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屏風絕句》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絕。這首詩是為畫有周?一幅仕女圖的屏風的題詠之作。
【原文】
屏風絕句
屏風周?畫纖腰,歲久丹青色半銷。
斜倚玉窗鸞發(fā)女,拂塵猶自妒嬌嬈。
【賞析】
周?是約早于杜牧一個世紀,活躍在盛唐、中唐之際的畫家,善畫仕女,精描細繪,層層敷色。頭發(fā)的鉤染、面部的暈色、衣著的裝飾,都極盡工巧之能事。相傳《簪花仕女圖》是他的手筆。杜牧此詩所詠的“屏風”上當有周?所作的一幅仕女圖。
“屏風周?畫纖腰”,“纖腰”二字是有特定含義的詩歌語匯,能給人特殊的詩意感受。它既是美人的同義語,又能給人以字面意義外的形象感,使得一個亭亭玉立、豐滿而輕盈的美人宛然若在。實際上,唐代繪畫雕塑中的女子,大都體型豐腴,并有周?畫美人多肥的說法。倘把“纖腰”理解為楚宮式的細腰,固然呆相;若硬要按事實改“纖腰”作“肥腰”,那就更只能使人瞠目了。說到“畫纖腰”,尚未具體描寫,出人意外,下句卻成“歲久丹青色半銷”,—由于時間的侵蝕,屏風人物畫已非舊觀了。這似乎是令人遺憾的一筆,但作者卻因此巧妙地避開了對畫中人作正面的描繪。
“荷馬顯然有意要避免對物體美作細節(jié)的描繪,從他的詩里幾乎沒有一次偶然聽說到海倫的胳膀白,頭發(fā)美—但是荷馬卻知道怎樣讓人體會到海倫的美。”(萊辛《拉奧孔》)杜牧這里寫畫中人,也有類似的手段。他從畫外引入一個“鸞發(fā)女”。據(jù)《初學記》,鸞為鳳凰幼雛。“鸞發(fā)女”當是一貴家少女。從“玉窗”、“鸞發(fā)”等字,暗示出她的“嬌嬈”之態(tài)。但斜倚玉窗、拂塵觀畫的她,卻完全忘記她自個兒的“嬌嬈”,反在那里“妒嬌嬈”(即妒嫉畫中人)。“斜倚玉窗”,是從少女出神的姿態(tài)寫畫中人產(chǎn)生的效果,而“妒”字進一步從少女心理上寫出那微妙的效果。它竟能叫一位妙齡嬌嬈的少女悵然自失,“還有什么比這段敘述能引起更生動的美的印象呢?凡是荷馬(此處為杜牧)不能用組成部分來描寫的,他就使我們從效果上去感覺到它。詩人呵,替我把美所引起的熱愛和歡欣(按:也可是妒嫉)描寫出來,那你就把美本身描繪出來了。”(《拉奧孔》)
從美的效果來寫美,《陌上桑》就有成功的運用。然而杜牧《屏風絕句》依然有其獨創(chuàng)性。“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是從異性相悅的角度,寫普通人因見美人而驚訝自失:“拂塵猶自妒嬌嬈”,則從同性相“妒”的角度,寫美人見更美者而驚訝自失。二者頗異其趣,各有千秋。此外,杜牧寫的是畫中人,而畫,又是“丹青色半銷”的畫,可它居然仍有如此魅力(詩中“猶自”二字,語帶贊嘆),則周?之畫初成時,曾給人無比新鮮愉悅的感受。這是一種“加倍”手法,與后來王安石“低回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明妃曲》)的名句機心暗合。它使讀者從想象中追尋畫的舊影,比直接顯現(xiàn)更雋永有味。
詩和畫有共同的藝術規(guī)律,也有各自不同的特點。一般說來,直觀形相的逼真顯現(xiàn)是畫之所長,詩之所短。所以,“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窮形盡相的描寫并不見佳;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從動態(tài)寫來,便有畫所難及處;而從美的效果來寫美,更是詩之特長!镀溜L絕句》寫畫而充分發(fā)揮了詩的特長,就是它藝術上的主要成功之所在。
【作者介紹】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學者。大和二年(828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歷任監(jiān)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后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以七言絕句著稱,境界特別寬廣,寓有深沉的歷史感。如《赤壁》、《題烏江亭》、《過華清宮》、《泊秦淮》、《清明》、《江南春絕句》、《山行》等都是流傳至今的名篇。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于李白與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全唐詩》收其詩八卷。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quantangshi/635765.html
相關閱讀:卷六百八十三?韓?的詩
望洞庭 劉禹錫詩選
卷三百二十九?權德輿的詩
全唐詩 卷一百零八 李元?
卷二百九十九?王建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