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唐詩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全唐詩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介紹】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早年在戴天山讀書時所作的五律。此詩主要寫作者上戴天山的所聞所見,描繪了一幅色彩鮮明的訪問道士不遇圖,通篇著意于寫景,真實自然,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了道士世外桃源的優(yōu)美生活境界。全詩風格清麗,充滿著年輕人的朝氣與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原文】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⑴

犬吠水聲中⑵,桃花帶露濃⑶。

樹深時見鹿⑷,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⑸,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⑹。

【注釋】

⑴戴天山:在四川昌隆縣北五十里,青年時期的李白曾經(jīng)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讀書。不遇:沒有遇到。

⑵吠:狗叫。

⑶帶露濃:掛滿了露珠。

⑷樹深:樹叢深處。

⑸青靄:青色的云氣。

⑹倚:靠。

【白話譯文】

山泉流水聲透過陣陣犬吠,桃花圍著流水盛開。

幽深的樹叢里時而有野鹿跑過,靜靜的溪邊午間沒有鐘聲傳來。

飛泉掛在遠處的碧綠山峰,野竹浮現(xiàn)于山間的青靄。

沒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只好失意地在兩三株松間徘徊。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是李白二十歲以前的作品。根據(jù)清代黃錫?《李太白年譜》,李白在十八、九歲時,曾隱居在大匡山(即詩題中的戴天山)大明寺中讀書,這首詩蓋是時所作。

【賞析】

  全詩八句,前六句寫往“訪”,重在寫景,景色優(yōu)美;末兩句寫“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轉(zhuǎn)。

  首聯(lián)兩句展現(xiàn)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寫所聞,泉水淙淙,犬吠隱隱;次句寫所見,桃花帶露,濃艷耀目。詩人正是緣溪而行,穿林進山的。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連忘返,且讓人聯(lián)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處世外桃源,超塵拔俗。第二句中“帶露濃”三字,除了為桃花增色外,還點出了入山的時間是在早晨,與下一聯(lián)中的“溪午”相映照。

  頷聯(lián)“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是詩人進山的第二程。詩人在林間小道上行進,常常見到出沒的麋鹿;林深路長,來到溪邊時,已是正午,是道院該打鐘的時候了,卻聽不到鐘聲。這兩句極寫山中之幽靜,暗示道士已經(jīng)外出。鹿性喜靜,常在林木深處活動。既然“時見鹿”,可見其幽靜。正午時分,鐘聲杳然,唯有溪聲清晰可聞,這就更顯出周圍的寧靜。環(huán)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與首聯(lián)所寫的桃源景象正好銜接。這兩句景語又含蓄地敘事:以“時見鹿”反襯不見人;以“不聞鐘”暗示道院無人。“不聞鐘”與題中“不遇”遙相呼應(yīng)。

  頸聯(lián)“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是詩人進山的第三程。從上一聯(lián)“不聞鐘”,可以想見詩人距離道院尚有一段距離。這一聯(lián)寫來到道院前所見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見融入青蒼山色的綠竹與掛上碧峰的飛瀑而已。詩人用筆巧妙而又細膩:“野竹”句用一個“分”字,描畫野竹青靄兩種近似的色調(diào)匯成一片綠色;“飛泉”句用一個“掛”字,顯示白色飛泉與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由于道士不在,詩人百無聊賴,才游目四顧,細細品味起眼前的景色來。所以,這兩句寫景,既可以看出道院這一片凈土的淡泊與高潔,又可以體味到詩人造訪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懷。

  尾聯(lián)兩句“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詩人通過問訊的方式,從側(cè)面寫出“不遇”的事實,又以倚松再三的動作寄寫“不遇”的惆悵,用筆略帶迂回,感情亦隨勢流轉(zhuǎn),久久不絕。這其中的苦思、探索,更能給人啟示,也更能讓人深刻理解詩人的其他詩作。

  此作的構(gòu)思并不復雜,它寫詩人的所聞所見,都是為了突出訪道士不遇的主題。全詩辭句平易自然,純用白描,景美情深。當然,并不是說李白這首詩已經(jīng)寫得盡善盡美了。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后期比較成熟的詩作,都寫得十分灑脫、酣暢、飄逸、雄渾,字里行間,充滿著一股豪氣。而他這首詩,在這方面的特點還不夠明顯,還不夠濃郁。這說明此作還帶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跡。

【作者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quán)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gòu)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shù)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更多古詩詞賞析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quantangshi/615184.html

相關(guān)閱讀:李白將進酒全文及翻譯
過故人莊 孟浩然詩選
蕭穎士的詩
王翰的詩
全唐詩 卷八十九 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