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題桃花夫人廟》杜牧唐詩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全唐詩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介紹】

  《題桃花夫人廟》是唐代詩人杜牧的詩作,作者借詩褒揚綠珠墜樓的貞烈,其意在諷刺息夫人面對強權軟弱,茍且偷生。不過,表面上是貶撻婦人,其實質卻在批判與婦人相關的當權者。全詩不僅立論新穎,發(fā)人深省,而且出語含蓄,溫柔敦厚而不失諷喻之旨,可謂詠史詩中的佳作。

【原文】

題桃花夫人①廟

細腰宮里露桃新②,脈脈無言③幾度春。

至竟息亡緣底事④?可憐金谷墜樓人⑤。

【注釋】

①桃花夫人:即息夫人。息夫人姓媯(guī),春秋時陳侯之女,嫁給息國國君,稱為息媯。楚文王喜歡息媯美貌,于是滅掉息國,強納息媯為夫人。廟在黃陂縣(今湖北省黃陂縣)。

②細腰宮:指楚王宮。《后漢書》:“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露:讀lù。

③脈脈:讀mò mò。無言:據(jù)《左傳》載,息夫人被楚文王強納夫人后.一直一言不發(fā)。

④至竟:究竟。息亡:息國滅亡。緣:因為。底事:什么事。

⑤金谷墮樓人:指綠珠。綠珠是西晉石崇的愛妾,石崇住在金谷園(洛陽附近)中,生活豪侈,歌妓很多。當時趙王倫專政,趙王倫的親信孫秀派人來向石崇要綠珠,石崇說:“綠珠是我所愛,不能送人。”孫秀生氣,于是矯詔逮捕石崇。石崇被捕時,對綠珠說:“我現(xiàn)在為你得罪。”綠珠說:“我就死在你面前以報答你。”因自投樓下而死。

【白話譯文】

  楚王宮里的桃花又開了,在無可告訴的深宮,可憐只有“無言”的桃花作息夫人苦衷的見證了。息亡不正為夫人的顏色嗎,她的忍辱茍活,縱然無言,又豈能無咎無愧?息侯大慟,頓時萬念俱灰,為報答媯氏的深情,也撞死在城下。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詠史詩大約作于會昌年間杜牧任黃州刺史時。作者當時游桃花夫人廟有感,便寫下了這首詠史詩。

【賞析】

  “細腰宮里露桃新,脈脈無言幾度春。”這一聯(lián)用詩歌形象概括了息夫人的故事。這里沒有敘述,事件是通過描繪的語言和具體意象表現(xiàn)的。它是根據(jù)“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傳說翻造的,也就間接指刺了楚王的荒淫。這比直言楚宮自多一層含意。息夫人的不幸遭遇,根源也正系于楚王的荒淫,這里,敘事隱含造語之中。在這“楚王葬盡滿城嬌”的“細腰宮”內,桃花又開了。“桃生露井上”本屬成言(《宋書·樂志》),而“露桃”卻翻出新的意象,似暗喻“看花滿眼淚”的桃花夫人的嬌面。“無言”是事件中主要情節(jié),古語又有“桃李無言”,這是另一層雙關。“無言”加上“脈脈(含情)”,形象生動,表達出夫人的故國故君之思及失身的悲痛。而在無可告訴的深宮,可憐只有“無言”的桃花作她苦衷的見證了。兩句中,桃花與桃花夫人,景與情,難解難分,水乳交融,意境優(yōu)美,詩味雋永。

  詩人似乎要對息夫人一掬同情之淚了。及至第三句突然轉折,由脈脈含情的描述轉為冷冷一問時,讀者才知道那不過是欲抑先揚罷了。“至竟(到底)息亡緣底事?”這一問是對息夫人內心創(chuàng)傷的深刻揭示,這一點在息夫人對楚王問中原有所表現(xiàn),卻一向未被人注意。

  末句從對面著墨,引出另一個女子來。那就是晉代豪富石崇家的樂妓綠珠。其事與息媯頗類,但綠珠對權勢的反抗是那樣剛烈,相形之下息夫人只見懦弱了。這里既無對綠珠的一字贊語,也無對息媯的一字貶詞,只是深情一嘆:“可憐金谷墜樓人!”然而褒貶俱在此中,令人覺得語意深遠。此外,直接對一位古代軟弱女子進行指斥也不免過苛之嫌,而詩人把指責轉化為對于強者的頌美,不但使讀者感情上容易接受,也使詩意升華到更高的境界。它意味著:軟弱的受害者誠然可憫,還不及敢于以一死抗爭者令人欽敬。

  因此,此詩對人所熟知的息夫人故事重作評價,見解可謂新疑獨到,同時又“不顯露譏刺”,形象生動,饒有唱嘆之音,富于含蓄的詩美。揆之吳喬的兩條標準,故宜稱為詠史絕句的范作。

【作者介紹】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學者。大和二年(828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歷任監(jiān)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后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以七言絕句著稱,境界特別寬廣,寓有深沉的歷史感。如《赤壁》、《題烏江亭》、《過華清宮》、《泊秦淮》、《清明》、《江南春絕句》、《山行》等都是流傳至今的名篇。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于李白與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全唐詩》收其詩八卷。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quantangshi/1264084.html

相關閱讀:王涯的詩
卷三百六十三?劉禹錫的詩
《登金陵鳳凰臺》鑒賞
卷四百一十三?元稹的詩
卷三百五十六?劉禹錫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