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曲江三章章五句》杜甫唐詩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全唐詩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介紹】

  《曲江三章章五句》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第一章詩人借曲江秋季蕭瑟,抒發(fā)個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憂傷。第二章寫詩人放歌解憂,語似曠達,實為悲憤之詞。第三章寫詩人仕途無望,意欲歸隱,抒發(fā)了內心的憤懣心情。此詩章法獨特,前三句連韻作一頓,為杜甫自創(chuàng)的“連章體”。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相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

【原文】

曲江三章章五句1

曲江蕭條秋氣高2,菱荷枯折隨波濤3,游子空嗟垂二毛4。白石素沙亦相蕩5,哀鴻獨叫求其曹6。

即事非今亦非古7,長歌激越捎林莽8,比屋豪華固難數(shù)9。吾人甘作心似灰10,弟侄何傷淚如雨11。

自斷此生休問天12,杜曲幸有桑麻田13,故將移往南山邊。短衣匹馬隨李廣14,看射猛虎終殘年15。

【注釋】

  曲江:一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東南,為漢武帝所造,因池水曲折而得名。

  宋玉風賦“蕭條眾芳。”月令“以達秋氣。”楚辭“天高而氣清。”

  《洛陽伽藍記》:“葭芙被岸,菱荷覆水。”謝靈運詩“江闊壯風濤。”③

  蘇武詩“請為游子吟。”左傳“不禽二毛。”注“頭白有二色。”

  詩“白石鑿鑿。”江淹詩“素沙匝廣岸。”

  《禰衡賦》“哀鴻感類。”劉安招隱士“禽獸駭兮亡其曹。”

  列子周之尹氏,有老役夫,晝則呻吟即事。陶潛詩“即事多所欣。”謝靈運詩“即事怨睽攜。”

  蘇武詩“長歌正激烈。”西都賦“震聲激越。”宋玉風賦“蹶石伐木,捎殺林莽。”捎,動搖也。木曰林,草曰莽。

  尚書大傳“周民可比屋而封。”庾信詩“金穴盛豪華。”前漢·息夫躬傳“仆?不足數(shù)。”

  西征賦“陋吾人之拘攣。”莊子“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王績詩“衰宗多弟侄。”古樂府“孤兒淚下如雨。”

  陶潛詩:“聊復得此生。”杜修可曰楚辭·天問篇序天問者,屈子之所作也。何不言問天?天尊不可問。

  杜曲,在長安,俗云城南韋杜,云天尺五。雍錄樊川韋曲東十里,有南杜、北社。杜固謂之南社,杜曲謂之北杜。二曲,名勝之地。東方朔諫起上林苑疏“其地有桑麻竹箭之饒。”西都賦“桑麻鋪?。”

  李廣:?—前119,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人,西漢名將。

  寧戚飯牛歌“短布單衣適至?。”越絕書“匹馬啼嗥。”文心雕龍“車兩馬疋,以并耦為用,蓋車貳佐乘,馬儷驂服,服乘不只,故名號必雙,名號一定,則雖單為疋矣。”匹夫、匹婦,亦取配義也。漢·李廣傳廣屏居藍田南山中。射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羽,視之,石也。廣所居郡,聞有虎,常自射之。詩中“故將”二字,乃乘上之詞;蛞蚶顝V傳有“故將軍”語,遂指當時武將謝官者,恐不合詩意。王嗣?曰先言鴻求曹,以起次章弟侄之傷,次言心似灰,以起末章南山之隱。三章氣脈相屬,總以九回之苦心,發(fā)清商之怨調。此公學三百篇,遺貌而傳神者也。觀命題可見。而自謂非今非古,意可知矣。嘗謂公此詩學三百,七歌學離騷,新安吏諸作學古樂府,俱自開堂奧,不肯優(yōu)孟古人!”R世..曰曲江三章,塌翼驚呼,忽邀天際。國風之后,又續(xù)國風! 

【創(chuàng)作背景】

  曲江,唐開元中疏鑿為游賞勝地,南有紫云樓和芙蓉苑,西有杏園和慈恩寺,春秋佳日,游人如云。據(jù)唐人李肇《國史補》記載,當時考中進士的人,都聚宴于曲江亭慶賀,謂之曲江會。天寶十載(751年),杜甫在京兩次應試失敗后,向朝廷進獻《三大禮賦》,希望能被皇上賞識,結果僅得了集賢院侍制候用的空名。次年,杜甫游曲江,有感仕途失意,遂有此作,以抒發(fā)自己抑郁情懷。

【賞析】

  第一章詩人借曲江秋季蕭瑟,抒發(fā)個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憂傷。首句“曲江蕭條秋氣高”,寫詩人秋游曲江,曲江一派蕭條冷落景象。次句“菱荷枯折隨風濤”,寫秋風瑟瑟,菱荷殘枝敗葉在水面隨風不停搖曳。詩人緣情寫景,因而景隨情遷。詩中以景起興,曲江秋氣感人,詩人不免有年衰之嘆。第三句“游子空嗟垂二毛”,寫詩人宦旅京華,郁郁不得志,年紀將老而功名無成,面臨秋色寂寥的曲江,詩人感慨萬千。游子,杜甫自稱。二毛,指頭發(fā)有黑白二色。末二句“白石素沙亦自蕩,哀鴻獨叫求其曹”寫曲江水下白石、素沙,在流水中搖蕩不定;孤獨的鴻雁悲哀鳴叫,仿佛是在尋求它的伴侶。詩中以此作比,暗喻詩人落魄孤零之況,烘托了詩人失意寂寞的心情。

  第二章寫詩人放歌解憂。語似曠達,實為悲憤之詞。首句“即事非今亦非古”,詩人根據(jù)眼前情事即興吟詠,此詩以五句成篇,似為古體詩;而以七言成句,又似今體詩。這種七言五句的格式,系杜甫自創(chuàng)體,所以說“非今亦非古”。次句“長歌激越捎林莽”,長歌指此詩三章相連,“連章迭歌”;詩人引吭高歌,聲動草木,“足以一抒胸臆”。(《杜詩詳注》)第三句“比屋豪華固難數(shù)”,曲江一帶豪華宅第,難以勝數(shù)。這一句措詞平淡,卻意味深長,寫景中隱隱流露出一種憂憤之感。末二句“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傷淚如雨”。《莊子·庚桑楚》:“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矣。”杜甫化用以表達自己憤懣不平的心情,說“甘作”正表明詩人并未“心似灰”,實質上仍是不甘心。詩人奉勸弟侄不必為他仕途失意而傷心流淚。詩人滿腹憂情,卻以勸慰他人之語寫出,語似達觀,更顯凄楚悲憤。

  第三章寫詩人仕途無望,意欲歸隱,抒發(fā)了內心的憤懣心情。首句“自斷此生休問天”,詩人懷才不遇,認為此生仕途無望,不必去問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將移往南山邊”。杜曲,在長安城南,杜氏世居于此。南山,終南山。杜曲在終南山北麓。杜甫有詩說:“南山豆苗早荒穢”。(《投簡咸華兩縣諸子》)兩句寫詩人打算回祖籍隱居度晚年。曲江宅第豪華,卻非故園。詩人意欲歸隱,隱含著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和濃重的思鄉(xiāng)愁懷。末兩句“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寫詩人欲學漢朝名將李廣射虎于南山,以終殘年。清人張上若評論說:“看射猛虎,意在除奸惡,而舒積憤,又非甘作逸民者,可以觀公之志矣。”此詩章法獨特,前三句連韻作一頓,為杜甫自創(chuàng)的“連章體”。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相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詩人感情深沉而憂傷,悲憤之情融于全詩。詩中情景相生,比興兼具,沉郁含蓄。正如《杜臆》所評:如詩“先言鳥‘求曹’,以起次章‘弟侄’之傷。次言‘心似灰’,以起末章‘南山’之隱。雖分三章,氣脈相屬?傄跃呕刂嘈模l(fā)清商之怨曲,意沉郁而氣憤張,慷慨悲凄,直與楚《騷》為匹,非唐人所能及也。”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quantangshi/1095614.html

相關閱讀:《桂州臘夜》戎昱唐詩鑒賞
全唐詩 卷071 劉憲
卷三百二十一?權德輿的詩
劉言史的詩
卷五百六十?薛能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