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和陸明府贈將軍重出塞》陳子昂唐詩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全唐詩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介紹】

  《和陸明府贈將軍重出塞》是唐代詩人陳子昂的作品。此詩為送別唱和之作,贊頌了一位滿腹韜略的戍邊將軍的勇武,鼓勵他抵御突厥,安邊立功。全詩洋溢著慷慨豪邁、昂揚向上的樂觀情調,體現了初盛唐之交知識分子的積極進取的時代精神。

【原文】

和陸明府贈將軍重出塞⑴

忽聞天上將⑵,關塞重橫行⑶。

始返樓蘭國⑷,還向朔方城⑸。

黃金裝戰(zhàn)馬,白羽集神兵⑹。

星月開天陣,山川列地營⑺。

晚風吹畫角⑻,春色耀飛旌⑼。

寧知班定遠⑽,猶是一書生。

【注釋】

⑴陸明府:姓陸的縣令,其人未詳。唐代稱縣令為明府。將軍:其人未詳。

⑵天上將:形容將領用兵神奇。語出《漢書·周亞夫傳》:“將軍從天而下。”

⑶橫行:比喻所向無敵。

⑷樓蘭國:漢代西域的一個國家,故址在今新疆羅布泊西若羌縣一帶,后改名鄯善。

⑸還(xuán):迅速。朔方:漢武帝時置郡,故址在今內蒙古杭錦旗西北。

⑹白羽:指白旄,一作用白旄牛尾裝飾竿頂的旗。

⑺“星月”二句:贊美這位將軍精通兵法,能夠根據天象以及地形布置陣營。

⑻畫角:古代軍中號角。

⑼飛旌:即飄揚的軍旗。

⑽班定遠:東漢班超,本是書生,明帝時投筆從戎,出使西域,留滯三十一年,使西域五十多國歸屬漢朝,以功封定遠侯!逗鬂h書》有傳。

【白話譯文】

忽聽得天上降下將軍,在邊塞再次縱橫馳騁。

剛剛從樓蘭之國歸來,馬上又奔向朔方邊城。

戰(zhàn)馬披掛上黃金鎧甲,白羽旗下召集了神兵。

按星月分布擺開天陣,據山川形勢排列地營。

晚風吹來軍中的號角,春光耀眼軍旗在飛動。

哪里知道定遠侯班超,他原來還是一介書生! 

【賞析】

  由詩題可知,這是一首唱和之作。有位將軍再度出塞,姓陸的縣令寫詩贈別,詩人遵循該詩原韻,運用描寫、想象、夸張等多種藝術手段,熱烈頌揚了將軍的愛國精神。

  詩人一落筆就以“忽聞”兩字表達了意想不到的驚嘆,同時,又用“天上將”盛贊了將軍的神武智勇。為下文寫他再次馳騁疆場的壯舉作了鋪墊。三、四句,緊承第二句,以“始返”與“還向”相呼應,簡潔流暢地表現了將軍的西征北戰(zhàn),奔馳不息。他剛從遙遠的“樓蘭國”返回,現在又要奔赴數千里之外的“朔方城”。但是為了安邦御敵,這個以赫赫戰(zhàn)功贏得天將之稱的將軍急國家之所急,不貪圖安逸享樂,品德非常高尚。

  “黃金裝戰(zhàn)馬”以下六句,是設想將軍再度出塞后的戰(zhàn)斗生活,詩中沒有表現軍旅的艱辛,也沒有渲染戰(zhàn)斗的激烈悲壯,而是突出表現了將軍的指揮才能,刻劃了一個威儀堂堂、諳熟六韜,足智多謀、善于用兵的統(tǒng)帥形象。他騎著黃金裝飾的戰(zhàn)馬,揮動系有白旄牛尾的令旗,調集威武神勇的士兵,排列成像星空一樣壯觀神秘的軍陣,又借山川之便巧妙地安置了營寨。接著,詩人又以“晚風吹畫角,春色耀飛旌”暗示征戰(zhàn)的必勝。嘹亮的號角聲和軍旗上閃耀的春色透露,全軍士氣十分高昂,大捷在望。將軍的神武,也借這兩句氛圍描寫得到了渲染烘托。在這六句中,詩人分別使用了“裝”、“集”、“開”、“列”、“吹”、“耀”六個動詞,把戰(zhàn)馬、令旗、神兵、星月、山川、畫角、軍旗、晚風、春色交織在一起,生動地再現了英勇雄壯、聲勢震天的軍陣場景,大大增強了全詩的形象性和藝術感染力。

  末二句:“寧知班定遠,猶是一書生”,借東漢班超投筆從戎,平寇立功,封定遠侯的事例,肯定書生出身的將軍定會建立名垂青史的功業(yè)。詩人先用反詰詞“寧知”領起,于后又以“猶是釋疑”,避免了平鋪直敘,表達了對將軍的殷切期望。

  此詩氣勢激昂雄健,體現出一種蒸蒸日上的初唐氣象。詩中多處用典,或暗或明,羚羊掛角,縱橫開闔,語出自然,渾然一體,實為大家手筆。宋人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中稱陳子昂“實是首起八代之衰者”,由此詩觀之,此言并不為過。

【作者介紹】

  陳子昂(659~700),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少任俠。舉光宅進士,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贊賞,拜麟臺正字,右拾遺。后世因稱陳拾遺。敢于陳述時弊。曾隨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職回鄉(xiāng),為縣令段簡所誣,入獄,憂憤而死。于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有《陳伯玉集》傳世。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quantangshi/1102114.html

相關閱讀:樂府雜曲【一】
《江亭》杜甫唐詩鑒賞
杜荀鶴的詩
卷三百七十五?孟郊的詩
《不第后賦菊》黃巢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