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六年春遣懷八首(其二)》元稹唐詩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全唐詩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介紹】

  《六年春遣懷》是唐代詩人元稹在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春為其原配妻子韋叢寫的一組悼亡詩。此組詩共八首,每首情真意切,沉痛感人。

【原文】

六年春遣懷

其二

檢得舊書三四紙,高低闊狹粗成行。

自言并食尋高事,唯念山深驛路長。

【賞析】

  頭兩句說,一天在清理舊物時,尋檢出了妻子生前寄給自己的幾頁信紙。信上的字寫得高高低低,參差不齊,行距也時闊時狹,不大勻稱,只能勉強成行罷了。但這字跡行款,對于詩人來說,卻是熟悉而親切的。睹物思人,自然會喚起詩人對往昔共同生活的深情追憶,浮現(xiàn)出亡妻樸質(zhì)淳厚的面影。這兩句如實描寫,不加修飾,卻正見出親切之情,感悲之意。三、四兩句敘說“舊書”的內(nèi)容。信中說:由于生活困難,常常不免要過“并食”而炊的日子(兩天只吃一天的糧食),不過,這種清苦的生活自己已經(jīng)過慣了,倒也視同尋常,不覺得有什么,自己心里深深系念的倒是出外遠行的人,耽心他在深山驛路上奔波勞頓,飲食不調(diào),累壞了身體。信的內(nèi)容自然遠不止這些,但詩人轉(zhuǎn)述的這幾句話是最使他感愴噓唏,難以為懷的。那舊書上自言“并食”而炊,又怕丈夫為她的清苦生活而耽心、不安,所以輕描淡寫地說這不過是“尋常事”。話雖說得很平淡、隨便,卻既展現(xiàn)出她那種“野蔬充膳甘長藿”的賢淑品性,又傳出她的細心體貼。自己“并食”仿佛不值一提,而遠行于深山驛路的丈夫才是真正讓人掛念的。真正深摯的愛,往往是這樣樸質(zhì)而無私的。詩人寫這組詩的時候,正是他因得罪宦官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特別需要得到精神支持之際,偶檢舊書,重溫亡妻在往昔艱難生活中所給予他的關(guān)懷體貼,想到當前孤單無援的處境,不能不百感交集,黯然神傷。

  悼亡詩是一種主情的詩歌體裁,完全靠深摯的感情打動人。這首題為“遣懷”的悼亡詩,卻通篇沒有一字直接抒寫悼念亡妻的情懷。它全用敘事,而且是日常生活里一件很平常細小的事:翻檢到亡妻生前寫給自己的幾頁信紙,看到信上寫的一些關(guān)于家常起居的話。事情敘述完了,詩也就收住尾,沒有任何抒發(fā)感慨的話。但讀者卻從這貌似客觀平淡的敘述中感受到詩人對亡妻那種不能自已的深情。關(guān)鍵原因就在于:詩人所敘寫的事雖平凡瑣屑,卻相當?shù)湫偷乇憩F(xiàn)了韋叢的性格品質(zhì),反映了他們夫婦之間相濡以沫的關(guān)系,情含事中,自然無須另置一詞了。

  元稹的詩平易淺切,這在其他題材的詩歌中,藝術(shù)上往往利弊得失參半。但就這首詩而論,這種平易淺切的風(fēng)格倒是和詩所表達的內(nèi)容、感情完全契合的。悼亡詩在感情的真摯這一點上,比任何詩歌都要求得更嚴格,可以說容不得半點虛假。而華麗雕琢往往是會傷真的,樸質(zhì)平易倒是表達真情實感的好形式。特別是當樸質(zhì)平易和深厚的感情結(jié)合起來時,這樣的詩實際上已經(jīng)是深入淺出的統(tǒng)一了。魯迅所說的白描“秘訣”——“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似乎特別適用于悼亡詩。

【作者介紹】

  元。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魏昭成皇帝十世孫。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結(jié)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給世人留下“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元稹其詩辭淺意哀,仿佛孤鳳悲吟,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元稹的創(chuàng)作,以詩成就最大。其樂府詩創(chuàng)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于李紳。名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兔絲》、《和裴校書鷺鷥飛》等,F(xiàn)存詩八百三十余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 卷,有《元氏長慶集》。更多古詩詞賞析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quantangshi/740639.html

相關(guān)閱讀:卷八百七十八?雜辭
卷三百五十一?柳宗元的詩
相和歌辭【三】
全唐詩 卷七十七 駱賓王
卷八百一十七?皎然的詩