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輕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組詩《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七首。此詩著重暴露那些為皇帝所寵信的宦官,他們穿紅佩紫,騎著高頭大馬耀武揚威地去到軍隊里赴宴,飲罷美酒佳釀,吃完山珍海味,得意洋洋,精神亢奮,旁若無人。詩的最后筆鋒突然一轉(zhuǎn):這年江南大旱,衢州(今浙江衢州)出現(xiàn)了人吃人的慘劇。詩人運用對比的手法,把兩種截然相反的社會現(xiàn)象并列在一起,詩人不作任何說明,不發(fā)一句議論,而讓讀者通過鮮明的對比,得出應(yīng)有的結(jié)論。
【原文】
輕肥⑴
意氣驕滿路⑵,鞍馬光照塵⑶。
借問何為者,人稱是內(nèi)臣⑷。
朱紱皆大夫⑸,紫綬悉將軍。
夸赴軍中宴⑹,走馬去如云。
樽?溢九醞⑺,水陸羅八珍⑻。
果擘洞庭橘⑼,膾切天池鱗⑽。
食飽心自若⑾,酒酣氣益振。
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⑿!
【注釋】
⑴輕肥:語出《論語·雍也》:“乘肥馬,衣輕裘。”代指達官貴人的奢華生活。
⑵意氣驕滿路:行走時意氣驕傲,好像要把道路都“充滿”了。意氣:指意態(tài)神氣。
⑶鞍馬:指馬匹和馬鞍上華貴的金銀飾物。
⑷內(nèi)臣:原指皇上身邊的近臣,這里指臣官。
⑸朱紱(fú):與下一句的“紫綬”都只掛引用的絲織繩帶,只有高管才能用。
⑹軍:指左右神策軍,皇帝的禁軍之一。
⑺樽?溢九醞:樽?指陳酒的器皿。九醞:美酒名。
⑻水陸羅八珍:水產(chǎn)路產(chǎn)的各種美食。
⑼洞庭橘:洞庭山產(chǎn)的橘子。
⑽膾切:將魚肉切做菜。鱗池魚:大海的魚。
⑾心自若;心里自在很舒服。
⑿衢州:唐代州名,今屬浙江。
【白話譯文】
驕縱飛揚的意氣充滿整條道路,鞍馬的光亮照得見細小的灰塵。
請問路人那些人是誰,路人回答說他們都是宦官,皇帝的內(nèi)臣。
佩帶著表示大夫地位的紅色絲帶和象征將軍身份的紫色絲帶。
夸耀著身份,即將到軍隊里赴宴,數(shù)量眾多,場面盛大。
酒杯里滿盛的是美酒佳釀,桌盤上羅列的是各處的山珍海味。
有洞庭湖邊產(chǎn)的橘子作為水果,細切的魚膾味美鮮嫩。
他們在肴飽之后仍舊坦然自得,酒醉之后神氣益發(fā)驕橫。
然而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出現(xiàn)了人吃人的慘痛場景!
【賞析】
唐代政治腐敗的根源之一,就是太監(jiān)專權(quán)。這首詩就是諷刺宦官的。詩題“輕肥”,取自《論語》,用以概括豪奢生活。
開頭四句,先寫后點,突兀跌宕,繪神繪色。意氣之驕,竟可滿路,鞍馬之光,竟可照塵,這不能不使人驚異。正因為驚異,才發(fā)出“何為者”(干什么的)的疑問,從而引出了“是內(nèi)臣”的回答。內(nèi)臣者,宦官也。讀者不禁要問:宦官不過是皇帝的家奴,憑什么驕橫神氣一至于此?原來,宦官這種角色居然朱紱、紫綬,掌握了政權(quán)和軍權(quán),自然驕奢。“夸赴軍中宴,走馬去如云”兩句,與“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前呼后應(yīng),互相補充。“走馬去如云”,就具體寫出了驕與奢。這幾句中的“滿”、“照”、“皆”、“悉”、“如云”等字,形象鮮明地表現(xiàn)出赴軍中宴的內(nèi)臣不是一兩個,而是一大幫。
“軍中宴”的“軍”是指保衛(wèi)皇帝的神策軍。此時,神策軍由宦官管領(lǐng)。宦官們更是飛揚跋扈,為所欲為。前八句詩,通過宦官們“夸赴軍中宴”的場面著重揭露其意氣之驕,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義。
緊接六句,通過內(nèi)臣們軍中宴的場面主要寫他們的奢,但也寫了驕。寫奢的文字,與“鞍馬光照塵”一脈相承,而用筆各異。寫馬,只寫它油光水滑,其飼料之精,已意在言外。寫內(nèi)臣,則只寫食山珍、飽海味,其腦滿腸肥,大腹便便,已不言而喻。“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兩句,又由奢寫到驕。“氣益振”遙應(yīng)首句。赴宴之時,已然“意氣驕滿路”,如今食飽、酒酣,意氣自然益發(fā)驕橫,不可一世了。
以上十四句,淋漓盡致地描繪出內(nèi)臣行樂圖,已具有暴露意義。然而詩人的目光并未局限于此。他又“悄焉動容,視通萬里”,筆鋒驟然一轉(zhuǎn),當這些“大夫”“將軍”酒醉肴飽之時,江南正在發(fā)生“人食人”的慘象,從而把詩的思想意義提到新的高度。同樣遭遇旱災(zāi),而一樂一悲,卻判若天壤。
這首詩運用了對比的方法,把兩種截然相反的社會現(xiàn)象并列在一起,詩人不作任何說明,不發(fā)一句議論,而讓讀者通過鮮明的對比,得出應(yīng)有的結(jié)論。這比直接發(fā)議論更能使人接受詩人所要闡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說服力。末二句直賦其事,寫出了江南大地上的一幕人間慘劇,使全詩頓起波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此詩采用了寫書的風格,白描的寫法,真切地展示了社會的不公。文學(xué)作品應(yīng)反映生活的真實,這首詩是當之無愧的。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后遷下?(今陜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后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quán)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歷初年任蘇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xué)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dǎo)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并稱“元白”,和劉禹錫并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更多古詩詞賞析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ci/quantangshi/1297974.html
相關(guān)閱讀:喻坦之的詩
卷四百零九?元稹的詩
《古悠悠行》李賀唐詩鑒賞
司馬承禎的詩
全唐詩 卷一百七十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