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竹枝詞四首》白居易唐詩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全唐詩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介紹】

  《竹枝詞四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七言絕句組詩作品。第一首寫深夜聽唱《竹枝》;第二首寫靜夜聽唱《竹枝》;第三首描繪詩人于江樓上所見的“竹枝”歌鄉(xiāng)之雨景;第四首寫聽江畔唱《竹枝》。這組《竹枝詞》內容充實健康,語言通俗曉暢。

【原文】

竹枝詞四首⑴

其一

瞿塘峽口水煙低⑵,白帝城頭月向西⑶。

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鳥一時啼⑷。

其二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靜山空歇又聞⑸。

蠻兒巴女齊聲唱⑹,愁殺江樓病使君⑺。

其三

巴東船舫上巴西⑻,波面風生雨腳齊⑼。

水蓼冷花紅簇簇⑽,江籬濕葉碧凄凄⑾。

其四

江畔誰人唱竹枝?前聲斷咽后聲遲⑿。

怪來調苦緣詞苦⒀,多是通州司馬詩⒁。

【注釋】

⑴竹枝詞:本巴、渝一帶的民歌,唐代詩人多有擬作,劉禹錫、顧況、白居易等人成績比較顯著。

⑵瞿(qú)塘峽:為長江三峽之首,也稱夔峽。西起四川省奉節(jié)縣白帝城,東至巫山大溪。兩岸懸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勢險峻,號稱西蜀門戶。水煙:水上的煙靄。

⑶白帝:在今四川省奉節(jié)縣東瞿塘峽口。

⑷?(ān)鳥:指歸宿之鳥。

⑸歇:停止,消止。

⑹蠻兒巴女:指湖北、四川之間的青年男女。蠻,古時稱楚因為荊蠻,稱四川為巴蜀。巴,今四川省東部地區(qū)。

⑺殺:形容程度很深。使君:古時對州郡長官的尊稱,這里是作者自指,當時作者任忠州刺史。

⑻巴東、巴西:均為郡名,前者在今四川奉節(jié)一帶,后者在今四川閬中一帶。船舫(fǎng):泛指船。

⑼雨腳:隨云飄行、長垂及地的雨絲。

⑽蓼(liǎo):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小,白色或淺紅色,生長在水邊或水中。簇簇(cù):叢列成行貌。

⑾蘺(lí):水中生長的一種藻類植物。

⑿斷咽(yè):止斷。

⒀怪來:怪不得的意思。緣:因為。

⒁通州司馬:指元稹,當時元稹任通州司馬。

【白話譯文】

  其一

  瞿塘峽口,水霧蒙蒙,像輕煙一樣低低地籠罩著江水。白帝城上的月亮已經向西偏斜。深夜有人唱起了令人傷心的竹枝民歌,當唱歌的聲音哽咽著時,山上的猿猴和山鳥都一起悲傷地啼叫起來。

  其二

  《竹技》曲調苦怨究竟是把誰怨?夜靜山空里歌聲時續(xù)又時斷。巴楚的青年男女齊聲來歌唱,愁杯了江樓里的忠州病長官。

  其三

  坐著小船,從巴東到巴西去。一路上,江風吹動波浪,大雨下個不停。那江邊的水蓼草開著白里帶紅的小花,似乎感到了寒冷,相互緊緊擠在一起;被雨打濕的江蘺草葉,更顯得幽綠幽綠的。

  其四

  大江邊是誰在唱那《竹枝詞》?前聲曲幽咽之后聲調遲遲。難怪曲調苦只因為詞語苦,所唱的多是通州司馬的詩。

【創(chuàng)作背景】

  這組詩作于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當時詩人由江州司馬改任忠州(今四川忠縣)刺史,形同謫居。唐朝統(tǒng)治階級加緊壓迫剝削勞動人民,勞動人民生活痛苦。詩人此時政治上受到打擊,思想苦悶。通過寫唱《竹枝詞》,既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情緒,也表露了詩人苦悶細心情。

【賞析】

  第一首寫深夜聽唱《竹枝》。四句之中沒有介紹是什么人在唱《竹枝》,是男還是女,以及他因為什么要唱這樣一種凄涼哀怨的曲子。而只是說在瞿塘峽口,白帝城頭,月亮西沉時,煙霧迷漫,一陣陣歌聲遠遠傳來,悲涼凄楚,如泣如訴,如怨如慕,唱到聲情凄苦之處,音調梗塞,致使周圍宿猿棲鳥,齊聲悲啼,更烘托出這一曲哀婉動人的悲歌。

  “瞿塘峽口水煙低,白帝城頭月向西”交代地點、時間和周圍的環(huán)境。“水煙低”描寫江面上煙霧迷漫,營造一種壓抑的氣氛;“月向西”說明時間之晚。在這煙波江上,深宵夜半,竟有人吟唱一首悲歌,應該是遇到了極其悲傷的事,郁憤不能自已,故發(fā)而為歌,聲調凄慘。末句“寒猿暗鳥一時啼”以環(huán)境烘托歌聲的悲哀。《水經注》引漁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猿鳴鳥啼原本似人之哭泣,悲涼的歌聲牽動了鳥啼猿鳴,而猿鳥鳴啼又成為《竹枝》的協奏曲,更加倍襯托出悲歌凄愴的情境氣氛。詩歌寫得如此凄婉動人,與當時詩人寂寞的心情有關。

  第二首寫靜夜聽唱《竹枝》。前兩句寫哀怨如泣的《竹枝》歌聲時斷時續(xù),打破了夜靜空山的沉寂,同時問這幽怨惻怛之歌怨的是何人。以問語說,不直接道出,發(fā)人思索,而更覺沉痛可傷。第三句謂這《竹枝》怨歌并非獨唱,而是“蠻兒巴女齊聲唱”。戀兒巴女,當時對湖北、四川一帶男女青少年的一種稱謂,因古時稱楚國為荊蠻、四川為巴蜀。這齊聲所唱之怨歌,遭貶謫、受打擊的詩人聽了,更勾引起自身的愁怨之情,因此末句詩人喟嘆云:可愁煞了江樓上的我這個忠州病使君!上首借景寓悲,這里則無窮羈愁盡在“殺”之中,傾懷而訴,不嫌直致。

  第三首集中重墨描繪詩人于江樓上所見的“竹枝”歌鄉(xiāng)之雨景。前兩句描繪舟行風雨中。三、四兩句由第二句生出,繪水邊景致。“冷花”、“濕葉”,雨氣逼人;“紅簇簇”、“碧凄凄”,描繪歌鄉(xiāng)雨景,鄉(xiāng)土色彩濃郁而體物入微。

  第四首寫聽江畔唱《竹枝》。前兩句寫不知何人在江畔唱那《竹枝》歌,前聲曲斷咽后聲調遲遲,狀寫《竹枝》歌法,聲口宛然。后兩句寫詩人始悟曲調凄苦,因所唱多為通州司馬“詞苦”詩。元稹任監(jiān)察御史時,因得罪了當權派,被貶江陵士曹參軍,后遷通州司馬,遭遇類似白居易。他在通州心情甚悲憤,(白居易曾有《得微之到官后書,備知通州之事,悵然有感,因成四章》詩安慰他)因而可能亦曾擬《竹枝》抒其“沉愁”(白詩語),通州司馬“詞苦”詩中所含寓的志士們流離遷謫之悲,及響徹《竹枝》組歌中的辛酸心聲,均蘊于苦調、溢于言表,因而,組詩雖語言通俗流暢,卻并不失于率直,而頗得蘊藉之神。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后遷下?(今陜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后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歷初年任蘇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并稱“元白”,和劉禹錫并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quantangshi/697018.html

相關閱讀:《古悠悠行》李賀唐詩鑒賞
喻坦之的詩
卷四百零九?元稹的詩
全唐詩 卷一百七十 李白
司馬承禎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