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自敘》杜荀鶴唐詩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全唐詩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介紹】

  《自敘》是唐朝詩人杜荀鶴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七律,詩人寫自己身處暗世、有志難伸、懷才不遇、走投無路的困境和內心的煩惱。通篇夾敘夾議,評論時事,陳述懷抱,滿篇韻味,生動感人。

【原文】

自敘

酒甕琴書伴病身,熟諳時事樂于貧。

寧為宇宙閑吟客,怕作乾坤⑴竊祿⑵人。

詩旨⑶未能忘救物⑷,世情奈值⑸不容真。

平生肺腑無言處,白發(fā)吾唐⑹一逸人⑺。

【注釋】

⑴乾坤:天地間。

⑵竊祿:盜竊官俸,猶言尸位素餐。

⑶詩旨:作詩的意旨。

⑷救物:拯救百姓。

⑸值:遇。

⑹吾唐:唐人稱本朝。

⑺逸人:避世隱居者。

【白話譯文】

酒甕琴書終日與日漸衰病的身體相伴,雖然我熟知世道人情但也樂于孤寂清貧。

我寧愿安守窮困,做一個天地之間的詩者,決不投身官場,成為世間利祿之人。

吟詩作賦時不忘濟世救物,可嘆的是,世道黑暗,人情深險,不能容忍正直本真。

平生肺腑之言無處訴說,如今老矣,蒼顏白發(fā),只能遁身世處,做一個隱逸之人。

【創(chuàng)作背景】

  所謂自敘者,自我言志也。杜荀鶴因身處晚唐離亂之世,有志屈而不能伸,故為此篇。本詩通過詩人自身感受,寫出了對時事政治的不滿。

【賞析】

  詩的首聯概述詩人的境遇和處世態(tài)度。“酒甕琴書伴病身”,開頭七字,形象逼真地勾畫出一個當時封建社會中失意潦倒的知識分子形象。他只有三件東西:借以瀉愁的酒甕,借以抒憤、寄情的琴和書,詩人是十分貧寒、孤獨的?墒窃娙藢@種貧苦生活所抱的態(tài)度,卻出人意料,他不以為苦,反以為“樂”——“熟諳時事樂于貧”。原來他“樂于貧”乃是因為對當時晚唐社會的昏暗社會現實非常熟悉。“熟諳”一詞,總括了詩人“年年名路漫辛勤,襟袖空多馬上塵”(《感秋》)的長期不幸遭遇;也暗示出上句“病身”是如何造成的。“樂于貧”的“樂”字,表現了詩人的耿直性格和高尚情操。這樣正直、高尚的人,不能“樂于”為國施展才華,而只能“樂于貧”,這是統治者造成的真正悲劇。

  緊接著,詩人進一步表明“樂于貧”的心跡:“寧為宇宙閑吟客,怕作乾坤竊祿人。”這一聯警句,上下對仗,一取一舍,涇渭分明,堅定有力,震懾人心。這種擲地作金石聲的語言,進一步表現出詩人冰清玉潔的品格。

  詩人說寧愿作“閑吟客”,第五句對“吟”什么作了回答:“詩旨未能忘救物”。詩人困于蒿萊,也不消極避世,而是始終不忘國家和人民所遭受的災難。他的詩多是“言論關時務,篇章見國風”(《秋日山中見李處士》),表現出一片救物濟世的熱情。正因為他的詩“多主箴刺”,而不能為世所容,以致“眾怒欲殺之”(見《唐才子傳》)。故詩的第六句深深慨嘆:“世情奈值不容真!”真,指敢于說真話的正直之士。“不容真”三字,深刻地揭露了人妖顛倒、是非混淆的現實社會。這兩句是全詩的重點和高峰。詩人單刀直入,揭示了志士仁人和黑暗社會之間的尖銳矛盾。

  詩的最后兩句,以蒼涼悲憤的語調作結:“平生肺腑無言處,白發(fā)吾唐一逸人。”一生懷才不遇,壯士莫酬,內心的痛苦,無處訴訴。詩人說:“吾唐”雖大,卻沒有正直之士容身之地,我只好遁身世外,做個隱逸之人。在《離騷》中,屈原也是掩淚嘆息:“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此詩結尾兩句和《離騷》的卒章同樣感人。詩中刻畫了詩人白發(fā)滿鬢、愁容滿面、仰天長嘯、老淚縱橫的形象。

【作者介紹】

  杜荀鶴(846~904)晚唐現實主義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相傳為杜牧出妾之子。出身寒微。曾數次上長安應考,不第還山。黃巢起義軍爆發(fā),他從長安回家。后游大梁(今河南開封),獻詩于朱溫。溫為他送名禮部,得中大順進士。得第后因政局動亂,復還舊山。受田?重視,用為從事。田?敗死,朱溫表薦他,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患重疾,旬日而卒。杜荀鶴提倡詩歌要繼承風雅傳統,反對浮華,其詩語言通俗、風格清新,后人稱“杜荀鶴體”。部分作品反映唐末軍閥混戰(zhàn)局面下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悲慘遭遇,當時較突出,宮詞也很有名。有《唐風集》。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ci/quantangshi/1279194.html

相關閱讀:司馬承禎的詩
卷四百零九?元稹的詩
全唐詩 卷一百七十 李白
《古悠悠行》李賀唐詩鑒賞
喻坦之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