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這首詩細膩地描繪了一位棄婦被趕出門的一瞬間的心理活動。女主人公以內(nèi)心獨白的方式,傾訴了她遭受遺棄的哀怨和痛苦。語言樸素無華,感情真摯深厚。
【原文】
棄婦
回車在門前,欲上心更悲。
路旁見花發(fā),似妾初嫁時。
養(yǎng)蠶已成繭,織素猶在機。
新人應笑此,何如畫蛾眉!
【賞析】
這位女子的獨白是從出門時開始的:“回車在門前,欲上心更悲”。這是她哀戚的觸發(fā)點。作為一個妻子,她無端被丈夫拋棄,內(nèi)心是十分痛苦的。而一旦真要回車離去的時候,其悲切之情就更加難以形容了,所以說“心更悲”。開頭兩句總攝全詩。因為下面所要抒寫的內(nèi)心活動,都是發(fā)生在欲上回車之時;一個“悲”字,又是貫徹全詩的感情線索,突出了事件的悲劇性。接著,這位女子講述了幾件事情,表明自己是不該被驅(qū)趕的。其一,她說自己正值芳齡之時,也曾有過如花的容貌:“路旁見花發(fā),似妾初嫁時”。以花喻貌,不為新奇。但這里是就眼前的景物觸發(fā)出來的聯(lián)想,十分貼切自然,既符合人物的心情、活動場景,又巧妙地暗示出女子的容貌。女主人公表白,自己也曾是如花美眷,如今竟無端遭到拋棄,實在令人傷嘆。其二,她說自己又是個擅長操持家務的人:“養(yǎng)蠶已成繭,織素猶在機”。既能“養(yǎng)蠶”,又能“織素”,其精于養(yǎng)織的本領和勤勞樸素的品格,不言而喻。其中“已成”、“猶在”等詞語正顯示出其辛勤不輟的情形。女主人公覺得,自己又能勤儉持家,如今竟無端被遣,的確令人傷心。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要遭拋棄的呢?這位女子哀嘆道:“新人應笑此,何如畫蛾眉”!“畫蛾眉”,古代女子以黛色畫眉,細長如蛾須。即言女子妝飾。表面看,這是棄婦以猜度的心理作出的推論。實際上,此為反話正說:做妻子的,不管能怎樣勤于持家都沒有用處,只要整日著妝打扮就行了!這里不僅暗含著對其丈夫耽于美色的批判,而且更主要的是,表明這位女子雖平日并未更多注意打扮,但是她具有一種純樸勤勞的品質(zhì),在各個方面都是無可挑剔的。從而,“見婦之不當棄也”(《唐詩別裁集》)!全唐詩》收此詩時,最后還有四句道:“昨夜惜紅顏,今日畏老遲。良媒去不遠,此恨今告誰?”但細吟之下,倒使人覺得《唐詩別裁集》將其刪掉后,全詩含而不露,詩的韻味更加醇厚了。
劉駕是晚唐的一位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這首詩寫得婉轉(zhuǎn)含蓄,蘊藉自然,非常細致地描寫了棄婦的內(nèi)心活動過程,展示出棄婦的“怨而不怒”(《唐詩別裁集》)的滿腹苦情,令讀者產(chǎn)生無限同情之感。與此詩相比,中唐詩人顧況的《棄婦詞》,則寫得又怨又怒。既有“物情棄衰歇,新寵方妍好”的哀怨,又有“余生欲有寄,誰肯相留連”的決絕,更有“回頭語小姑,莫嫁如兄夫”的話。這在倡導溫柔敦厚的沈德潛的審美目光里,劉詩自然“高于顧況之作”(《唐詩別裁集》)。其實,這兩首詩展現(xiàn)了兩個不同性格的棄婦形象,表現(xiàn)出作家的兩種不同的創(chuàng)作風格。
【作者介紹】
劉駕(822—?)唐代詩人。字司南,江東人。與曹鄴為詩友,俱以工于五古著稱,時稱“曹劉”。初舉進士不第,屏居長安。公元849年(大中三年),唐王朝收復河、湟失地,劉駕獻《樂府》十首表示祝賀。公元852年(大中六年)登進士第,官終國子博士。其詩敢于抨擊統(tǒng)治階級的腐化昏庸,能夠反映民間疾苦。辛文房稱其“詩多比興含蓄,體無定規(guī),興盡即止,為時所宗”(《唐才子傳》卷七)。《全唐詩》錄存其詩六十八首,編為一卷。更多古詩詞賞析內(nèi)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quantangshi/1306004.html
相關閱讀:相和歌辭【六】
相和歌辭【三】
全唐詩 卷069 閻朝隱
全唐詩 卷九十五 沈?期
拾得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