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贈梁浦秀才斑竹拄杖》賈島唐詩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全唐詩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原文】

贈梁浦秀才斑竹拄杖

揀得林中最細枝,結(jié)根石上長身遲。

莫嫌滴瀝紅斑少,恰是湘妃淚盡時。

【賞析】

  詩人以一枝斑竹贈給友人作手杖,順手寫下這首小詩。梁浦秀才,生平不詳。賈島詩風(fēng)尚平淡,多寫身邊之事,或描繪自然風(fēng)景;但能于平淡中寫出雋永的意味,令人回味無窮。此詩便是一例。

  詩之前二句寫斑竹拄杖之由來。遍山綠竹,遍地修篁,并不是每一根都是適宜做手杖的材料。它須經(jīng)過一番精心的選擇。“揀得林中”四字,出語平淡,但卻反映了詩人找遍竹林的過程,而他對友人的一往深情,也正包含在這一過程之中。他最后揀得最細的一枝,方才心滿意足。“揀得”之“得”字,“最細枝”之“最”字,似乎洋溢著喜悅之情。也許他應(yīng)當馬上拿回去做成拄杖,以送給友人。但他卻盤桓竹下,揣摩此竹何以特別細的緣因,得出了“結(jié)根石上長身遲”的結(jié)論。原來竹子的根生在石頭的罅隙中,土壤無多,養(yǎng)分不足,所以長得很慢、很細。詩人何以作這般細致的分析,古人謂填詞需用一些淺語、俚語、癡語、閑淡語、無理語、沒要緊語。詩詞同理,小詩尤似小詞,加上這樣的閑語、癡語,正可以增添情趣。賈島此種手法,蓋從王摩詰來,前人曾云:

  “王維車網(wǎng)川諸詩,近事淺語,發(fā)于天然。郊、島輩十駕何用?”(見《批點唐詩正音》)雖系小詞,謂其學(xué)而未工,但總是學(xué)到了一些,此詩便帶有“近事淺語,出于天然”的意味。

  詩之后二句,較為?麗,原因在于用典。“莫嫌滴瀝紅斑少”,似宕開一句,其實仍承前句意脈,并照應(yīng)題意。就其語氣而言,則又似對友人說話,其中含有一種抱歉的心情,希望給予諒解。“紅斑”事見《博物志史補》,云:“堯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揮竹,盡斑。”《紅樓夢》第三十七回也說:“當日娥皇、女英(按:即二妃名),灑淚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稱湘妃竹。”原來這枝斑竹,帶有如此美麗的神話傳說,以之作杖贈友,愈見其情誼之深切。竹上斑少,是由于“湘妃淚盡”,此蓋傷心之事,然卻以淡語出之。在此情況下,誰還能嫌棄這枝斑竹呢?友人自然無話可說了。這兩句語淡而意深,似乎藏有機鋒,它叫友人再也推辭不得,只好將拄杖收下。詩人高妙之構(gòu)思,令人驚嘆。

【作者介紹】

  賈島(779~843)唐代詩人。字浪仙。范陽(今北京房山)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冬,至長安見張籍。次年春,至洛陽,始謁韓愈,以詩深得賞識。后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文宗時因飛謗貶長江(今四川蓬溪)主簿。公元840年(開成五年)遷普州司倉參軍。在普州去世。賈島詩在晚唐形成流派,影響頗大。唐代張為《詩人主客圖》列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晚唐李洞、五代孫晟等人十分尊崇賈島。賈島著有《長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叢刊》影印明翻宋本。更多古詩詞賞析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quantangshi/1163282.html

相關(guān)閱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唐詩鑒賞
全唐詩 卷一百零九 李?之
段文昌的詩
全唐詩 卷029 雜歌謠辭
全唐詩 卷005 武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