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浣紗女》王昌齡唐詩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全唐詩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原文】

浣紗女

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

吳王在時不得出,今日公然來浣紗。

【賞析】

  錢塘江在今浙江省,流經杭州入海。此詩贊美錢塘女兒的美好。詩的前兩句是從正面對江上女兒進行熱烈贊美。用的是倒裝。

  詩人在錢塘江畔看到了“勝花”的女子,情不自禁地問起她們是誰家女兒,“是誰家”是用反詰的方式來表達的贊美語,充滿了驚喜贊嘆的感情用的很妙,用意并不是在詢問她們是誰家姑娘。寫女子之美只用“勝花”二字,簡潔但卻形象。

  接下來詩人并不緊接上文,對女子的美做進一步的具體描繪,而是把筆宕開,又引用歷史故事對女子進行贊美。史書記載,春秋時,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勾踐為了求和,并使夫差荒淫失政,貢美女西施、鄭旦給夫差,夫差非常寵愛。西施、鄭旦都是越國苧蘿山(在今浙江諸暨縣南)鬻薪者之女。錢塘江古為越地,因此詩人看見錢塘江上的美麗女兒,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西施、鄭旦,覺得江上女兒同她們一樣美麗。這兩句詩意是說,如果是在春秋吳王夫差時代,錢塘江上這些女兒,定會像西施、鄭旦那樣被選送吳宮,并深藏于吳宮之中,不得出來,但如今已不是過去,她們公然出來浣紗了。“紗”是輕薄的絹。一群比鮮花還要美麗的女兒,在碧綠的江水中浣洗著輕紗,她們歡歌笑語,她們那花一樣的臉龐,映著碧綠的江水和水中的輕紗,這是一幅十分迷人的圖畫。“公然”二字不僅含著詩人對世事清平的由衷贊美,還表現了女兒們浣紗時的喜悅心情。引吳王之例,還使作品在贊美錢塘女兒的同時,對歷代的荒淫統(tǒng)治者,進行了諷刺,豐富了作品的內容。

【作者介紹】

  王昌齡(698—約757)唐代詩人。字少伯,唐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公元727年(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公元734年(開元二十二年)中博學宏詞,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約在公元737年(開元二十五年)秋,獲罪被謫嶺南。三年后北歸。公元748年(天寶七年)謫遷潭陽郡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安史亂后還鄉(xiāng),道出亳州,被刺史閭丘曉所殺。王昌齡當時曾名重一時,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擅長七絕,被后世稱為“七絕圣手”。存詩一百七十余首,多為當時邊塞軍旅生活題材,描繪邊塞風光,激勵士氣,氣勢雄渾,格調高昂,手法細膩。有《王昌齡集》。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quantangshi/1272862.html

相關閱讀:全唐詩 卷一百七十七 李白
《竹枝詞(二首)》劉禹錫唐詩鑒賞
卷四百六十二?白居易的詩
全唐詩 卷081 喬知之
《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沈?期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