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短歌行贈王郎司直》杜甫唐詩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全唐詩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介紹】

  《短歌行贈王郎司直》是唐朝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一首樂府詩,是為勉勵友人王司直所創(chuàng)作,這首詩也可以看作一首詩人對懷才不遇的詩作,這首詩節(jié)奏短促,在古詩中較少見,亦獨創(chuàng)之格。杜甫通過這首詩的短促節(jié)奏,來表達感慨友人王司直空有滿腔抱負,卻無處可施的一種悲憤之情。

【原文】

短歌行1贈王郎2司直3

王郎酒酣拔劍斫地4歌莫哀5!我能拔6爾抑塞7磊落8之奇才。

豫章9翻風10白日動,鯨魚跋浪11滄溟12開。且13脫14佩劍休徘徊15。

西得諸侯16棹錦水17,欲向何門趿18珠履?仲宣19樓頭春色深20,

青眼21高歌望吾子22。眼中之人23吾老矣!

【注釋】

短歌行:樂府舊題。樂府有《短歌行》也有《長歌行》,其分別在于歌聲長短。

郎:年輕男子稱謂。[1]

司直:官名。[1]

斫(zhuó酌):本義為大鋤。引申為砍,斫地:砍地。

莫哀:不要悲哀。

拔:提拔,推舉。

抑塞:猶抑郁,郁悶,憤悶,被壓抑。

磊落:形容胸懷坦白。

豫章:天下之名木,即樟木。

翻風:風中搖動。

跋浪:涉浪,乘浪。

滄溟:海水彌漫的樣子,這里指大海。

且:暫且。

脫:卸下,取下,這里做放下講。

休徘徊:這里指不要猶豫不定的意思。

西得諸侯:即得到西蜀諸侯的遇合。

棹(zhào照):搖船的工具,也泛指船。錦水:即錦江。

趿(tà踏):拖著拖鞋。珠履:綴有明珠的鞋子。

仲宣:即王粲,字仲宜,建安七子之一。

春色深:春末。

青眼:魏國詩人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對人表示好感,白眼對人表示蔑視。

吾子:指稱王司直。

眼中之人:即眼前見到的人,包括作者與王郎在內。

【白話譯文】

  王司直在江陵不得志,趁著酒興正濃,拔劍起舞來發(fā)泄心中憤慨,詩人遇到王司直,對王司直說可以替王郎引薦到西蜀的地方長官那里,船帆在風中搖擺,鯨魚在大海里乘浪而行,詩人勸王司直先放下手中之劍,不要猶豫不定,劃船去見西蜀的諸侯,詩人問王司直這樣的行裝,是要去哪里?仲宣樓那邊已經是春末,既然我可以舉薦你,別人肯定不會低看你,那就放聲對你高歌,王郎啊王郎,你正當年富力強,大可一展宏圖,我卻已衰老無用了。

【創(chuàng)作背景】

  768年(唐代宗大歷三年)春天,杜甫一家從夔州出三峽,到達江陵。沿江至江陵寓居。暮春時遇王郎正要西入蜀中謀求出路,王?向杜甫極言其懷才不遇之感,杜甫作此詩以勸慰。

【賞析】

  上半首(前五句)表達勸慰王郎之意。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著酒興正濃,拔劍起舞,斫地悲歌,所以杜甫勸他不要悲哀。當時王郎正要西行入蜀,去投奔地方長官,杜甫久居四川,表示可以替王郎推薦,所以說“我能拔爾”,把你這個俊偉不凡的奇才從壓抑中推舉出來。下面二句承上,用奇特的比喻贊譽王郎。豫、章,兩種喬木名,都是優(yōu)良的建筑材料。詩中說豫、章的枝葉在大風中搖動時,可以動搖太陽,極力形容樹高。又說鯨魚在海浪中縱游時可以使滄茫大海翻騰起來,極力形容魚大。兩句極寫王郎的杰出才能,說他能夠擔當大事,有所作為,因此不必拔劍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劍放下來,休息一下。

  下半首(后五句)抒寫送行之情。詩人說以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會得到蜀中大官的賞識,卻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長官。“趿珠履”,穿上裝飾著明珠的鞋!妒酚·春申君傳》:“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仲宣樓,當是杜甫送別王郎的地方,在江陵城東南。仲宣是三國時詩人王粲的字,他到荊州去投靠劉表,作《登樓賦》,后梁時高季興在江陵建了仲宣樓。送別時已是春末,杜甫用飲佩的眼光望著王郎,高歌寄予厚望,希望他入川能夠施展才能。眼中之人,指王郎。最后一句由人及己,喟然長嘆道:王郎啊王郎,你正當年富力強,大可一展宏圖,我卻已衰老無用了!含有勸勉王郎及時努力之意。

  這首詩突兀橫絕,跌宕悲涼。從“拔劍斫地”寫出王郎的悲歌,是一悲;作者勸他“莫哀”,到“我能拔爾”,是一喜。“拔劍斫地”,情緒昂揚,是一揚,“我能拔爾”,使情緒稍緩,是一落。“抑塞磊落”呼應悲歌,“我能拔爾”照應“莫哀”。接著引出“奇才”,以“豫章翻風”、“鯨魚跋浪”,極盡夸飾之能事,激起軒然大波,是再起;承接“莫哀”,“且脫劍佩”趨向和緩,是再落。指出“得諸侯”,應該是由哀轉喜,但又轉到“何門”未定,“得諸侯”還是空的,又由喜轉悲。既然“我能拔爾”,別人青眼相望,這才是可喜的事情,可是又一轉“吾老矣”,不能有所作為了,于是所謂“我能拔爾”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落空了,又由喜轉悲。一悲一喜,一起一落,轉變無窮,終不免回到“拔劍”悲歌。“莫哀”只成了勸慰的話,總不免歸到抑塞磊落上。正由于豫章兩句的奇峰拔起,更加強抑塞磊落的可悲,抒發(fā)了作者對人才不得施展的悲憤,它的意義就更深刻了。這首詩在音節(jié)上很有特色。開頭兩個十一字句字數多而音節(jié)急促,五、十兩句單句押韻,上半首五句一組平韻,下半首五句一組仄韻,節(jié)奏短促,在古詩中較少見,亦獨創(chuàng)之格。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quantangshi/1059251.html

相關閱讀:全唐詩 卷一百七十 李白
喻坦之的詩
《古悠悠行》李賀唐詩鑒賞
卷四百零九?元稹的詩
司馬承禎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