶來襲人的芳香。“使君元是此中人”,和上片中的“何時收拾耦耕身?”相互照應(yīng),而意思則更進一層,上片只是說渴望歸來,而此句中詞人深深感嘆,原來自己本是此中之人。情景交融,渾然一體,而“元是此中人”一句含蓄雋永地收束全篇,給人意猶未盡之感。
這五首詞,文風樸實,格調(diào)清新,不取艷辭,不采僻典,以詩的句法入詞,是這組詞的主要藝術(shù)特色。它完全突破了“詞為艷科”的藩籬,為農(nóng)村詞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良好的文風。辛棄疾的農(nóng)村詞便直受到蘇軾詞的影響。
這些詞將農(nóng)村題材帶入北宋詞壇,給詞壇帶來了樸素清新的鄉(xiāng)土氣息,對詞的題材,有開拓意義。用形象生動的筆觸描寫農(nóng)村風光.反映農(nóng)民的情緒,為農(nóng)民的喜悅而欣慰,對農(nóng)民的痛苦寄以同情,這些在中國詞史上蘇軾是第一個卓有成績的。同時,在藝術(shù)描寫上也很有特色,很好地做到了情景交融。善于抓住特定情況下的景。抒發(fā)此時此地的情。善于運用平常的景表現(xiàn)樸素而又豐富深厚的情。在語言上也清麗自然,洗盡華靡見真淳。
名家點評
周嘯天:作者并沒有把雨后的農(nóng)村理想化,他不停留在隔籬的觀察上,而是較深入地接觸到農(nóng)民生活的實際情況,所以具有相當濃郁的生活氣息。作者把詞的題材擴大到農(nóng)村,寫農(nóng)民的勞動生活,對于詞境開拓有積極的影響。
周汝昌:在《全宋詞》中,月露風花,比比皆是,尋此奇境,唯有坡公,所以為千古獨絕。
王元明:特別“軟草平莎過雨新”二句、“日暖桑麻光似潑”二句,似平卻奇,出詩入畫,顯示出蘇軾農(nóng)村詞清新開闊、含蓄雋永的藝術(shù)特色。
【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謚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后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更多古詩詞賞析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quansongci/924199.html
相關(guān)閱讀:賀鑄的詞集【二】
楊端臣的詞集
辛棄疾《魂奴兒》賞析
解?的詞集
陳合的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