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章臺柳
章臺柳,章臺柳!
昔日青青(往日依依)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
也應攀折他人手。
【賞析】
這首著名的歌辭,來源于一個小說故事。許堯佐的傳奇《柳氏傳》和孟?《本事詩·情感第一》均有記載。今節(jié)錄孟?文,以供讀者了解背景:“韓?少負才名,天寶末,舉進士。..鄰有李將妓柳氏。李每至,必邀韓同飲。韓以李豁落大丈夫,故常不逆,既久愈狎。柳每以暇日隙壁窺韓所居,即蕭然葭艾,聞客至,必名人,因乘間語李曰:‘韓秀才窮甚矣,然所與游必聞名人,是必不久貧賤,宜假借之。’李深頷之。間一日,具饌邀韓。酒酣,謂韓曰:‘秀才當今名士,柳氏當今名色,以名色配名士,不亦可乎?’..俄就柳居。來歲成名。后數(shù)年,淄青節(jié)度使侯希逸奏為從事。以世方擾,不敢以柳自隨,置之都下,期至而迓之。連三歲,不果迓,因以良金靈練囊中寄之,題詩曰:‘章臺柳,章臺柳,..。’”
從本事知道,韓?寫這首詩,是在亂世中多次迎迓昔日情人而不至的情況下,為試探對方情意而作的。
此詩主要的藝術特點是雙關和比喻,但不是簡單的,個別字句上的雙關和比喻。它一開始即用“章臺柳”雙關柳氏之姓及居處所在(長安),同時“柳”還兼有多重比義。一是兼關別離意緒;二是所謂“蒲柳之姿,未老先衰”,兼關青春易逝。所以第二句便是“往日依依今在否?”這一問中,又信手拈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jīng)·小雅·采薇》)的古人佳句,既暗示出柳氏當日風姿,又擔心著她今日的境況,或許云鬢愁改了。以下兩句卻又退后一步說,即使她風姿依舊可人,就沒有可憂的么?須知她是三年迎而不至,其中必有變故。于是推出詞人第二重的擔心:“也應攀折他人手。”這里妙在一以貫之,仍是用楊柳作比方。所謂“者人折了那人攀,恩愛一時間。”
言下有無窮幽怨。由于詞人的意念都是以柳作比,語涉雙關,所以全詩顯得韻味十足,耐人咀嚼。
同時,詩中設置懸念,也增加了它的韻味。柳氏是否色衰,是一重懸念;柳氏是否變心,是又一重懸念,也是最關緊要的懸念。在說第一重懸念時,詩人用了問句,而說第二重懸念時則直接作推測,富于變化。所以陳廷焯稱贊說:“疑似之詞,卻說得婉折。”(《閑情集》卷一)
由于這首詩寫得委婉曲折,歷來為人傳誦。柳氏因此還寫了答詞:“楊柳枝,芳菲節(jié),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兩首詩參照來讀,亂世中有情人別離的苦痛盡在不言中。
【作者介紹】
韓?,字君平,南陽(今河南沁陽縣附近)人。天寶十三年(754)進士。先為淄青節(jié)度使侯希逸的幕僚,后又在汴宋節(jié)度使田神玉和汴州刺史李思臣、李勉幕中任職。最后內(nèi)遷為駕部郎中、中書舍人。他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寫了大量的送行贈別詩歌,也有個別富有現(xiàn)實主義的詩作,語言精工,意味深長。有《韓君平集》。更多古詩詞賞析內(nèi)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ci/quantangshi/1289813.html
相關閱讀:卷四百零九?元稹的詩
司馬承禎的詩
全唐詩 卷一百七十 李白
喻坦之的詩
《古悠悠行》李賀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